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
反贫困社会工作徐丽敏反贫困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和领域。本书首章阐述反贫困与社会工作,在对贫困、反贫困与社会工作的关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明确了反贫困社会工作的本质,以及社会工作介入反贫困实践的空间、途径与实践意义。第二部分评介反贫困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对西方社会工作中的一些流派进行了介绍,包括发展性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优势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赋权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第三部分为中国反贫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探索,在回顾中国反贫困行动的实践逻辑与现实路径的基础上,思考“后脱贫时代”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
-
校园欺凌治理邓凡.本书是作者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国家一般项目“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研究”(BIA170193)的部分成果。本书分析了校园欺凌的概念、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校园欺凌的类型特征及成因,分享了发达国家校园欺凌治理的经验。本书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主要包括第一章到第四章:主要分析校园欺凌的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校园欺凌的类型特征及成因等。实践部分主要包括第五章到第九章:主要根据对西部五省市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的调查数据及对受害者回溯式半结构访谈,了解我国西部五省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状况以及校园欺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同时,开发校园反欺凌项目,并进行校园反欺凌干预;在根据发达国家校园欺凌治理的经验基础上,对我国校园欺凌治理提出了相关建议和策略。本书可以为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和家长提供相关指导。
-
社会治理的基层经验刘妮娜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是党建引领、多方共建、居民共治的动态均衡的系统治理过程。党的领导是领航和主线,需要通过党建引领统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社会组织是基础,自治组织面向和专业组织面向资源互补;市场是动力,应当引入市场经营社会理念。未来发展关键在于推动居民共治,建议在居民切实参与网格治理、协商民主、服务供给的基础上,向党领导的居民互助合作方向推进。
-
数字人文与中国现代文学王贺本书首倡数字人文应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结合、建构“数字现代文学”等一系列观点,引起学界关注。即在上述观点指导下,探讨了数字人文的概念、理论、方法、工具及其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并以多个数字人文取向的现代文学研究个案,开拓了“数字现代文学”及其相关新领域的研究。本书可供数字人文、中国文学、文献学等领域研究者参考。
-
这就是民宿张晓军有关民宿的消费指南类图书很多,而有关民宿的发展思考类图书很少。《这就是民宿》,是作者张晓军以文旅研究者的视角,以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思维,对借助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的服务平台和基于唐乡新乡居生活社区的亲身实践,八年来推动民宿产业化进程的“知行合一”感悟。书中收录了演讲稿件、授课讲义、发表的文字、国外考察日记等。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民宿发展的脉络、了解民宿概念的辨析、学习地方民宿促进的经验、获得民宿企业经营的指导。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民宿类天工开物、百科图书
-
婚恋革命与家庭调适王会 著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婚恋问题涉及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定。本书不仅关注农民婚恋问题及婚恋行为本身,比如当下农村婚恋新模式、由打工经济带来的跨省婚姻、闪婚闪离问题等等,还关注婚恋问题产生的社会基础、内在成因、社会后果等因素。打工经济兴起与现代性进村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婚恋逻辑,传统婚姻中的归属逻辑逐渐被取代,个体主义开始主导农民的行动逻辑,个体意愿和利益考量越来越重要。本书认为,全社会要努力创造一种新的包容性、互惠性家庭关系,在迈向全社会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继续形成并保持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合力,不断提升中国家庭的发展能力。
-
可行能力建设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田北海本书从可行能力建设视角出发,以可行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开展反贫困社会工作的理论依据、现实需求、实践经验及其有效路径研究。在理论研究部分,全面梳理可行能力贫困理论及其对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启示,对“何为可行能力”“贫困家庭的可行能力现状”“可行能力视角下的致贫机理”“可行能力建设的减贫效应”和“可行能力建设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原理与路径”五个核心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在实践经验分析部分,基于实地调研,选取社会工作者参与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就业帮扶、社区适应和因病致贫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的典型案例,以可行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对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践绩效进行评估,总结以可行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开展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教训及其启示。本书将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可为各级扶贫工作者、科教服务工作者、高校和科研院所反贫困研究人员、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提供有效借鉴。
-
城市韧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刘志敏全球环境剧烈变化与社会经济深刻转型严重威胁着当代城市的安全、宜居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韧性发展成为关键。本书集成多学科知识、多源数据、多领域技术,开展了系统性的城市韧性理论与实证研究。通过对城市韧性理论要点进行批判性阐释,对城市韧性水平进行定量测度评估和时空格局刻画,建立起城市韧性与城乡规划、治理实践之间的联系,提炼出韧性导向下城乡规划、治理创新的路径,不仅促进了地理学、生态学、规划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还为新形势下推进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基础和决策依据。
-
嵌入城市陆文荣规模庞大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构成了改革开放后中国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影响。本书从城市嵌入性出发,构建了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突破了以往研究把农民工作为同质性整体的处理方法,着重考察了农民工群体分化对其永久迁移意愿和城市定居偏好的影响,为设计更加具有适用性的农民工社会政策提供了依据。
-
名家谈调查研究魏礼群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根据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本书围绕新时代党员干部“怎样做有效的调查研究”这一主题,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新时代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3个专题,辑录了20位专家学者的文章或讲话,就如何继承传统、提高认识,科学制定方案,掌握实情科学决策,以及写好调研报告等,展开全面深入的论述和讲解。本书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很多文章都是作者的调研实践感悟,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特别是关于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的具体内在要求和方法路径的阐述,对于广大读者和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全面扎实推进调查研究工作,以科学决策解决发展难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