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
殷国明文集 文学与人生殷国明本书是一部文章合集,名为《文学与人生》,上编讲文学,下编讲人生。上编为“文学百读”,是一百篇阅读札记,阅读对象有文论、经典、文学名著、作家、哲学家,既有对书的阅读感悟,也有对书中角色、著者本身的品评,同时有作者通过这些阅读产生的感悟。下编为“100种人生”,是一-百篇关于人生的随笔,作者将人生分为百态,有潇洒者,有浪漫者,有豪放者,有风流者,有叛逆者,有雅致者,百种人生百种滋味,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深厚的体验和感悟。
-
殷国明文集 作品是怎样产生的殷国明本书是一部从心理学、 美学角度探索艺术(文学)创作过程的专著。全书共十五章,对艺术思维活动这一 -心理过程中的心理潜质、动因结构、痛苦与快乐、心理落差、心理定势、定向性、神秘性、理性原则、本体建构、通感效应、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自我应答,以及情感作用,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研究,同时也注意到早期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另外本书还附文探讨了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文艺心理学、中国古代心理美学思想的重要源流,尤其是老庄哲学中的心理美学思想。
-
殷国明文集 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殷国明本书以20世纪中西文艺交流史为研究对象,基于作者对于中国古代哲学中“同”与“通” 观念的认知,以一些典型的作家、思想家和思潮将这一过程串联。全书分十五章,探讨了如下问题:文学中的西学中用,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在中国的应用,中国文艺理论的“盗火者”鲁迅,庞德与中国文化的共鸣,古典主义和现代中国文学的关系,‘宜于西而不戾于中” 的克罗齐,钱锺书的文学理论,人道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 后现代主 义这些潮流与现代中国文学的关系。
-
殷国明文集 小说艺术的变革与品鉴殷国明本书以现代小说为研究对象,紧扣小说艺术的变革与品鉴两个主题。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小说艺术的现在与未来”, 主要介绍现代小说艺术的变革这一世界性的文学现象,包括故事结构的变化、对新的现实的关照、“自我” 这一主题的变迁、思维方式的变革、美学特征的更新、形态和语象的流变、危机与生机。下编为“小说艺术的评价与鉴赏”,重点品鉴了鲁迅、王蒙、张贤亮、白先勇、贾平凹等作家的作品和《花城》《佛山文艺》 这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刊物中的作品。
-
殷国明文集 死亡与孤独殷国明本书是记录作者对于艺术(文学) 与生命关系思考的随笔的合集。艺术家在表现人、塑造人的过程中,经常要面对死亡这一艺术创作中最基本的主题,会描写死、表现死,探索死亡的意义。作者的思考也是围绕着艺术与死、死亡的艺术过程、死亡的艺术意义、作为生命体验的死亡以及艺术家的自杀展开的,同时作者把作家三毛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思索了三毛的精神世界、三毛的成长历程、三毛的性格、三毛的情感与三毛死亡的关系,以及三毛的真死与不死这些话题。
-
殷国明文集 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发展史殷国明本书梳理了中国现代泾渭繁多的文学流派,有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问题小说”、 “沉沦文学”、 ” 湖畔诗人”、语丝社、新月派、左联等等。本书主体分为三编,第-编“从一种选择到多种选择”,介绍了现代文学由《新青年》肇始的多样的文学流派;第二编“文学流派的立体交叉”,梳理了这些流派中的一些重点流派如何互相关联、渗透、影响;第三编“文学流派的百川归一流”,展了纷繁的文学流派如何在国家的变迁、历史的演进中融合,走向现代。
-
殷国明文集 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形式殷国明本书收录作者的评论文章近30篇,包括《批评的范畴与范畴的障碍》《当代文学批评面临的“断层”》《艺术想象新探》 《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形式”》等,以及一些作家作品论,包括对鲁迅、沈从文小说的具体分析。其中《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形式”》- 文普获1994年广东省“鲁迅文学奖”理论奖。本书也体现了作者的一种人生追求方式,作者所提出的文学评论既不是“审判官”,也不是“吹鼓手”,而是一个“美食家”的见解更是自出心裁,非常精辟。
-
殷国明文集 禁忌与突破殷国明本书是作者多年学术研究成果的合集,90%以 上的内容都曾在正规刊物发表或曾由出版社刊印。本书着眼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新时期的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从新的文化理念、思想范式和叙述方式等多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20世纪的中国文学批评与过去时代有显著的不同,呈现出-种新的、不断转换的文化状态。而在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八九十年代这一新时期,与“五四”新文学时期一样,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一个重要节点,因此对这一新时期文学批评史的发展进行梳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
商君书评注李平自清代朴学大兴以来,赖于文献学、版本学和训诂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商君书》的文本基本得到勘定,有关各篇的作者、形成时间,在没有 新材料的情况下,也是信者自信,疑者自疑,而可进一步阐释发挥者,惟其义理内涵。世人多将秦国的制度政策等同于商鞅的思想,其实不然。事实上,商鞅变法,只是他的部分思想主张因时因地、具有“权宜”属性的实践性表达。之后秦国 是立足于政治需求,择其可用者用之,以为实现霸政的手段,与商君的本旨渐行渐远。是故,回到《商君书》认识商鞅的思想,既要参考商君的政治实践,也要把握到现实与思想之间的差异。为全面准确理解《商君书》,本书对其进行了导读、注释和评注,尤其着重于评注,条分缕析,博稽古今,融会贯通,期为经典。
-
机锋运用的认知解析周昌乐 著《机锋运用的认知解析》是一部机锋运用与认知科学交叉研究的学术著作。作者通过运用认知科学方法,系统分析了机锋交际活动的现象与规律,给出了机锋交际的语用分析、机锋博弈的形式刻画、机锋启悟的公理系统等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作者创建了一种乐易启悟培训方案,开展了针对性的认知科学实验分析研究。科学实验结果证实,乐易启悟培训有助于提升民众的心理品质.本书的出版,对于机锋运用科学化、现代化和实用化的未来发展,起到一些有益的推动作用。尤为重要的是,本书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书可供认知科学、中国哲学、认知语用学与认知逻辑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广大希望了解机锋思想与实践的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