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
口述中国海商法史北京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 编访谈录“口述中国海商法史”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第二课堂”项目的成果。访谈工作由北京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牵头组织,由吴焕宁、尹东年、张永坚、孟于群等知名海商法专家担任顾问,由北京大学法学院 经济法专业研究生具体进行采写。访谈录中包括了30余位海商法专家学者的访谈。访谈对象包括20世纪50年代即参加《海商法》初次起草的学者、80年代初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北京帮助《海商法》起草的外国专家、 代海商法教授、 代海事法官和律师、在航运相关公司从业几十年的商业人士,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采访秉持“去中心化”的理念,通过这些人士从不同角度的讲述,追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海商法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完善的艰苦历程。目的是聚集群体智慧,打造属于中国海商法的社会记忆,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
社会知识论周理乾本教材致力于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介绍当代认识论研究中 兴起的领域:社会认识论。社会认识论作为回应后现代思潮对传统认识论中真理与客观性批评而兴起的领域,分为两种进路。一种是与后现代思潮相抗衡,认为关于知识的社会方面的讨论与传统认识论是融贯的,扩大了知识论的研究范围,这种被称为分析的社会认识论。另一种承继了后现代思潮的遗产,认为应当研究知识生产的社会体制,被称为社会学的社会认识论。本教材只介绍前一种进路,不过在导论与 章中后介绍后一种进路的相关情况。
-
网络谣言辨别的素养提升杨峰,王书盛,岳小双本书是学术专著,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分为三章:首先从谣言的概念、谣言产生的原因、谣言的分类三个方面介绍谣言的本质;其次从谣言的易感人群、谣言的社会危害和谣言相关的法律法规三个方面阐述谣言的危害及规制; 从无中生有、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添油加醋、关联热点、旧谣新编六个方面归纳了谣言的常用套路。下篇主要分为四章,介绍辨别谣言素养提升的方法体系:首先是如何考察信息来源;其次从形式特征提升辨别网络谣言的素养;再次从内容细节、论据信度、时间信息三个方面注重内容特征辨别; 从搜索引擎、辟谣平台、数据库三个方面讨论使用工具来辨别谣言,提升素养。
-
新时代人民福利共建共享研究牛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征程后,提高人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水平,是我国社会福利建设 重要的任务。本书从大福利的视角研究我国如何推进人民福利的整体性建设,从福利整体性的基本内涵、福利整体性与美好生活建设的互构性,以及人民福利建设制度的整体性设计如何体现人民主体性,人民福利整体性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提供主体的多元性等方面展开论述,把人民主体性和福利的共建共享性有机联系起来,开启以能动的方式建设人民福利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探索。
-
预测科学的转变(日)井田喜明本书由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井田喜明所著。讲述了预测科学从科学萌芽到人工智能进入预测领域的发展转变历程。通过人工智能在气象现象、火山活动、地震及海啸预报中的应用案例,介绍了人工智能预测的基本方法和预报能力,进而对人工智能预测的可能性和极限进行了深入思考。该书从科学体系和混沌的角度切入,增加了读者对于预测科学本质的认识和转变的理解,对相关领域从业人员及地球科学爱好者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华中学术第42辑汤江浩《华中学术》的核心是学术,表达的是学人对学术的尊重、追求和坚守,并力图通过学术个性的张扬和学科之间的互渗打通以实现学术研究的开拓和创新。本书为第42辑,包括学缘漫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资源研究、文艺学研究、古代文学文献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等栏目,展示各个学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相关成果。
-
中国社会组织研究 第25卷徐家良本卷收录主题论文7篇、书评2篇、访谈录2篇、域外见闻1篇。主题论文涉及社会力量参与第三次分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时间银行、社会企业参与社区服务、妇联项目评估、社会组织信用监管体系、志愿服务风险。书评分别对《公益创业:一种以事实为基础创造社会价值的研究方法》和《社会治理视域中的日本非营利组织》进行了评述。访谈录介绍了无锡新吴区九色公益服务中心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以及苏州社会组织促进会在社会组织培育中的枢纽支持功能。域外见闻介绍了美国马萨诸塞州政府通过吸纳第三方社会力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社区范围内全面落实、覆盖医疗保障的实践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中国学术性社团的治理逻辑与创新孙发锋,高玉贵本书以治理为切入点,以“现状—问题—对策”为中心线索,研究了中国学术性社团健康发展的问题,探究了中国学术性社团萌生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出了推进中国学术性社团治理现代化的多维路径。
-
清华社会学评论 第十九辑王天夫《清华社会学评论》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自2000年创刊以来,始终以“面对中国社会真问题,关注转型期实践逻辑,推动本土化理论研究”为宗旨,刊发了许多在学界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学术成果。近年来,《清华社会学评论》开始以热点主题的形式组稿出版,以独到的视角、精辟的论述,掀起了学术界对“面向社会转型的民族志”“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治理与社区建设”“历史社会学”“劳工社会学”“科技与社会”等问题的讨论热潮,搭建起一个交流共进的学术平台。该刊从2017年度起恢复出版,并改为每年两期,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出一期。本期为第十九辑,设置“把中国问题放在心中:老清华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社会学理论研究年度述评”“学术论文”三个栏目,共收录学术论文13篇。
-
访惠聚政策对南疆乡村妇女角色和地位的影响路径研究李苗本研究以新疆“访惠聚”政策实施范围内的乡村为案例,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和嵌入性治理理论基础上,纳入摩塞的社会性别分析框架,采用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开展了跨度长达6 年的调查研究,力求呈现在“访惠聚”政策干预下妇女角色与地位的变化,探究变化过程中政策实施的路径及所发挥的 作用,并尝 公共价值理论和“群众路线”理论对已有研究框架做补充,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紧跟学界当前关注的时事热点问题,长期跟踪调查、获取了大量 手资料,并结合性别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开展研究,对 乡村治理的推进具有参考价值,同时能够在 上为新疆问题相关的话语表达提供学术支持。研究发现,“访惠聚”政策。政策通过驻村工作队为核心的系统干预嵌入乡村治理的结构中,通过推动社会治理、脱贫攻坚、基层党建和群众工作等方式促成多主体的治理结构的变迁,对乡村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全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