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MBA早期三杰
作者:许康 著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01
ISBN:9787811130560
定价:¥2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MBA早期三杰》写的是八九十年前的三位哈佛MBA老前辈,也是20世纪中国学界名人。但他们的工商面硕士学位和学历,名实相副的管理知识和业绩,以及与国年国际国内科学管理运动的关联,从未被人从“管理科学史”的角度认真研究和表彰。我们因关注于此,根据多年的查访,并参考学界同仁的成果,终于“集腋成裘”,写成《中国MBA早期三杰》,旨在抛砖引玉,期待识者和读者共同努力,辑佚钩沉,以显其本来面目。其中曹云祥的材料湮没最久,我们独家用力最多;杨铨的史料甚夥,且得到其哲嗣小佛老先生指导,实为荣幸;潘序伦高寿遐龄,历年亲炙者甚众,且自篡回忆录,使我们费力较少而从各篇文字中获益最大。正是高山仰止,史海无涯,敷衍成书,聊补空白。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MBA早期三杰》作者简介
目录
英文摘要
序言
序言参考文献
第一编 中国的泰罗——曹云祥
第一章 基督教新教家庭的社会和教育圈
第一节 曹云祥父亲是东吴大学奠基者之一
第二节 父执之辈是庚款留美的推动者
第三节 曹氏与宋氏的“冤家”关系
第四节 曹家与颜家的“亲家”关系
第五节 曹云祥翻译中国最早的《商业教本》
第二章 曹云祥的留学生涯与外交活动
第一节 两江总督端方提供留美机会
第二节 曹云祥的留美友朋
第三节 曹云祥是中国首位MBA
第四节 曹云祥在欧洲的外交活动
第五节 曹云祥出席华盛顿会议
第三章 曹云祥操持清华学校大学部创立
第一节 曹云祥在清华校内外的人脉
第二节 清华学生和教师的民主风气
第三节 清华学校大学部的酝酿
第四节 课外活动的倡导和管理
第五节 专业和职业选择的指导
第四章 曹云祥与国学院和“民主治教”
第一节 访聘第一流国学大师
第二节 清华研究院的制度创新
第三节 支持研究院探查远古文明
第四节 梅贻琦、陈寅恪的倒曹拥梁
第五节 清华“民主治校”的余音
第五章 曹云祥领导科学管理学会
第一节 担任世界烟业巨型企业顾问
第二节 出任中国工商管理协会总干事
第三节 领导中国科学管理研究与教学
第四节 荣任协会理事长和推动企业科学管理
第五节 关注安全(防险、防灾等)管理工程
第六章 曹云祥与几个社会团体的关联
第一节 曹云祥与中国红十字会
第二节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活动
第三节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第四节 曹氏家族后人在教育界的贡献
第五节 曹氏介绍“大同教”
第六节 上海九团体联名追悼曹云祥
第一编参考文献
第二编 中国管理科学的拓荒者——杨铨
第一章 共举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大旗
第一节 列宁对泰罗制的辩证分析
第二节 金布尔院长弟子和哈佛MBA
第三节 杨铨投身新文化运动
第四节 中国科学社和《科学》的主将
第五节 科学管理的最早尝试
第六节 工商广告自律的研究
第二章 从效率主义到行为科学萌芽
第一节 泰罗著作的最早译本
第二节 人事效率的第一篇宏文
第三节 杨铨的效率与行为科学思想
第四节 “人机”与“人际”两和谐
第五节 “财力”和“才力”双增效
第三章 科学管理研究和工商管理教学
第一节 杨铨首倡“科学管理法”之说
第二节 杨铨等人对技术创新的早悟
第三节 工商科学管理教学的先驱
第四节 宏观经济史的考察与研究
第五节 辞去工商两科教职
第六节 《杨杏佛演讲集》的一、二卷
第四章 投身第一次大革命
第一节 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担任孙中山秘书和治丧总于事
第三节 参与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第四节 苦闷彷徨和参加科学管理论坛
第五章 中央研究院的科学行政
第一节 中国科学的体制化建设
第二节 中山陵工程和奉安大典
第三节 中央研究院的组织和办事规则
第四节 推进全国的科学管理运动
第六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荣烈士
第一节 参加“第三党”的秘密活动
第二节 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第三节 视死如归,光荣牺牲
第四节 科学事业及其管理后继有人
第二编参考文献
第三编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
第一章 潘序伦生平和会计师事务
第一节哈佛MBA和哥伦比亚博士
第二节 从商学院系到会计师事务所
第三节 会计信誉、人才和制度
第四节 哈佛MBA三杰共商科学管理
第五节 斯人虽逝,事业长青
第二章 会计诚信准则和中国征信事业
第一节 关于会计职业的操守
第二节 关于会计诚信思想
第三节 会计师代理征信业务
第四节 论证征信公司的法理依据
第五节 提供征信技术指导和保险公证事务
第三章 潘序伦的会计学著述举隅
第一节 潘序伦主要著译书目辑存
第二节 《高级商业簿记教科书》简介
第三节 《初级成本会计》章节述要
第四节 《会计学》内容简介
第四章 立信会计出版社和丛书
第一节 会计学术研究和教材编译
第二节 立信学校建立的出版机构
第三节 潘序伦的另外几种著作
第四节 立信会计出版社
第五章 潘序伦与国外会计理论的引入和创新
第一节 会计史与中国传统会计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会计某些人和事
第三节 建国前西方会计引入的历史概况
第四节 建国后西方会计的引入和研究
第五节 潘序伦晚年的某些创新意见
第六节 潘序伦与中西会计记账方法之争
第六章 立信学校的桃李和友朋
第一节 黄炎培树立职业学校的楷模
第二节 应运而生见机而作的立信学校
第三节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第四节 精打细算,勤俭办学
第五节 解放初期的立信会计学校
第六节 新时期的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
第七节 潘序伦的诤友和同道
第三编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序言参考文献
第一编 中国的泰罗——曹云祥
第一章 基督教新教家庭的社会和教育圈
第一节 曹云祥父亲是东吴大学奠基者之一
第二节 父执之辈是庚款留美的推动者
第三节 曹氏与宋氏的“冤家”关系
第四节 曹家与颜家的“亲家”关系
第五节 曹云祥翻译中国最早的《商业教本》
第二章 曹云祥的留学生涯与外交活动
第一节 两江总督端方提供留美机会
第二节 曹云祥的留美友朋
第三节 曹云祥是中国首位MBA
第四节 曹云祥在欧洲的外交活动
第五节 曹云祥出席华盛顿会议
第三章 曹云祥操持清华学校大学部创立
第一节 曹云祥在清华校内外的人脉
第二节 清华学生和教师的民主风气
第三节 清华学校大学部的酝酿
第四节 课外活动的倡导和管理
第五节 专业和职业选择的指导
第四章 曹云祥与国学院和“民主治教”
第一节 访聘第一流国学大师
第二节 清华研究院的制度创新
第三节 支持研究院探查远古文明
第四节 梅贻琦、陈寅恪的倒曹拥梁
第五节 清华“民主治校”的余音
第五章 曹云祥领导科学管理学会
第一节 担任世界烟业巨型企业顾问
第二节 出任中国工商管理协会总干事
第三节 领导中国科学管理研究与教学
第四节 荣任协会理事长和推动企业科学管理
第五节 关注安全(防险、防灾等)管理工程
第六章 曹云祥与几个社会团体的关联
第一节 曹云祥与中国红十字会
第二节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活动
第三节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第四节 曹氏家族后人在教育界的贡献
第五节 曹氏介绍“大同教”
第六节 上海九团体联名追悼曹云祥
第一编参考文献
第二编 中国管理科学的拓荒者——杨铨
第一章 共举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大旗
第一节 列宁对泰罗制的辩证分析
第二节 金布尔院长弟子和哈佛MBA
第三节 杨铨投身新文化运动
第四节 中国科学社和《科学》的主将
第五节 科学管理的最早尝试
第六节 工商广告自律的研究
第二章 从效率主义到行为科学萌芽
第一节 泰罗著作的最早译本
第二节 人事效率的第一篇宏文
第三节 杨铨的效率与行为科学思想
第四节 “人机”与“人际”两和谐
第五节 “财力”和“才力”双增效
第三章 科学管理研究和工商管理教学
第一节 杨铨首倡“科学管理法”之说
第二节 杨铨等人对技术创新的早悟
第三节 工商科学管理教学的先驱
第四节 宏观经济史的考察与研究
第五节 辞去工商两科教职
第六节 《杨杏佛演讲集》的一、二卷
第四章 投身第一次大革命
第一节 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担任孙中山秘书和治丧总于事
第三节 参与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第四节 苦闷彷徨和参加科学管理论坛
第五章 中央研究院的科学行政
第一节 中国科学的体制化建设
第二节 中山陵工程和奉安大典
第三节 中央研究院的组织和办事规则
第四节 推进全国的科学管理运动
第六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荣烈士
第一节 参加“第三党”的秘密活动
第二节 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第三节 视死如归,光荣牺牲
第四节 科学事业及其管理后继有人
第二编参考文献
第三编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
第一章 潘序伦生平和会计师事务
第一节哈佛MBA和哥伦比亚博士
第二节 从商学院系到会计师事务所
第三节 会计信誉、人才和制度
第四节 哈佛MBA三杰共商科学管理
第五节 斯人虽逝,事业长青
第二章 会计诚信准则和中国征信事业
第一节 关于会计职业的操守
第二节 关于会计诚信思想
第三节 会计师代理征信业务
第四节 论证征信公司的法理依据
第五节 提供征信技术指导和保险公证事务
第三章 潘序伦的会计学著述举隅
第一节 潘序伦主要著译书目辑存
第二节 《高级商业簿记教科书》简介
第三节 《初级成本会计》章节述要
第四节 《会计学》内容简介
第四章 立信会计出版社和丛书
第一节 会计学术研究和教材编译
第二节 立信学校建立的出版机构
第三节 潘序伦的另外几种著作
第四节 立信会计出版社
第五章 潘序伦与国外会计理论的引入和创新
第一节 会计史与中国传统会计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会计某些人和事
第三节 建国前西方会计引入的历史概况
第四节 建国后西方会计的引入和研究
第五节 潘序伦晚年的某些创新意见
第六节 潘序伦与中西会计记账方法之争
第六章 立信学校的桃李和友朋
第一节 黄炎培树立职业学校的楷模
第二节 应运而生见机而作的立信学校
第三节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第四节 精打细算,勤俭办学
第五节 解放初期的立信会计学校
第六节 新时期的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
第七节 潘序伦的诤友和同道
第三编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