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识读物
-
时尚中的性感徐蕾《时尚中的性感》是一本研究美学的博士论文。全书从自然和文化两个维度,探讨性感的定位以及时尚对性感的塑造。从自然的维度上,将性感作为一种跨文化的审美现象来研究,以挖掘其普适性特征。分析性感作为审美现象的理由;从文化的维度探讨时尚与性感的相互影响,以及时尚文化如何塑造了性感。性感时尚所代表的是一种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的社会文化现象,将其纳入美学的研究对象,从理论上推动美学研究的开拓创新,而且可以加深人们对时尚的理解。
-
意识瑜伽(印)尼萨格达塔不二论哲学被喻为人类思想皇冠上的明珠,尼萨格达塔是现代不二论哲学*重要的两位大师之一。本书为尼萨格达塔学说*为成熟和精要的体现,主要阐述了意识和*者的关系。在建议人们努力履行好职责的前提下,他为真理的探索者们指出了一条认识真我,发现生命本来面目之路。对自我的认识是智慧瑜伽中*为本质的部分,同时代的拉玛那善于教导通过质询来认识真我,而尼萨格达塔则是直指心性。困扰量子物理学家的意识之迷,在这里成为了与你关系*密切的事。但,意识就是你吗?
-
行动、知识与意志(英)约翰·海曼人类能动性有四个不同的且不可还原的维度:心理的、伦理的、理智的和物理的。传统的意志观念倾向于混淆这四个维度。20世纪的哲学家对行为是由“意愿”或“意志力”引起的这个观点进行了批判,但是,混淆能动性的这些维度或者将其中一个还原为另一个维度的倾向却持续存在。英国哲学家约翰·海曼打破了哲学所有分支之间的界线,从逻辑学和知识论到伦理学和法学的多重视角,认为这四个维度的能动性深化了我们对人类行为及其原因的理解,《行动、知识与意志》一书,完整地阐述了这一思考过程。
-
意识的宇宙(美)杰拉尔德·,M·埃德尔曼,朱利欧·托诺尼本书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的全面的意识理论。这一理论对于意识的*基本和*普遍的性质**次提出了一种科学的认识。这些性质是经验的私密性和整体性,同时又有无穷多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穷及人们记忆和想象之所能。究竟用什么样的神经过程才能解释会产生这样数量巨大的统一的意识状态呢?这种能力是今天的计算机所远远达不到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作者埃德尔曼和托诺尼运用了近代神经科学的全部知识和思想,从迄今建立过的*大的脑计算机模型,直到检测当我们意识到或并不意识到某个刺激时脑活动中实际发生变化的新实验。他们的这些论点是建立在由埃德尔曼在他的三本里程碑式的书籍——《神经达尔文主义》、《拓扑生物学》和《有记忆的现在》——所提出来的根本思想之上的,这些工作把达尔文主义的原理应用于脑的发育和心智产生方面。这一开创性工作的结果对有关意识的许多传统思想提出了挑战:意识过程不断地和很大一部分脑中的各种各样的无意识过程相互作用;意识过程并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脑区,而有赖于许多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这些相互作用并不彼此雷同,而极富个性。本书中的这些思想强调了每个个体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它们对于哲学和我们有关我们自己的认识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黑格尔法律思想研究吕世伦《黑格尔法律思想研究/吕世伦法学论丛》是国内一部研究黑格尔法律思想的专著,其内容比较全面而简练。全书以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及其他相关著作为研究资料,全面细致地对黑格尔法律思想中法哲学、法律(实证法)、民法、刑法、诉讼法、警察法、家庭法、国家法、法及法与世界历史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
黑格尔的社会政治哲学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叔本华与尼采齐美尔本书是围绕叔本华和尼采的一组讲稿。作者西美尔是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他凭借其犀利的文化观察和思辨能力,透彻地分析了叔本华和尼采关于人、意志、悲观主义、艺术的观念与思想,辨析其异同,凸显了两位大哲学家关于人的学说*内在的核心,以帮助我们去认识两位哲人之思想的永恒意义。
-
德国观念论的终结(德)瓦尔特·舒尔茨《德国观念论的终结——谢林晚期哲学研究》初版于1955年,是瓦尔特•舒尔茨的教职论文。在本书中,舒尔茨对谢林晚期哲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认为晚年谢林对于理性与绝对者的关系进行了更彻底的也更艰涩的思辨,谢林晚期哲学绝非一种基督教哲学,而是纯粹的、正统的、继续向前推进着的、以“主体性的自我建构”为基准的观念论哲学。相对于德国观念论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了峰点的传统看法,他在本书中声称,德国观念论正是在谢林晚期哲学中才达成了最终的形态。谢林晚期哲学中强烈地表现出了理性永远无法把握它的前提和根基,而这也最终宣告了德国观念论这一思想范式的终结。在本书的最后,舒尔茨还继续讨论了谢林晚期哲学的自我中介的范式在克尔凯郭尔、尼采和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回响,试图对谢林那为人所忽视的晚期哲学做出更精准的历史定位。
-
何为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德)亨利希·迈尔《何为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 》是政治哲学名家迈尔的新著。作者积十余年精读讲授之功,以西方政治哲学史及其根本问题为背景,以对尼采著作整体的熟玩和对尼采研究的了解为基础,重新解读尼采谜一样的诗篇《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作者认为,扎拉图斯特拉既有哲人的一面,又有先知的一面,或既有认识者的一面,又有立法者的一面。这两方面有着难解而复杂的关系,《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全书就运动在这两方面所构成的张力之中。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形象正是这一问题的化身。作者反对只重视前三部而低估第四部的惯常做法,认为第四部是全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者疏通文脉,理清关节,集中关注这本书的核心问题,关注作者尼采的意图,以及由这一意图所决定的全书迷宫般的线索和构造。
-
思想的再对话丁子江本书回答了什么是、为何要、谁参与、如何进行思想对话的问题。引言部分主要回顾了东西方思想对话的历史脉络与进程,分析了东西方思想对话在引领多元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文部分主要讨论东西方研究中的方法问题,当前很有影响的三大文明观,以及笛卡尔、穆勒、罗素、杜威、哈贝马斯等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