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种子与灵光

种子与灵光

作者:鲍永玲 著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7-01

ISBN:9787545806168

定价:¥4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种子与灵光:王阳明心学喻象体系通论》作者鲍永玲借鉴现代隐喻认知理论,对中国思想传统里的若干喻象体系进行溯源式和扩展式考察,并在儒道释融合的思想背景下重建阳明心学的“家谱”。《种子与灵光:王阳明心学喻象体系通论》从这种坐标式的文本梳理可绘出大致的“隐喻地图”,阳明心学里的“镜喻”来自老庄和佛教,“植物喻”来自原始儒家;“镜喻”暗示圣愚皆同的“知”,“植物喻”暗示人类共通的“仁”。宋明理学家努力将“镜—知”喻象体系纳入“植物—仁”喻象体系,并试图消弭二者在融合解释“心”之“本体”时产生的裂隙,此趋向在阳明心学里尤为登峰造极。但这种努力在明末清初遭到儒门学者,甚至包括日本古学者(如伊藤仁斋等)等从儒学体系内部的激烈批判和消解。
作者简介
  鲍永玲,1980年生于黄山山麓,负笈于徽州师范、安徽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曾在柏林理工大学访学两载。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诠释学、宋明理学与中西哲学比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译文十余篇。
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论 第一节 问题与方法 第二节 进路与线索 第三节 意义与不足 第—编 谱系溯源 第一章 “心”的分析 第一节 “心”的喻象 一、心为藏器 二、心似泉镜 三、小结 第二节 “心”的溯源 一、孟子论“心” 二、庄子论“心” 三、小结 第二章 “知”:心的功能分析 第一节 “知”的喻象 一、“知”为明德 二、“知常”日“明” 第二节 “知”的溯源 一、宗密论“知” 二、阳明论“知” 第三章 “心”为字母的若干分析 第一节 “仁”字 一、方寸之地 二、一阳来复 三、知其有仁 第二节 “性”字 一、性之生生 二、nature 三、性为大本 第三节 “德”字 一、自得为德 二、直心为德 三、受中而生 第四节 (万)物 一、物之三训 二、生生物化 三、成物知也 四、与物同体 第二编 喻象通论 第四章 水泉与道迹 第一节 “泉”之“流溢” 一、“原”流泉滂,“逝”者如斯 二、有“源”由己,无“源”从物 三、心泉与流传物 第二节 “道”之“开辟” 一、循道而行 二、注于江海 三、道统骨血 第五章 种子与植物 第一节 一阳来复 第二节 物动则萌 第三节 仁者天心 第四节 返土归藏 第六章 日与镜 第一节 镜日相融 一、“本心之明,皎如白日” 二、“圆者主明,日月化身” 三、“良知恒照,无所偏倚” 四、“浮云微尘,过而不染” 第二节 镜—境的意蕴 第七章 光与灵明 第一节 幽明相生 一、大梵光明 二、澄明与“無” 三、知白守黑 第二节 发乎天光 一、静立的思 二、光的种子 三、发窍灵明 第三节 藏神见光 一、回光照内 二、玉色则形 三、圣思也轻 第四节 光之闪耀 一、美善同源 二、关在闪耀 三、与物无际 第三编 诠释法与工夫论 第八章 两种诠释法 第一节 “水”的诠释法 第二节 “木”的诠释法 一、大本一源,盈科而进 二、种德养心,删其繁枝 三、以意逆志,得其环中 第九章 工夫论 第一节 静坐:“水”的工夫论 一、保养灌溉 二、浑化明尽 三、洗心退藏 四、凝之又凝 第二节 立志:“木”的工夫论 一、立志:布种培根原 二、灌溉:萌芽渐舒发 三、养正:时时删繁枝 四、熟仁:畅茂皆由天 第三节 磨镜:“镜”的工夫论 第四节 光景与光明 一、光景鬼窟 二、打破光景,自然为宗 三、光明境界 第十章 补正和反思 第一节 镜喻补正 第二节 朱王异同 第三节 思路一:知与仁 第四节 思路二:光景与形而上学 一、儒家“光—镜”和“光景”问题 二、西方“光—镜”和近代“形而上学”问题 三、神秘主义的生命之镜和真理之镜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