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总论
-
品牌依恋驱动下用户在线评论信息生成机制毕达宇,张苗苗 著本书主要探讨并分析了在品牌依恋情境下用户生成评论内容的一般行为模式,以及品牌依恋对行为的作用机理。首先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明晰品牌依恋与评论生成动机及评论内容特征间的内在关联,其次系统梳理品牌依恋驱动下用户生成评论内容的内在规律,后基于社区高质量评论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品牌依恋的视角提出并制定激励用户生成高质量评论内容的优化策略。本书可用于信息系统与用户行为、商务数据分析与文本挖掘、市场营销等相关研究领域研究人员参考与借鉴,开拓研究视野,满足相关学科师生对于上述研究领域的学习需要。
-
国学论衡陈声柏《国学论衡》系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学术集刊,旨在为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的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学术研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的理解和诠释;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世界文化、文明之间的对话;以理性考量塑造未来中国文化和学术思考。本书是第11辑,发表了十篇论文,分为特约论文、哲思论道、史志撰著、文艺纵横四个栏目,另有两篇学术资讯。
-
回族行店与地方社会靳晓芳著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张家川回族行店,其特征以中介商为主,兼具中间商属性。本书以结构功能论为视角,通过考察晚清至民国以及现当代两大时段中张家川回族行店的经营特征、行店对地方社会的构造等方面,系统揭示了这一组织与地方社会之间的互渗关系,彰显其形塑地方社会的内在活力。全书的讨论虽然以行店的兴衰为主脉,但在问题拓展方面无不以错综复杂的地方社会为介入参照,可以说,后者在某种程度上是行店发生、发展的土壤,也是行店功能借以体现的平台。二者相因相依,绘制了张家川地区百余年丰富多彩的生活图式。
-
汉语常用动词语义功能研究庄卉洁本书以语义地图模型为框架,选取了汉语“连接”义 、“代替”义、“跟随”义、“遗失”义四组词进行共时与历时考察,综合运用语言类型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上述四个概念场词汇的历时演变做了比较深入地分析和解释,通过历时材料弥补了单纯跨方言考察的不足,这一方法也是对语义地图模型研究理论的补充,具有方法论意义。语义地图是一种实证的方法,它直观地展现了不同语言或同一语言在不同时期的语义功能上的相似性与多样性,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思维认知演变与不同地域、民族人类思维认知的相似与不同。在对“连接”义、“代替”义、“跟随”义、“遗失”义四组词历时与共时语义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共同功能节点的联系,对四组词的概念空间整合,构建了一个更广泛的汉语概念空间。
-
从东洋盟主论到脱亚论董顺擘本书将按照福泽谕吉的思想及对外观的嬗变,分别对其思想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亚洲观、“ 东洋盟主论”视角下的亚洲观以及"脱亚论”进行系统的论述,重点探讨福泽的文明观与其提出的“东洋盟主论”、‘"脱亚论” 的内在联系,及在壬午兵变、甲申政变、甲午战争等各个重要时期在其亚洲观上的具体表现。纵观福泽的亚洲观,无论是“东洋盟主论”,还是“脱亚论”, 其实质都是基于其文明观,以“文明开化”为借口,使日本对他国的侵略正当化。
-
大学生心理健康赵梅玲 陈方超, 叶良鸿本书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为基本线索,集中阐明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课程的相关问题,并力求灵性教育能够与课程进行有机融合,能够有效地渗透到课程理念中。本书立足实际教学情境,力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层次化、系统化和多样化,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本门课程。同时,在每一章节中有效借鉴了- 些扩展性的小知识,进行了- -些补充和说明,希望读者能够活化学到的知识,增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展知识面。从灵性视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促进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大学生灵性意识。
-
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育成研究林瑞青本书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之一“公共参与”为切入点,以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结合学校当前的培育情况及中学生的公共参与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探讨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方向,提出促进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发展和提高的有效策略,以期对当前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实施和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
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路径与策略易卫华 著本书从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概念内涵入手,构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基本分析框架,进而紧密结合广州科技创新的实际,揭示广州科技创新的成效、特点、短板及具体实体支撑,研究提出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实施路径。
-
隗瀛涛文集何一民《隗瀛涛文集》,何一民编,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入隗瀛涛先生力作《四川保路运动史》《重庆开埠史》,先生自传《一个历史学家的历史——古稀之年的自述》,以及具有学术表带性的重要论文50余篇,全书共140余万字。此外,该书附录部分收录了何一民和谢放两先生对隗先生的回忆性文章和学术评介性文章,以便于读者知人论世,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隗先生其人和他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就学术价值而言,《四川保路运动史》是系统深入研究四川保路运动的经典力作,《重庆开埠史》更是有关四川区域社会和城市研究的奠基之作,具有开创性意义;而先生大量的重要论文,往往散见于各期刊或内部发行的一些论文集中,读者极不容易查找,因此将其裒辑出版,大大提高的这些论文的使用率,更有利于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学术价值。就现实意义而言,隗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培养的优秀学者和高校管理者,先生的成长历程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因此先生自传不仅具有存史的价值,知人论世的价值,而且还具有垂范价值。同时,该书作为四川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专项成果和四川大学人文社科基地培育项目,对四川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完善学科建设等方面,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
水产品追溯体系的产业链协同机制研究胡求光导论,概述了本著作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等。第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已有研究评析。第三,现状把握:水产品追溯体系实施现状、特征与问题的描述分析。第四,理论分析:基于产业链视角和协同理论,构建“追溯体系 产业组织”协同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五,实证检验:运用结构方程等模型,分别就产业链协同与追溯体系运行的互相影响关系影响进行检验。第六,案例分析:选择政府推动型、企业自主性以及专业平台型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第七,机制构建:分析产业链协同约束因子的基础上,构建产业链协同的水产品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第八,对策建议:针对水产品追溯体系的实施内生于产业组织协同演变的特征,从不同维度,提出推动水产品追溯体系运行的产业链协同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