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翟学伟关于“人情”与“面子”,中国人似乎“一听就懂,所以细想的人大约不很多”(鲁迅语),然而它们是认识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基础。通过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本土分析框架,以此分析它们在社会、经济、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等各领域的重要影响,并寻求到一种与西方相关领域对话之可能。至于它们与“权力”如何关联,以往的社会学研究并未给出答案。本书从“关系”及其网络建构的特点出发,指出两者结合将形成“权力的再生产”,即指权力因关系会发生转移,导致一些原本没有权力者获得权力。总之,本书以社会学本土化的视角,在理论与经验两个层面,对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运行方式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针对一些学理问题与西方社会科学形成观照,较为完整地勾勒了中国社会之文化脉络与中国人关系运作的全景图,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此领域为构建中国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而做出的努力。
-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美] 亚伯拉罕·马斯洛 著,张成文 译现代生活中工作和教育的压力,让人们渐渐失去对于自我实现的自主性,厌烦情绪增加,工作和学习自然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马斯洛所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代表的心理动机,对人类自我实现的意义远超所有人的想象,是时候把自主权重新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人性能到达的境界,取决于你想到达的境界。在这本书里,马斯洛深度探讨了自我实现与超越、男性和女性的认知、教育的目标和意义以及社会与个人的协同作用。他颠覆性地提出了超越性动机,带你进行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风靡全球,超越了心理学范畴,揭示了人性与自我实现的本质,书中提出的超越性理论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心理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咨询、营销、管理等领域工作者的心理学入门书。
-
动机与人格[美] 亚伯拉罕·马斯洛 著,林萱素 译《动机与人格》全面讨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伦理学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马斯洛关于人性、人的需要、人格发展的动力和规律、社会改革和促进健康人格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的观点和理论。《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心理学理论的奠基之作,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之作,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新伦理理论体系的形成。
-
凤凰山中的畲族故里方清云著本书综合运用了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及方法展开,尤其重点使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法,对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凤坪村的政治经济、人口流动、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在深入挖掘整理凤坪畲村的珍贵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展示了广东凤凰山畲族作为畲族发源地族群的独特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新时期该村落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文化变迁。本书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对传承畲族传统文化和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对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华南路径具有启发性意义。
-
昆明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数报告鲍宗豪本书围绕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昆明社会治理,在全国首次提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数”体系,并从社会活力、社会服务、社会环境“三大维度”,优选出符合社会治理现代化特征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人均可支配收入”“教育经费支出”等44项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数学建模方式,既与全国平均水平和27个省会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又与曼谷、雅加达、新加坡等24个东南亚城市,以及新德里、孟买、伊斯兰堡等13个南亚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全面真实呈现昆明社会治理的现状、优势和短板弱项。
-
中国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机制研究阙明坤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建设一批高水平民办高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中国民办高校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但也有少量民办高校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实现了“洼地崛起”。本书构建了中国高水平民办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圈层结构模型,形成中国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机制模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提供了参考,对于促进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
走进大城市群腹地乡村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编暂缺简介...
-
广州蓝皮书涂成林 陈小华 薛小龙主编暂缺简介...
-
国别区域视域下的百年变局与东亚合作杨鲁慧 张淑兰 邢永凤在百年变局与新冠疫情双重叠加的冲击背景下,大国关系面临着冷战以来最为复杂的局面,国际政治格局充满着不确定性,本书旨在从国别区域视阈下的百年变局与东亚合作角度来认识东亚,试图在政治安全、社会发展、文化传播等各个领域构建多元复合的战略互信和建设进行积极有效的道路探索。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互信与共建:东亚变革新趋向”,中编为“合作与发展:东亚与南亚的区域间互动态势”, 下编为“文明与互鉴:东亚人文交流与相互认知”,内容丰富,聚焦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学学术价值。
-
生活儒学与现象学黄玉顺本书是作者过去20年一系列关于“儒学与现象学”文章的结集,分为五编,各编的文章按照发表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呈现作者思想上的变化。这五编分别为生活儒学与现象学综论、生活儒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生活儒学与舍勒现象学、活儒学与海德格尔现象学和生活儒学与加达默尔诠释学,每一编收录了相应的文章。本书是作者过去20年一系列关于“儒学与现象学”文章的结集,分为五编,各编的文章按照发表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呈现作者思想上的变化。这五编分别为生活儒学与现象学综论、生活儒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生活儒学与舍勒现象学、活儒学与海德格尔现象学和生活儒学与加达默尔诠释学,每一编收录了相应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