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识读物
-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先生的重要美学著作,是中国学者研究西方美学史的奠基之作,也是广大学子探索西方美学史必读的经典之作。全书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代表人物为纲要,详细介绍了西方美学从古希腊时期到二十世纪初的发展历史,并对四个关键性美学问题进行了专题阐述。作者在述史时重点介绍各美学流派中的代表性人物和观点,将点与面、述与评、史与论相结合,做到了史有实据,持论公允,深入浅出。该著作充分反映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其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经久不衰。
-
法兰克福学派人学思想研究杨松雷法兰克福学派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从宏观世界转向人的微观世界,由关注整体人类命运转向注重个人的本质、自由和解放的探索。法兰克福学派的人学思想,正是基于此对人的境遇、命运、价值、自由和解放等问题的探讨。这些探讨不仅对我们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们中国现代过程正确处理现代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的主要内容,按照异化——批判——解放的逻辑安排了本书的主要章节。首先,本书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人学思想所揭示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异化,总结法兰克福学派人学思想揭示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从本能到思维,从生产生活到政治活动等方面,都存在对人的控制和对人性的压抑。他们依据对现实社会的分析,认为生活世界已经殖民化,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和意义全面丧失的社会。其次,本书系统总结和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所揭示和批判的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控制的多种方法。*后,本书梳理和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人的解放构想。
-
马尔库塞文集 第三卷 新左派与20世纪60年代(美)赫伯特·马尔库塞马尔库塞遗留下来的这些手稿不仅唤起了我们对《单向度的人》《爱欲与文明》《审美之维》等所勾勒的世界图景的记忆,也填补了那幅图景的空白,激活了我们辩证的乌托邦冲动。
-
马尔库塞文集 第二卷 走向社会批判理论(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在阅读我父亲这些绝大部分未曾面世的手稿时,有两点令我惊叹不已。一点涉及时事与长远分析之间关系,特别是与本卷选择的文章所揭示的长远分析之间的关系。二点表面上看与写作风格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写作风格所揭示的思考过程有关。这其中很多作品(其中一部分是发言稿,另外一部分是手稿)都完成于越南战争期间,即我父亲积极参与日常抗议活动期间。他的贡献不在于他提出了反战的论点,而在于他把战争放在了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制、可能的抵抗形式的发展这个更宏大的框架下。他对事态的发展程度所作的某些判断今天看来或事后看来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正确,比如,正式场合的压抑的程度,或者,经济体系已经无法继续生产了。但是,基本的分析仍然正确。我认为,发展一种激进的社会批判在今天看来或许更为重要,而这可能是因为现如今的日常冲突看上去没有当时那么深刻。今天,由于从长远来看发生重大变革的可能|生似乎非常遥远,所以我们倾向于较少考虑根本问题及其重要性,较少考虑激进的结构转变的必要性。但是,正如我父亲在别处所写的那样,乌托邦已不再是乌托邦了,因为它们实际上可以在今天实现。因此,认真考虑哪种更好的社会组织模式值得选择,这一点很重要,虽然,与那时不同,这种反思现如今被搁置了。我首先要讲的是,贯穿本卷所有内容的主题是政治的重要性,即与所有行动领域——从理论经济学到文化再到政治本身——的去政治化作斗争的重要性。从《马尔库塞文集》后续卷宗所发表的他后期的作品来看,他以形式与内容的辩证法为依据对艺术的政治内容做了明确的讨论,不过他拒绝该观点,即艺术,作为政治的,就应该是精致的宣传;在他目前尚存的专注于解放过程中艺术的作用和审美之维的篇章中,这些都有迹可循。从本卷收录的文章来看,他把精力放在了社会变革的根源上,他注意到,资本主义虽然带来了日益昌盛的物质文明,但也带来了愈演愈烈的非人化,而这需要以道德的方式来解决,也就是说,这意味着要靠政治,而不是狭隘的经济斗争。1966年《爱欲与文明))的新序言的标题就是《政治序言》,而他在结尾处这样写道:“现如今,为生命而战,为爱欲而战,也就是为政治而战。”这种道德、政治立场建立在对当前事态尖锐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虽然当前的事态没有完全按照他预期的方向发展,但该立场却仍然巍然屹立。
-
制度证成任俊道德哲学中的证成问题分为两个层次:道德内部的证成(justification within morality)和对道德的证成(justification of morality)。对*个层次证成问题的回答,寻求一般的道德正当性(rightness)标准,属于规范的道德理论;对第二个层次证成问题的回答,涉及对道德本性和规范性的理解,属于通常所说的元伦理学。本书主要关注和探讨了*个层次的证成问题,如行动、规则、制度等。
-
法兰西思想界的神牛肖琦科耶夫是法国思想界神话一般的存在。他在1930年代开设的“黑格尔导读”课程推动了法国黑格尔主义的复兴。二战后他又作为高级幕僚服务于法国政府,完成了向“哲学王”身份的转变。科耶夫热衷于体系建构,然而他自身的审慎与隐秘,加之关于他是克格勃的传言从未停息,均为我们准确把握他的思想与实践设置了重重障碍。《法兰西思想界的神牛:科耶夫的知识生产与传播》从知识史的视角出发,在法国政治变迁与学术生态变化的背景下,考察科耶夫从一位巴黎的俄国流亡者走上法兰西思想神坛的全过程,探讨他的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机制、水准与途径,以期为深入观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及二战后的法国社会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
牟宗三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卢兴现代新儒学是儒家思想应对“现代性”问题而自我转化的理论形态,以建构有别于西方文化的“中国现代性”为根本意旨。作为现代新儒家第二代的重镇,牟宗三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在认同“现代性”普遍理念的同时,着力凸显“现代性在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质,并与西方现代性展开“吸收”与“批判”的双向互动。《牟宗三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将牟宗三哲学置于“古今”“中西”的交会点上,探析他立足儒家思想建构“中国现代性”的哲学思考,揭示其积极贡献与内在问题。以牟宗三这一个案审视现代新儒家应对全球化及现代化的理论思考,其意义在于一方面以现代哲学的话语对传统儒学予以诠释和重构,另一方面以儒家价值为西方现代性补偏救弊。
-
文化哲学史研究丁立群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在长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自觉地形成了文化哲学基础理论、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西方文化批判理论、文化哲学史等方向优势。在长期的研究中,中心一直强调文化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化哲学史研究》将“文化哲学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文化哲学与西方哲学、文化哲学与中国哲学、文化哲学与俄罗斯哲学三个角度对文化哲学的发展脉络及在不同文化区域内的本土化发展、演变历程等展开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文化哲学史研究》不仅仅从哲学史角度对文化哲学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把握,更是立足当下对文化哲学的现代性演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梳理与呈现。
-
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丁立群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基于20世纪以来人类所经历的深刻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危机为背景,在基本理论定位和本质精神上把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后现代文化思潮、“文化研究”思潮等解读为文化批判理论,自觉地把这几种在20世纪以来影响很大、价值取向又各异的学术理论思潮放到现代文化批判的框架中进行比较研究。《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元问题研究、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现代化、西方文化批判理论研究、日常生活批判与生活世界理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个案研究、海外译稿。
-
诸子思想刘永佶 著周王室东迁以后,学术重心由王官逐渐移向民间,自老子、孔子、墨子以后,一时大思想家辈出,如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皆能著书立说,而成一家之言,后世因称这些思想家为“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后世思想学派莫不渊源于此,诸子著作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本书对诸子思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值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