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识读物
-
从语义分析到道理重构李巍《从语义分析到道理重构:早期中国哲学的新刻画》专门拣选诸子学中存在争议与尚未重视的概念术语,借助语义分析与文本分析的现代技术,力求做出新的辨析与澄清,目的是能C越以往字典式的范畴研究,建立一种通过关键词辨析来解决文本和思想难题的范式,并借此范式的应用获得对早期中国思想的新认知。
-
禅学思想史宋立道《禅学思想史》是忽滑谷快天先生的博士学位论文。付梓后分上下卷。上卷完成于1923年,下卷完成于1925年。《禅学思想史(套装上下册)》总瞰禅学发展之内在路径,将禅学思想源头,追溯到印度吠陀文献甚至之前。以为禅学思想源自印度,经中亚而中国、继而日韩。本害历叙禅道思想脉络,以为禅之萌芽在奥义书,禅之实践完成于小乘禅,禅之思想发展于祖师禅,最终大成于中国禅宗的五家七宗,从而汇为滚滚洪流,再流向东瀛,保存于那里的临济、曹洞两家禅教当中。忽滑谷氏的禅学研究学术路径,体现了明治以来现代日本佛教学术发展的方向,其中既有传统的本土本宗学术训练,也有欧西近现代以来东方学和佛教学研究的宗教学眼光和学术关怀。内页插图
-
荀学探微唐端正本书的主要内容在于矫正后人对荀子天论和性论之误解。荀子言天道,分本体与现象两部分。本体不见其事而见其功,皆知其所以成而莫知其无形,这属于天职的部分。现象即能生之本体所产生的自然现象,有其运行的规律,所谓“天行有常”,故人若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属于人职的部分。荀子讲明于天人之分,其目的即强调人伪比天性更重要。荀子论性,认为人既有好利疾恶之性,亦有好义欲善之性。但好利疾恶不等于恶,人一味放纵好利疾恶之性,以至争夺生而辞让亡、残贼生而忠信亡,才是恶。同理,好义欲善不等于善,只有学至全尽、知类明统、深思熟虑,实际上建构出礼仪法度来,才是善。荀子批评孟子的性善说是“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是因为孟子不重视后天人为之伪。因此荀子言性,只是本始材朴,无所谓善恶。故与其说荀子是性恶论者,不如说是善伪论者。
-
道德经 全本暂缺作者《道德经》由岳昌强译注
-
菜根谭 全本暂缺作者《菜根谭》由夏荷莹,唐文秀译注
-
儒家工夫论王正儒家工夫论,是工夫论这一中国哲学特色理论中 的重要一支。近年来,随着对中国哲学思想内在化理 解的深入,儒家工夫论的丰富内涵与深刻蕴含,吸引 了众多学人的探索与思考。《儒家工夫论》精选21世纪以来此领 域的重要研究成果,为有兴趣进行深入了解和继续研 究者,提供一具有指导性的思想文本。
-
大学生生态文明实践教程刘经伟,刘伟杰暂缺简介...
-
法伦理学宁洁本书是对理学学科构建方式的问与答,提出理学要走出困境就应当呼应理论和实践的现实需要,确定理学独特的核心思想——让分立的法律与道德走向共生,在形成系统化学说的同时、基于新时代场景下法与道德更多层次更新角度的冲突与融合去构建学科,走一条“先思想,后学科”的道路。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王杰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研究对象,以从事哲学、美学、文艺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学者为读者群。
-
舍斯托夫文集舍斯托夫《伟大的前夜》收录了舍斯托夫探讨托尔斯泰、易卜生、威廉·詹姆士等思想家作品的论文多篇。在这些论文中,舍斯托夫批评了那些试图以逻辑推理的方式推导人生始终的努力,也即批评简单地使用希腊哲学所推崇的理性精神来解决永恒的生命之谜的努力,认为人的自由无法用哲学认识论来加以解释。从托尔斯泰作品所描绘的庸常世界中,舍斯托夫读出了作者对于信仰和别样世界的倾听。从舍斯托夫对于易卜生作品中关于力量与正义关系的讨论中,作者隐约听到了对于最后的伟大拯救的期许。而从对威廉·詹姆士的《宗教经验种种》的解读中,作者更是看到了信仰之于信仰的优先性。理解所有俗世种种,仿佛都已经是在为我们最终理解生存的伟大秘密而做的艰苦努力。我们处在那个唯独只有信仰才可以让我们把握住存在这里的伟大前夜。\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