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总论
-
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邱宏亮本书立足于旅游情境,围绕“TERB测量维度及影响机制是什么”这一问题展开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TERB的概念内涵如何界定”“基于扎根理论方法如何开发TERB的多维构思”“多元旅游地情境下TERB的影响机制如何”等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
-
新视角下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郝玉本书主要基于新视角而系统研究群众文化的建设与管理,首先阐述群众文化的基础知识、类型划分,其次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及辅导进行分析,后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民俗学、新媒体等不同视角下研究群众文化建设。本书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新颖,历史性与时代性有机结合,对促进新时期我国群众文化的科学建设、繁荣发展以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
中国老年人的退休精神岳 燕本书以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为例,以斯特赖克(Stryker)角色认同理论为视野,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收集所甄选六位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个案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编码,从身份承诺、他人支持、内外奖赏、角色投入四个维度叙事带领人建构“老年教育者”角色认同显著性的图景,再结合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分析框架即角色认知、角色情感、角色互动三个层面跨个例诠释不同带领人角色认同的特征,形塑老年教育者、终身学习者、组织活动者、团队管理者、志愿服务者、智慧长者等多重角色身份,形成带领人自我标定内在化即自我角色认同与社会角色认同的一致,回应了带领人通过角色认同占据某一社会位置的角色认知、角色扮演、角色执行过程。由此进一步揭示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机理与本质,诠释了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定义和退休精神的内涵。
-
校地园协同 学训教一体段永清 夏蔚 雷云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推进幼儿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建设一流幼儿教师培养体系,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幼儿教师教育内涵建设,培育国家信赖、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卓越幼教师资,有效提升幼儿教师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推进“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转变。本书基于新时代西部幼儿教师教育背景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挑战,推进“校地园协同、学训教一体”的幼儿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构建多方联动的育人共同体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体系,丰富幼儿教师人才培养相关理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学前教育协同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两大模块。其中理论研究包含:新时代西部幼儿教师教育的背景、成渝双城经济圈带来的机遇挑战、“校地园协同”开展幼儿教师教育、“学训教一体”整合幼儿教师教育;而改革实践包含:幼儿教师教育模式改革调研、幼儿教师教育模式改革举措、幼儿教师教育模式改革案例、幼儿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反思。
-
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实施指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2022年3月1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健全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关系广大技能人才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治性、政策性和技术性都非常强。为了使各级人社部门充分认识实施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重要意义,有效做好推动落实、服务保障、监督检查以及宣传引导等工作,拟组织出版《“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实施指南》。《“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实施指南》拟整理汇编涉及该制度的政策文件、新闻宣传、专家解读、组织实施、具体实践等内容,拟作为技能人才工作者进行政策学习研究、推动工作落实的工具书,同时拟作为广大技能劳动者了解政策、保障权益、激励发展的护身符。
-
正再读春秋·伯业杨正再 著本书主要描写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败、郑国崛起、齐国霸业、宋国图霸等故事。当时,社会秩序正在由“周礼”向“霸业”过渡,周礼经过几百年的运行渐渐不能代表社会规范,约束不了社会秩序,同时,各诸侯都在提升国家的综合力、群体的作战力和个体的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本书分别选择周、郑、齐、宋为历史时间点的“盟主”,以时间为主线条,围绕王室及三家诸侯国讲述春秋如何形成“尊王攘夷”的新的周礼秩序。主要读者对象为喜欢历史文化的中青年群体。
-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余满晖,李秋华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理论部分阐述了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马克思主义之魂、传统文化之根和西方文化之鉴;下编实践部分较为详尽地研究了“美丽宜居背景下毕节试验区城乡生态融合发展”等案例。这样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以点带面呈现了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概貌。在下编部分,尽管“生态地生活生产:贵州世居蒙古族的风俗风情”“贵阳市生态人文城市建设现状与对策”等部分略为粗浅,但它们以独特的研究主题与研究内容体现了本书的特点,因而也是本书的主要创新所在。
-
青少年的心理成长探究马燕在高校的心理咨询过程中,接触到很多迷茫、混乱、找不到方向的青年人,他们有一些曾有留守经历,有一些受到社会文化的冲击。在与他们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无限的敬佩每一个个体的坚韧,一方面无限的痛心。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初心,促使我想要写作这样的一本书,结合我心理学学习的感悟,咨询的案例,我自己的成长之路,从认识自己,超越原生家庭,管理情绪,学会去爱,找寻意义,与中国文化的连接等几个方面,把我看到的,把我想说出来的写下来,让青年可以有机会知道其他更多的可能,了解心灵发展的规律,找到自己的方向。
-
共生视阈下农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优化研究谢秋山著适应农村劳动力就业需求从“充分就业”到“高质量就业”的转换过程,并兼顾乡村就业、创业与产业发展间的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未来的农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要摒弃农村劳动力“吃苦耐劳”“廉价易得”的刻板印象,以满足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需求为目标,从县域城乡融合发展高度,尤其是从县域就业服务、创业服务与产业发展政策协同层面出发,构建整体性的农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把服务产业发展作为服务就业创业的重要内容。
-
胡仁乌力格尔研究李树新著本书以历史上蒙汉文化交融的产物——胡仁乌力格尔为研究对象,科学分析了胡仁乌力格尔的起源与形成过程,深入阐述了汉文小说与胡仁乌力格尔的亲缘关系及其民族文化交融的史实,系统梳理了胡仁乌力格尔的传承者——胡尔齐的分布类型、流派脉络和历史贡献,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了胡仁乌力格尔这种说唱形式的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并在多元文化并存与冲击的文化视域下探讨了胡仁乌力格尔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