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
数字创意产业的就业问题研究李嘉珊数字创意产业是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相融合的新兴产业,其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均突破了传统模式,促使就业更加多样化,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不论社会如何演进,就业始终是世界关注的能够影响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的关键问题,新兴产业的替代效应必然带来失业增加,同时新就业需求也应运而生,这一影响过程也受到外部冲击的“再影响”。本书对国内外就业与失业理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梳理,从就业及失业属性入手,分析数字技术应用、新旧业态更替、产业结构转型三个方面引发的结构性失业风险,创新性地探索尝试构建形成数字创意产业的就业理论解释框架,并适时引入国际组织、各国政府、行业企业视角,探究数字创意产业对就业与失业的影响。
-
非正式机制与目标遵从张静如本书以上海市和新加坡市为例,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大型城市中,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绿色话语体系与环保行为,籍此阐释了社会规范等非正式制度对于政策遵从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书适合对城市环境治理感兴趣的读者,特别是从事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研究的学者以及垃圾治理的实践者。作者在该领域已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对该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该书的出版对于城市环境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学校社会工作张燕婷本书在借鉴中外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因素,试图建构一套学校社会工作领域的元理论体系,通过对专业研究认识论、方法论的系统论述,提出中国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知识构建的理论范式、研究视角、基本特征与基本功能,从而为该领域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基本框架和理论指引。本书中的实务研究成果可为本土学校社会工作实务的拓展提供经验参考。
-
互嵌式社区的现状及建设研究王世靓本书以中共中央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出推动建设“民族相互嵌入型社区”为政策支撑,以国内外民族社区建设理论的研究实践与最新发展为基础,以青海省部分民族社区为调研对象,从数个维度出发开展实证研究,以判断青海省民族社区“相互嵌入”程度、分析影响“相互嵌入”的因素,探寻如何建设互嵌式社区的路径,对于民族和谐与民族关系稳定、国家发展具有深刻现实意义。
-
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燕晓飞《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是综合研究当代中国职工状况的系列报告,每年发布一次。《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23)》发布了中国职工状况最新指数,报告内容涵盖了中国职工在就业、收入分配、养老保险、职业卫生、集体劳动争议、新闻话语等领域的最新状况,并对当前我国职工队伍内部结构的新变化、企业职工职业安全状况、保安员的工作与劳动权益状况、以骑手群体为例的平台工作者的劳动现状、北京地区酒店业职工生活品质状况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报告集中呈现了当前中国职工状况研究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和观点,为政府部门和各级工会组织决策提供参考,为研究者提供多角度理论和实践借鉴。
-
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收入研究赵文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基地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增收,但不同地区和收入组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劳动力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技能不足,多数进城务工的劳动力只能局限于强度大、就业面窄的简单劳动,劳动力素质与城市产业多样化和高级化的需要不相适应。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普遍从事非农工作,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老龄化”现象突出。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江西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拓展了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近年来省内从业的比重持续上升。新经济发展对进城农民工促就业提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相关政策需要重点关注低收入农民,加强信贷支农力度,广泛开辟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权益保障。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升吸纳能力、激发就业活力。促进平台经济发展,探索适合新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险形式。
-
无地可依[美]克里斯蒂娜·J. 沃利1980 年,14 岁的克里斯蒂娜·J. 沃利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所在的芝加哥东南部的钢铁厂突然倒闭,接下来的几年里,近十万名附近的居民也将失去工作。30 年后,沃利成为一名文化人类学家,她在《无地可依》中把人类学视角带回家,审视自己的家庭和整个美国蓝领阶层的命运,结合个人叙事和家庭照片,对“去工业化”的社会影响进行了细致的评估。通过描述家庭成员的努力奋斗和自己向上流动的故事,沃利揭示了在复杂的紧张关系之中美国工业衰退的社会景观。在其精辟的分析中,每个读者都可以了解为什么美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为什么向上流动从集体性转向个人化,以及哪些政策错误导致了这种困境。
-
命悬一线,我不放手薄世宁医生 著北医三院重症医学科专家、生命守护者薄世宁医生重磅新作,一部生命关怀之书。20多年ICU一线亲历,19个生死徘徊的真实故事。被丈夫放弃的妻子、唤醒孩子的母亲、想要回家的老人……他们经历病痛,却未曾放弃好好活着。这些故事中有面对疾病的逃避与抗争,有亲人的不舍和愧疚,还有危难时人性的幽暗与光辉。作者以医学科普和人文叙事双重视角,还原ICU真实紧急的救治过程,科普危重症医学常识,探讨当我们面临疾病冲击时,如何做好生死攸关的关键决策:省钱还是保命、放弃还是坚守、如何做最优决策、如何建立医患信任等。这本书不仅是一位医生的人文思考和人生体悟,更是让大家重新认识事关生死的困境与危机,并从中寻求更好的应对方式。
-
走向环境人文主义宋丽丽 编生态批评是20世纪70年 代在生态危机、环境危机、 资源与能源危机语境中肇始 于美国的文学批评概念,具 有跨学科与跨文化的特性, 聚焦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 研究。本书从生态批评反思 的向度研究文学在文明转型 以及人文主义精神转向中的 作用,具体内容包括:在理 论层面,涉及了文学的“生 态位”的跨学科分析、文学 生态诗学的本体建构以及生 态批评与文本合谋的叙事策 略;在实践层面,以生态批 评的视角开启中国文化之旅 ,对中国文学中的环境想象 、区域叙事的生态智慧、黄 河书写的感染力以及农禅的 深层生态思想进行了文化考 察。在生态批评的中国文化 之旅中,本书发现文学与环 境关系的研究 终走向人与 自然相互依存的整体主义自 然观以及基于地方的文化多 样性共生的环境人文主义建 构。 本书适合从事生态批评 、生态美学以及环境文学教 学与研究的文学学者以及研 究人员阅读,也可以为具有 生态环境危机意识、思考文 明转型以及可持续生存的读 者提供参考。
-
测量、设计和分析[美] 埃拉扎尔·J.佩达泽(Elazar J.Pedhazur) [美] 丽奥拉·佩达泽·施梅尔金(Liora Pedhazur Schmelkin)第1章是概述全书。第一篇是测量篇。第2章讨论了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第3章和第4章讨论效度问题,涉及的主题包括相关的效度、建构效度、内容效度等。第5章讨论信度问题,包括信度在测量和研究中的地位、信度的概念等。第6章是关于社会行为研究测量方法的概述,涉及的主题有评分量表、语义微分、访谈和观察等。第二篇是设计篇。第7章是对科学和科学研究的一般介绍。第8章讨论定义和变量。第9章讨论理论、问题和假设这三个彼此相关的主题。第10章讨论研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观念。第11章是对第10章的补充,主要讨论研究中常见的人为假象和陷阱,以及它们对研究结论效度的威胁。12—14章讨论各种研究设计,第15章是对抽样的概述。第三篇分析篇是本书的重头戏,联系第一篇和第二篇的内容讲解如何运用计算机进行研究的分析。第16章简要对计算机分析问题做了概括性介绍。第17章讨论简单回归分析。第18章是探索性研究中的多元回归分析。第19章是定类自变量设计。第20章是第19章的扩展——从单个定类自变量扩展到到多个定类自变量或因子设计。第21章是定类自变量和连续自变量的设计,是对17—20章的综合。第22章是探索性因子分析。第23章是验证性因子分析,第24章是结构方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