书籍详情
黄沙
作者:全浩 著 名古屋大学水圈科学研究所 编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5-08-01
ISBN:9787112026630
定价:¥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黄沙》是系统研究黄沙的专著,全面介绍了黄沙的发生地区,黄沙的传输,沙漠和黄土的形成,研究和观测黄沙的方法和技术,如黄沙的遥测技术及黄沙的飞机、地面和海洋观测等,黄沙的化学成分和特性,黄沙中的植物成分,黄沙对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影响,黄沙对水循环、大气污染、大气环境的影响,黄沙与降水的化学组成,以黄沙为媒介的微生物的全球性转移,大气飘尘和冰雪生物,冰雪等样品研究与亚洲干旱史的研究,黄沙粒子远距离传输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等。《黄沙》可供环境保护、气象、地球化学和沙漠研究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全浩,国家环境保护局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博士。
目录
前言——春天的象征·黄沙
1.序论
1.1 作为大气圈、水圈科学的黄沙研究
1.2 世界的风沙尘发生地区
1.2.1 风沙尘的发生和传输
1.2.2 沙漠和黄土的形成
1.2.3 气候变迁和风沙尘
1.3 黄沙的形成机制
1.3.1 尘形成的气象条件
1.3.2 黄沙形成时的总体气象条件
1.3.3 黄沙现象的季节性变化
1.3.4 粒子飞扬的机制
1.3.5 黄沙尘的飞扬和黄沙尘云的传输
2.蔓延在北半球的黄沙及其观测
2.1 黄沙的遥测技术
2.1.1 黄沙的激光雷达观测
2.1.2 利用辐射仪的黄沙观测
2.1.3 黄沙的激光雷达观测和数值模拟的比较
2.2 黄沙的飞机观测
2.2.1 飞机观测——观测项目及仪器
2.2.2 观测结果及其讨论
2.2.3 飞机观测的优点与展望
2.3 地面和海上的观测
2.3.1 日本周边区域观测到的黄沙
2.3.2 太平洋上的黄沙观测
3.作为化学物质的黄沙
3.1 黄沙的特性及其发源地推定
3.1.1 研究现状
3.1.2 粒度分布
3.1.3 矿物组成
3.1.4 发源地的推定
3.1.5 今后的问题
3.2 黄沙化学
3.2.1 黄沙的化学组成
3.2.2 中国北部土壤的化学组成
3.2.3 日本沉降的黄沙化学组成
3.2.4 对到达日本之前的黄沙气溶胶的观测
3.2.5 黄沙的物质传输
3.3 黄沙中的植物成分
3.3.1 气溶胶粒径与有机物量
3.3.2 气溶胶的类脂质成分
3.3.3 城市大气中的黄沙——在名古屋的观测
3.4 大气中单个黄沙粒子的性状及其变质
3.4.1 黄沙粒子的形态特征
3.4.2 作为混合粒子的黄沙粒子
3.4.3 远距离传输中单个黄沙粒子的变质
4.黄沙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造成的影响
4.1 黄沙与大气的热平衡
4.1.1 黄沙模型
4.1.2 辐射通量与黄沙的关系
4.1.3 加热系数与太阳天顶距的关系
4.1.4 加热系数与高度的关系
4.1.5 加热系数与黄沙的关系
4.2 降水与黄沙
4.2.1 降水机理
4.2.2 黄沙云与凝结核
4.2.3 云、降水和凝结核
4.3 对海洋的影响
4.3.1 日本近海海底的沉积物和黄沙
4.3.2 太平洋海底的沉积物和黄沙
4.3.3 黄沙对海洋生物生产的贡献
5.多学科的黄沙研究
5.1 黄沙与水循环
5.1.1 水循环与物质循环
5.1.2 从全球角度看的水循环
5.1.3 物质循环对水循环的影响
5.1.4 水循环对物质循环的影响
5.2 黄沙与大气环境质量
5.2.1 含黄沙的大气和不含黄沙的大气
5.2.2 大气中的NOxSOx和黄沙
5.2.3 黄沙粒子对硫平衡的影响
5.2.4 黄沙粒子的重力沉降与大气中硫的传输一运用简单模型的研究
5.3 黄沙与大气污染
5.3.1 日本的大气污染现状
5.3.2 大气中的土壤粒子浓度与黄沙
5.3.3 人为产生的土壤粒子
5.4 黄沙与降水的化学组成
5.4.1 大气气溶胶中钙成分的发生源
5.4.2 大气气溶胶中钙成分的季节变化
5.4.3 降水以及降尘中钙成分的季节变化
5.4.4 黄沙飞来时降水的化学成分与黄沙的作用
5.4.5 总结及今后的课题
5.5 以尘为媒介的微生物的全球性转移
5.5.1 大气中的微生物
5.5.2 以大气为媒介的微生物的远距离转移
5.5.3 黄沙搬运的微生物——其可能性及其解析
5.6 大气飘尘和冰雪生物
5.6.1 什么是冰雪生物
5.6.2 冰雪中栖息的微生物
5.6.3 冰雪微生物在地球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5.6.4 大气飘尘和冰雪微生物
5.7 冰雪芯样品研究与亚洲干旱史的复原
5.7.1 亚洲内陆冰雪样品提供的有关黄沙发生地区的信息
5.7.2 利用格陵兰岛冰原芯样品探索亚洲的干旱史
5.8 黄沙粒子在远距离传输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5.8.1 黄沙粒子与大气中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的可能性
5.8.2 黄沙粒子吸附SO2气体的室内模拟实验
5.8.3 黄沙气溶胶中硫的存在形态及分布
1.序论
1.1 作为大气圈、水圈科学的黄沙研究
1.2 世界的风沙尘发生地区
1.2.1 风沙尘的发生和传输
1.2.2 沙漠和黄土的形成
1.2.3 气候变迁和风沙尘
1.3 黄沙的形成机制
1.3.1 尘形成的气象条件
1.3.2 黄沙形成时的总体气象条件
1.3.3 黄沙现象的季节性变化
1.3.4 粒子飞扬的机制
1.3.5 黄沙尘的飞扬和黄沙尘云的传输
2.蔓延在北半球的黄沙及其观测
2.1 黄沙的遥测技术
2.1.1 黄沙的激光雷达观测
2.1.2 利用辐射仪的黄沙观测
2.1.3 黄沙的激光雷达观测和数值模拟的比较
2.2 黄沙的飞机观测
2.2.1 飞机观测——观测项目及仪器
2.2.2 观测结果及其讨论
2.2.3 飞机观测的优点与展望
2.3 地面和海上的观测
2.3.1 日本周边区域观测到的黄沙
2.3.2 太平洋上的黄沙观测
3.作为化学物质的黄沙
3.1 黄沙的特性及其发源地推定
3.1.1 研究现状
3.1.2 粒度分布
3.1.3 矿物组成
3.1.4 发源地的推定
3.1.5 今后的问题
3.2 黄沙化学
3.2.1 黄沙的化学组成
3.2.2 中国北部土壤的化学组成
3.2.3 日本沉降的黄沙化学组成
3.2.4 对到达日本之前的黄沙气溶胶的观测
3.2.5 黄沙的物质传输
3.3 黄沙中的植物成分
3.3.1 气溶胶粒径与有机物量
3.3.2 气溶胶的类脂质成分
3.3.3 城市大气中的黄沙——在名古屋的观测
3.4 大气中单个黄沙粒子的性状及其变质
3.4.1 黄沙粒子的形态特征
3.4.2 作为混合粒子的黄沙粒子
3.4.3 远距离传输中单个黄沙粒子的变质
4.黄沙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造成的影响
4.1 黄沙与大气的热平衡
4.1.1 黄沙模型
4.1.2 辐射通量与黄沙的关系
4.1.3 加热系数与太阳天顶距的关系
4.1.4 加热系数与高度的关系
4.1.5 加热系数与黄沙的关系
4.2 降水与黄沙
4.2.1 降水机理
4.2.2 黄沙云与凝结核
4.2.3 云、降水和凝结核
4.3 对海洋的影响
4.3.1 日本近海海底的沉积物和黄沙
4.3.2 太平洋海底的沉积物和黄沙
4.3.3 黄沙对海洋生物生产的贡献
5.多学科的黄沙研究
5.1 黄沙与水循环
5.1.1 水循环与物质循环
5.1.2 从全球角度看的水循环
5.1.3 物质循环对水循环的影响
5.1.4 水循环对物质循环的影响
5.2 黄沙与大气环境质量
5.2.1 含黄沙的大气和不含黄沙的大气
5.2.2 大气中的NOxSOx和黄沙
5.2.3 黄沙粒子对硫平衡的影响
5.2.4 黄沙粒子的重力沉降与大气中硫的传输一运用简单模型的研究
5.3 黄沙与大气污染
5.3.1 日本的大气污染现状
5.3.2 大气中的土壤粒子浓度与黄沙
5.3.3 人为产生的土壤粒子
5.4 黄沙与降水的化学组成
5.4.1 大气气溶胶中钙成分的发生源
5.4.2 大气气溶胶中钙成分的季节变化
5.4.3 降水以及降尘中钙成分的季节变化
5.4.4 黄沙飞来时降水的化学成分与黄沙的作用
5.4.5 总结及今后的课题
5.5 以尘为媒介的微生物的全球性转移
5.5.1 大气中的微生物
5.5.2 以大气为媒介的微生物的远距离转移
5.5.3 黄沙搬运的微生物——其可能性及其解析
5.6 大气飘尘和冰雪生物
5.6.1 什么是冰雪生物
5.6.2 冰雪中栖息的微生物
5.6.3 冰雪微生物在地球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5.6.4 大气飘尘和冰雪微生物
5.7 冰雪芯样品研究与亚洲干旱史的复原
5.7.1 亚洲内陆冰雪样品提供的有关黄沙发生地区的信息
5.7.2 利用格陵兰岛冰原芯样品探索亚洲的干旱史
5.8 黄沙粒子在远距离传输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5.8.1 黄沙粒子与大气中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的可能性
5.8.2 黄沙粒子吸附SO2气体的室内模拟实验
5.8.3 黄沙气溶胶中硫的存在形态及分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