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多重视角下的客家传统社会与聚落文化(第2辑)
作者:房学嘉 等 编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4-01
ISBN:9787562335962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自然村落即聚落是传统客家社会与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层单位,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聚落居民长期共居在同一地缘之内,加上血缘、亲族关系,在共同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休戚与共的人类共同体。其成员具有聚落的集体意识,并在生产和生活诸方面共同协作,从而保证了聚落的延续与发展。举凡传统社会与文化的居民、宗族、习俗、墟市等,无不以聚落为依托。因此《客家研究大讲坛丛书(第2辑):多重视角下的客家传统社会与聚落文化》以聚落为基本单位,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广泛收集民间文献和口述史资料,解读历史文献,探讨客家传统社会与聚落文化。全书共收集了来自广东、台湾、福建、江西、广西等全国主要客家地区以及海外的20位作者带来的19篇论文,从客家人“源流与迁徙”、“方言与文化”、“家族与社会”、“族谱与文献”、“信仰与民俗”等多重视角探讨客家传统社会与文化。分工合作,比较各地客家社会与文化的异同,以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客家传统社会与文化。
作者简介
房学嘉,广东梅县入,1952年8月生。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教授,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客家研究辑刊》主编。先后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所讲学研究学者、东京都立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访问学者、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学部访问学者、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南昌大学硕士生导师。赴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讲学访问,赴台湾大学等台湾地区多所大学讲学访问。学术兼职: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民族学会副会长、(香港)国际客家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客家历史文化。先后承担国家、广东省、教育厅及国内外横向课题10多项。在研:“十二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客家研究大讲坛丛书”光盘、广东省哲学规划办项目“从契书金石看客家社会文化变迁”、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清代大陆移民与台湾开发研究”等。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客家源流探奥》等专著多部,主编研究报告集多部。获奖:《粤东客家生态与民俗研究》获2011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类三等奖。
目录
源流与迁徙
客家“宁化石壁传说”的由来与研究
迁移渡海的小百姓与大历史
——以合浦新民客家吴氏宗族为例
宗族迁徙的个案分析
——以林姓族谱为例
清朝前期客家人“过番”的内在动力
——以梅州为中心的客家社会及其对外关系研究
方言与文化
“山”、“客”与“半山客”
客方言的标准音
桃园及新竹沿海地区的半福佬客初探
家族与社会
19世纪台湾契约婚的财产与物权观
——屏东高树刘氏客家宗族的个案分析
客家传统家族文化的当代意义
祖神与“会馆”模式的祠堂
台湾客家婚帖之探讨
客家原乡的重儒以及客家先贤两种形态的儒家实践
族谱与文献
客家族谱郎名的再解读
——以闽粤徐氏东海堂为例
客家女性祖先传说的形成与作用
——以粤台大埔族谱为据
寻根接谱的需求与困扰
——以台湾苗栗涧窝李氏的梅州五华寻根接谱为例
信仰与民俗
客家人最亲近的神祗:土地伯公
——以高雄县美浓镇为探讨分析的研究
江西赣南客家盘古信仰历史与现状
——以上犹盘古仙寺为重点的考察
民间净土信仰的多重结构
客家社会的社会知识之生产和消费
——福建省永定县的客家土楼与风水话语
客家“宁化石壁传说”的由来与研究
迁移渡海的小百姓与大历史
——以合浦新民客家吴氏宗族为例
宗族迁徙的个案分析
——以林姓族谱为例
清朝前期客家人“过番”的内在动力
——以梅州为中心的客家社会及其对外关系研究
方言与文化
“山”、“客”与“半山客”
客方言的标准音
桃园及新竹沿海地区的半福佬客初探
家族与社会
19世纪台湾契约婚的财产与物权观
——屏东高树刘氏客家宗族的个案分析
客家传统家族文化的当代意义
祖神与“会馆”模式的祠堂
台湾客家婚帖之探讨
客家原乡的重儒以及客家先贤两种形态的儒家实践
族谱与文献
客家族谱郎名的再解读
——以闽粤徐氏东海堂为例
客家女性祖先传说的形成与作用
——以粤台大埔族谱为据
寻根接谱的需求与困扰
——以台湾苗栗涧窝李氏的梅州五华寻根接谱为例
信仰与民俗
客家人最亲近的神祗:土地伯公
——以高雄县美浓镇为探讨分析的研究
江西赣南客家盘古信仰历史与现状
——以上犹盘古仙寺为重点的考察
民间净土信仰的多重结构
客家社会的社会知识之生产和消费
——福建省永定县的客家土楼与风水话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