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识读物
-
廊下派的苏格拉底程志敏,徐健本书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廊下派与苏格拉底。要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把它放到政治哲学的语境去考察,因为苏格拉底据说是政治哲学的创始人。廊下派间接地来自苏格拉底,并且在德性问题等方面也接受苏格拉底的观点,这是否就意味着廊下派忠实地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呢?该问题本身就是现代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不管廊下派如何对待苏格拉底,他们的结论对我们理解苏格拉底乃至整个西方思想来说,肯定都不只有点滴的借鉴意义。
-
论荷尔德林(德)沃尔夫冈-宾德尔荷尔德林诞辰200周年之际,宾德尔选编了这本论荷尔德林的个人专集,收入论文12篇,汇集了著者本人对荷尔德林研究的重要成果。 全书分为“专题论述”和“作品分析”两部分。专论部分有从思想渊源上研究荷尔德林与唯心论的关系,有理论上探讨荷尔德林作品中的语言与真实,有从艺术形式上阐述荷尔德林颂歌诗节的特色,有从阐释学的角度诠释荷尔德林诗歌中家乡形象与寓意以及对人的解释,也有从修辞学层面上对荷尔德林作品中名字象征的解读。作品分析部分既对荷尔德林的代表作《和平庆典》、《拔摩岛》作详尽分析,也对一系列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女主人公第俄提玛离别母题进行综合阐释,著者通过析赞歌草稿《你们,牢固建造的阿尔卑斯山》,揭示了诗人理想中的家乡,还对短诗《哈尔德之角》、《生命的年岁》、《生命的一半》进行分析,向读者呈现以长篇赞歌的韵律形式创作短诗的范例。作者研究的题目和内容非常广泛,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诗人荷尔德林作品的理解,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研究方法。
-
先秦人物与思想散论孟祥才本书是作者历年研究先秦人物和思想的论文集,共收录论述炎帝、黄帝等30多位历史人物和思想的41篇文章,基本上涵盖了先秦时期*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军事家,尤其是思想家,涉及春秋末至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墨、法等几乎所有学术流派和主要代表人物。
-
恶的透明性(法)让·鲍德里亚在后现代思想家鲍德里亚逝去十年多之后,人们仍在反思他的遗产。这本《恶的透明性》,基本补完了这位思想家的中文译作,成了这反思的一部分。它是鲍德里亚完成早期的理论奠基后的随笔作品,但比《冷记忆》系列更有组织。翻开这部书,读者首先注意到的还是作者从不缺少的话题性。以“恶”为题的本作,就像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一样无所忌惮,甚至将曾在68年风波后追逐各种意识形态的的法国一代人称作政治“易装癖”。如此比比皆是的惊世骇俗之论,却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首先关心的,是这个当代世界:上世纪80年代末,大的政治动荡已经过去,然而核事故与恐怖主义种种未有的极端现象屡屡发作。如果说鲍德里亚从早期的《消费社会》开始一直切中时代的脉搏,那就是因为他对世界的新变化始终保持着惊奇。诚然,他是后现代理论家,有多本专著集中探讨某个概念,但在这部随笔中,他更是易读的思想家。随笔,不意味着轻松随意,它首先摆脱了形式的束缚,也更加慷慨,给出作者在某个话题上所能思考的一切。我们看到,鲍德里亚是如何面对世界的新事态,运用、提炼他的概念。因此《恶的透明性:关于诸多极端现象的随笔/精神译丛》不乏深刻性,也一直多被引用。其中对克隆技术、人工智能的反思,还是能给我们启发。而且这些随笔,也不让我们迷失在“主体”、“他者”等概念的推演中,因为鲍德里亚作为理论家不仅言之有“理”,也一直做到了言之有“物”。同样思考着时代的读者,应该可以从本著得到许多线索。
-
论占卜西塞罗《论占卜》是古罗马著名政治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公元前44年,分为两卷,主要采用对话和阐释的形式,对占卜的起源、功能和类别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占卜在古代所处的重要地位,详尽展示了作者对于占卜的看法和洞见。
-
现实的乌托邦高景柱暂缺简介...
-
社会治理中的佛教与国家许效正清末以来,由于各地官绅大肆征用各类庙产,佛教与国家关系逐渐紧张。民国建立后,各地僧人根据《临时约法》的基本原则,采取社团运作的合法手段,与北洋政府进行了激烈博弈,迫使当局就佛教社团的性质与权利义务、佛教寺产的所有权归属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逐渐形成《寺院管理暂行规则》(1913)、《管理寺庙条例》(1915)及《修正管理寺庙条例》(1921)等法律法规,中国佛教管理政策发生历史性变革,佛教与国家的紧张关系得以全面缓和。本书以清末民初的社会剧变为背景,对清末民初时期佛教与国家关系由基本和谐到全面恶化再到重新建构的过程进行了全面研究和系统梳理。 \n
-
互联网新媒体伦理生态及治理研究于孟晨,王苏喜,梁华平互联网自产生以来,伦理问题就伴随出现。对互联网伦理问题的研究首先针对的是互联网伦理失范问题,如网络黑客问题、网络知识产权问题、网络信息污染问题、网络违法犯罪问题、网络沉溺问题、网络隐私权问题、网络暴力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互联网的各种立法规范相对滞后,即使有较为成熟的立法规范,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世界也难以发挥其效用,因此,从伦理道德方面的研究和规范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互联网是生态的,是多元共生,它具有层次性,具有自身内在的运行特点和运行逻辑。互联网庞大产业链上的每一环节,都有其生态位,发挥着不同功能。国内外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任何单一的治理方式都难以对处于不同生态位的互联网各部分发挥作用,只有运用技术、法律、伦理等手段协同治理,才会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惠及每一个互联网参与者或利益相关者。
-
四书白话英语新译王方路《四书白话英语新译(套装上下册)》《四书白话英语新译》试图翻译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包括两个大的步骤:一、使用白话文进行语内翻译,既贴近原文大旨,又贴近当代读者阅读习惯,主要帮助读者接近原文意旨。二、运用现代英语进行语际翻译,尽量保留异域特色,更多采用异化翻译手段使英文读者接近中国传统文化。此外,每篇每章除‘原文’、‘白话译文’、‘英语译文’之外,还有‘注释’部分以便读者对照阅读。
-
墨学丛谈孙卓彩《墨学丛谈》结合《墨子》一书,对墨子、墨学从文本内容到学术思想和时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分析,尤其是墨子思想的社会意义等方面分析精到。《墨学丛谈》虽是论著,但有温度,读来亲切生动;新作新见,不落窠臼,掩卷后令人回味。书中既有对墨子、墨学的常识性的解读,也有对墨子、墨学的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