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道德经》新译与道论
作者:宫哲兵 著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01
ISBN:9787306034427
定价:¥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新译与道论》,从政治学的角度对老子《道德经》进行了诠释。 《道德经》是为老子所著之书。老子之伟大在于《道德经》之伟大 ,《道德经》之伟大则在于它以短短五千言而让后人以实在说不清有多少万言的文字去诠释它,而且永远地言犹未尽。《道德经》没有西方古典哲学的那种逻辑的严密和语言的思辩;没有同为东方古典哲学的佛学那种有如身临其境的虚幻和浪漫;也不似同为国学经典的儒学那么现实实用和直截了当。它是以一种独特的思维所做的独特的哲学表达,它“大似不肖”。因此,在老子生前和老子死后的相当历史时期内,《道德经》都不如儒学和佛学好么彰显。而至如今,历史距老子已经二千五、六百年,《道德经》之学却赫然而显,并且走出了国门,冲出了亚洲,走上了世界。
作者简介
宫哲兵,男,1949年10月出生,山东蓬莱县人。1981年武汉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宗教人类学与道家、道教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82年以来,发现与研究湖南的一种女性文字——女书;研究瑶族的千家峒运动,发现瑶族发样地千家峒的地理位置都庞岭。这些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曾到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和举办展览,代表作有《晚周辩证法史研究》《女性文字与女性社会》《千家峒运动与瑶族发祥地》等。
目录
序一 弘扬中国文化的道统与学统
序二 以道治国,以德治国——揭示《道德经》的政治经典理论
前言
上部:《道德经》新译
导论
上篇 以道治国,还是以德治国
第一章 以道治国:建立慈爱不争、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一、慈爱为本,爱国爱民爱身
二、善于利人,不尚争斗
三、公平治国,长治久安
四、正义治国,天网恢恢
五、缩小贫富差距,社会和谐
第二章 以道治国:建立不分等级、贵贱的平等社会
第三章 以德治国:德治以道为根本,道治高于德治_
中篇 圣人治国,还是王侯治国
第一章 有道政治家“圣人”的道治原则
第二章 有道政治家“圣人”的崇高人格与道德修养
第三章 对当权统治者王侯的奉劝与告诫
下篇 道家思想治国,还是儒、墨、法家思想治国
第一章 道家的人格、信仰以及对死而不亡的追求
第二章 道家的治国谋略与阴柔权术
第三章 批评孔子的仁义礼智学
第四章 批评孔子的正名与天命
第五章 批评墨子
第六章 批评法家
下部:《道德经》道论
上篇 道、道家、道教
第一章 道与唯道论
第二章 道的多学科立体透视
第三章 道与当代宇宙论
第四章 道与当代道家
第五章 道与当代治国之道
第六章 道与道教的形成
第七章 道与道教的主神结构
第八章 道与上帝
第九章 道与道路神
第十章 道:宗教和谐与对话
中篇 道论、唯物论、唯心论
第一章 中国哲学史体系的泛化及其成因
第二室中国古代唯心主义质疑
第三章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质疑
第四章 中国古代先验论质疑
第五章 中国古代反映论质疑
第六章 中国古代经验论和唯理论质疑
第七章 中国古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史质疑
第八章 陆象山不是唯心主义哲学家
下篇 《道德经》辩证法的历史形成与逻辑发展
第一章 五行相杂说到五行生胜说
第二章 阴阳动因说到阴阳相合说
第三章 他和、否和与中和
第四章 尚一说到不两说
第五章 范畴演进的历史与范畴内在的逻辑
第六章 晚周辩证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 辩证的逻辑与历史的进程
参考文献
后记
序二 以道治国,以德治国——揭示《道德经》的政治经典理论
前言
上部:《道德经》新译
导论
上篇 以道治国,还是以德治国
第一章 以道治国:建立慈爱不争、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一、慈爱为本,爱国爱民爱身
二、善于利人,不尚争斗
三、公平治国,长治久安
四、正义治国,天网恢恢
五、缩小贫富差距,社会和谐
第二章 以道治国:建立不分等级、贵贱的平等社会
第三章 以德治国:德治以道为根本,道治高于德治_
中篇 圣人治国,还是王侯治国
第一章 有道政治家“圣人”的道治原则
第二章 有道政治家“圣人”的崇高人格与道德修养
第三章 对当权统治者王侯的奉劝与告诫
下篇 道家思想治国,还是儒、墨、法家思想治国
第一章 道家的人格、信仰以及对死而不亡的追求
第二章 道家的治国谋略与阴柔权术
第三章 批评孔子的仁义礼智学
第四章 批评孔子的正名与天命
第五章 批评墨子
第六章 批评法家
下部:《道德经》道论
上篇 道、道家、道教
第一章 道与唯道论
第二章 道的多学科立体透视
第三章 道与当代宇宙论
第四章 道与当代道家
第五章 道与当代治国之道
第六章 道与道教的形成
第七章 道与道教的主神结构
第八章 道与上帝
第九章 道与道路神
第十章 道:宗教和谐与对话
中篇 道论、唯物论、唯心论
第一章 中国哲学史体系的泛化及其成因
第二室中国古代唯心主义质疑
第三章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质疑
第四章 中国古代先验论质疑
第五章 中国古代反映论质疑
第六章 中国古代经验论和唯理论质疑
第七章 中国古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史质疑
第八章 陆象山不是唯心主义哲学家
下篇 《道德经》辩证法的历史形成与逻辑发展
第一章 五行相杂说到五行生胜说
第二章 阴阳动因说到阴阳相合说
第三章 他和、否和与中和
第四章 尚一说到不两说
第五章 范畴演进的历史与范畴内在的逻辑
第六章 晚周辩证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 辩证的逻辑与历史的进程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