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人民检察制度的历史变迁
作者:孙谦 编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01
ISBN:9787510201288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检察事业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清晰地触摸到了人民检察的发展脉络:它诞生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形成了光荣优良的传统,服务于党和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作大局,为巩固国家政权、保护人民、打击犯罪、惩治腐败、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检察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领导人民检察工作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与中国检察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不断完善发展的历史。人民检察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权力监督制度走过的道路,承载了几代检察人的探索和艰辛、光荣与梦想。检察历史,对于我们检察人来说是财富,是人民检察制度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是检察事业的耕耘者们励精图治、甘于奉献的伟大气节,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懂得现在、懂得坚持,让我们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作者简介
暂缺《人民检察制度的历史变迁》作者简介
目录
序
绪论
“人民检察”的出处
为什么研究人民检察史
研究方法和角度
人民检察制度变迁的基本脉络
第一章 从瑞金起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人民检察(1931-1937)
国家公诉处和国家公诉员
人民检察制度的诞生
实名举报与“大白话”
工农检察机关
审判机关中的检察长、检察员
临时最高法庭、最高法院
最高特别法庭临时检察长梁柏台
裁判部检察员
革命法庭公诉处
国家检察长、检察员
军事检察所
政治保卫局
工农检察机关辨析
苏区反贪大要案
审查起诉和出庭公诉
第二章 战火纷飞的岁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检察(1937-1949)
陕甘宁边区司法制度的特点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检察处
黄克功案件的公诉人
李木庵与检察独立
陕甘宁边区高等检察处
《陕甘宁边区暂行检察条例》
晋察冀边区检察制度
晋冀鲁豫边区检察制度
山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检察制度
东北解放区检察制度
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特别法庭检察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检察制度的特点和贡献
第三章 与人民共和国相伴而生(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检察(1949-1954)
3.1新中国检察制度的思想和理论准备
建国之初的形势
新民主主义建国方略的必然要求和体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的人民司法的基本精神
批判旧法统,废除六法全书
李六如与《检察制度纲要》
新中国检察制度的指导思想
3.2人民检察署的建立
最高人民检察署
各级地方人民检察署
检察机关“第一次取消风”
3.3人民检察制度的初步建设
第一届全国检察工作会议
检察立法的新发展
检察领导体制的第一次调整
检察通讯员
3.4人民检察署的工作
镇反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
保障人权
司法改革运动
第四章 与人民共和国相伴而生(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人民检察(1954-1966)
4.1第二届全国检察工作会议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央指示,加强检察工作
“二检会”的内容和意义
制定“八要八不准”,政工机构成立
6.4八届人大期间的检察工作(1993-1998)
严格执法,狠抓办案
第二次“严打”斗争
三项工作格局的形成
“两法”修改
《检察官法》
6.5九届人大期间的检察工作(1998-2003)
开展集中教育整顿,促进队伍建设
第三次“严打”斗争
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
推进检察改革
检察官等级评定
6.6十届人大期间的检察工作(2003-2008)
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宽严相济促和谐
人民监督员制度
深化检察改革
结语
附录人民检察大事记(1931-2008)
后记
绪论
“人民检察”的出处
为什么研究人民检察史
研究方法和角度
人民检察制度变迁的基本脉络
第一章 从瑞金起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人民检察(1931-1937)
国家公诉处和国家公诉员
人民检察制度的诞生
实名举报与“大白话”
工农检察机关
审判机关中的检察长、检察员
临时最高法庭、最高法院
最高特别法庭临时检察长梁柏台
裁判部检察员
革命法庭公诉处
国家检察长、检察员
军事检察所
政治保卫局
工农检察机关辨析
苏区反贪大要案
审查起诉和出庭公诉
第二章 战火纷飞的岁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检察(1937-1949)
陕甘宁边区司法制度的特点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检察处
黄克功案件的公诉人
李木庵与检察独立
陕甘宁边区高等检察处
《陕甘宁边区暂行检察条例》
晋察冀边区检察制度
晋冀鲁豫边区检察制度
山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检察制度
东北解放区检察制度
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特别法庭检察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检察制度的特点和贡献
第三章 与人民共和国相伴而生(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检察(1949-1954)
3.1新中国检察制度的思想和理论准备
建国之初的形势
新民主主义建国方略的必然要求和体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的人民司法的基本精神
批判旧法统,废除六法全书
李六如与《检察制度纲要》
新中国检察制度的指导思想
3.2人民检察署的建立
最高人民检察署
各级地方人民检察署
检察机关“第一次取消风”
3.3人民检察制度的初步建设
第一届全国检察工作会议
检察立法的新发展
检察领导体制的第一次调整
检察通讯员
3.4人民检察署的工作
镇反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
保障人权
司法改革运动
第四章 与人民共和国相伴而生(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人民检察(1954-1966)
4.1第二届全国检察工作会议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央指示,加强检察工作
“二检会”的内容和意义
制定“八要八不准”,政工机构成立
6.4八届人大期间的检察工作(1993-1998)
严格执法,狠抓办案
第二次“严打”斗争
三项工作格局的形成
“两法”修改
《检察官法》
6.5九届人大期间的检察工作(1998-2003)
开展集中教育整顿,促进队伍建设
第三次“严打”斗争
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
推进检察改革
检察官等级评定
6.6十届人大期间的检察工作(2003-2008)
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宽严相济促和谐
人民监督员制度
深化检察改革
结语
附录人民检察大事记(1931-2008)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