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华文明探源
作者:刘正英 著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7-01
ISBN:9787548600220
定价:¥27.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华文明探源》以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河图、洛书难题为突破口,利用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知识,对我国上古河图、洛书、结绳记事、文字起源、上古传说及中华文明起源等进行系统研究,在上古史研究领域成一家之言。
作者简介
刘正英 男,1944年11月4日生,江苏淮阴人,北京农业大学毕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结业,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会员。长期从事研究工作,在农业、哲学、数理统计、历史、考古、文字学及图书馆学等领域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
目录
自序
附:《河图洛书新论》自序
前言
附:《河图洛书新论》前言
第一篇 河图、洛书考释
第一节 河图、洛书研究简史及述评
第二节 河图、洛书用途的发现
第三节 河图、洛书用途的证明
第四节 河图、洛书实物考证
第五节 河图、洛书的演变过程
第六节 研究河图、洛书的意义
第二篇 河图、洛书与汉字起源
第一节 从半坡陶文看汉字起源
第二节 从半坡陶文看甲骨文起源
——兼论仓颉造字
第三节 半坡陶文辨析
第四节 汉字中的数字符号起源
第五节 汉字起源
第六节 文字的公理刻画
第三篇 河图、洛书与结绳记事
第一节 我国上古结绳记事探究
第二节 结绳挂藏室考
第三节 结绳记事的余辉
第四篇 上古传说新解
第一节 女娲传说新解
第二节 关于伏羲的传说
第三节 神农鞭百草
——中国最早的植物分类
第四节 贾湖一期刻划符号初释
——再论仓颉造字
第五篇 河图、洛书与上古文化艺术品解读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部分符号解读
第三节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部分符号解读
第四节 山西峙峪遗址出土的刻划符号解读
第五节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艺术创造
第六节 大汶口文化部分刻划符号解读
第七节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彩陶盆的再认识
第八节 含山玉片——一部上古时代综合性工具书
第九节 结束语
第六篇 上海福泉山陶文与中华文明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对福泉山遗址崧泽文化陶文辨析
第三节 长江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第七篇 余论
第一节 东序洛书寻踪
第二节 “圣”与“圣人”的演变
第八篇 读史、研史、修史、释古、补史
一、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
二、正英批注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
三、正英修订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
四、释盘古、混沌
五、补蚩尤本纪
六、补炎帝本纪
第九篇 淮阴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位置
第一节 淮阴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位置
第二节 淮阴上古简史
第十篇 河图、洛书与中华文明探源
第一节 重庆兴隆洞“奉节人”刻划符号解读
第二节 中华文明探源
供读者思考研究课题
本书要点摘编
后记
附:《河图洛书新论》后记
附图
附图1 山西朔县峙峪遗址马骨上刻符
附图2 “山顶洞人”遗址骨管刻符
附图3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刻符
附图4 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崧泽文化陶文
附图5 上海青浦崧泽遗址崧泽文化刻符
附图6 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局部)
附图7 山东邹平丁公陶文
附图8 (清)莫友芝复刻本红岩碑文
附图9 (清)瞿鸿锡摹本红岩碑文
附图10 清代《清河县志》中的地形图(局部)
附图11 重庆兴隆洞“奉节人”刻划符号
附:《河图洛书新论》自序
前言
附:《河图洛书新论》前言
第一篇 河图、洛书考释
第一节 河图、洛书研究简史及述评
第二节 河图、洛书用途的发现
第三节 河图、洛书用途的证明
第四节 河图、洛书实物考证
第五节 河图、洛书的演变过程
第六节 研究河图、洛书的意义
第二篇 河图、洛书与汉字起源
第一节 从半坡陶文看汉字起源
第二节 从半坡陶文看甲骨文起源
——兼论仓颉造字
第三节 半坡陶文辨析
第四节 汉字中的数字符号起源
第五节 汉字起源
第六节 文字的公理刻画
第三篇 河图、洛书与结绳记事
第一节 我国上古结绳记事探究
第二节 结绳挂藏室考
第三节 结绳记事的余辉
第四篇 上古传说新解
第一节 女娲传说新解
第二节 关于伏羲的传说
第三节 神农鞭百草
——中国最早的植物分类
第四节 贾湖一期刻划符号初释
——再论仓颉造字
第五篇 河图、洛书与上古文化艺术品解读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部分符号解读
第三节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部分符号解读
第四节 山西峙峪遗址出土的刻划符号解读
第五节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艺术创造
第六节 大汶口文化部分刻划符号解读
第七节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彩陶盆的再认识
第八节 含山玉片——一部上古时代综合性工具书
第九节 结束语
第六篇 上海福泉山陶文与中华文明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对福泉山遗址崧泽文化陶文辨析
第三节 长江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第七篇 余论
第一节 东序洛书寻踪
第二节 “圣”与“圣人”的演变
第八篇 读史、研史、修史、释古、补史
一、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
二、正英批注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
三、正英修订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
四、释盘古、混沌
五、补蚩尤本纪
六、补炎帝本纪
第九篇 淮阴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位置
第一节 淮阴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位置
第二节 淮阴上古简史
第十篇 河图、洛书与中华文明探源
第一节 重庆兴隆洞“奉节人”刻划符号解读
第二节 中华文明探源
供读者思考研究课题
本书要点摘编
后记
附:《河图洛书新论》后记
附图
附图1 山西朔县峙峪遗址马骨上刻符
附图2 “山顶洞人”遗址骨管刻符
附图3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刻符
附图4 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崧泽文化陶文
附图5 上海青浦崧泽遗址崧泽文化刻符
附图6 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局部)
附图7 山东邹平丁公陶文
附图8 (清)莫友芝复刻本红岩碑文
附图9 (清)瞿鸿锡摹本红岩碑文
附图10 清代《清河县志》中的地形图(局部)
附图11 重庆兴隆洞“奉节人”刻划符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