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识读物
-
环境美学基本问题研究乔学杰在美学领域中,环境美学是一个新的然而十分重要的领域。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学术界,并且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环境美学的研究广度与深度也在不断拓展。迄今为止,环境美学国际学术会议已经开了六届,论题从森林、水、湿地,到民居、农业、城市规划,几乎涵盖了人类外部世界的方方面面。在我国,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钱学森先生提出“建设山水园林城市”、陈望衡教授提出“培植一种环境美学”以来,关于环境美学的研究正在深入而广泛地开展。为了促进这个新学科的发展,《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从2006年第4期起,开设“环境美学研究”专栏,这本文集,就是本栏目十余年来持续推出的国内外新研究成果的荟萃,希望藉此推动学术界关于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讲义张新平暂缺简介...
-
孔子哲思百题解章关键本书重点研析孔子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及其特点与现代意义;尤其强调其中涵藏的理性文化观对当今世界的积极启示。内容主要以剖析《周易大传》中哲学思想为主题,提炼出孔子哲学思想具有系统整体性的一百个命题分列阐解。每篇文后各以七绝一首进行艺术的理性归纳。
-
模型与认知(美)乔纳森·A·瓦斯肯本书以模型与认知为主线,从日常生活和科学活动中的预测及解释的角度展开讨论,内容涉及大众心理学对人们日常行为的有限预测和解释力,认知科学对意向内容的自然化,内在认知模型假设的可行性,表征对框架问题的免疫性,人工智能的框架问题与科学哲学中的均同条件问题、剩余意义问题,以及康德的综合先验知识的正确性等。
-
一位85后的马克思主义观陈先达陈先达教授年近九十,仍葆有童心,戏称自己为“85后”,保持着旺盛的学术生命力与高效的学术生产力,笔耕不辍。仅最近四年,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主流媒体上就发表理论文章20余篇。《一位“85后”的马克思主义观》即从上述文章中精选整版理论文章编撰而成。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这位“85后”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体会到其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
存在之问Stanley Rossen《存在之问:颠转海德格尔》旨在研究马丁·海德格尔的这一观点:从柏拉图到尼采的欧陆哲学即形而上学史,或海氏所谓的柏拉图主义史。作者罗森反驳了海德格尔的主张,即形而上学或“柏拉图主义”源自亚里士多德对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研究,提出形而上学其实是对日常经验之本质的常识性反思,以及对更美好的生活之标准的一般思考。应该说,罗森既能够回到哲学的起源,探讨古希腊,也能够批判现代和后现代哲学,对当代西哲的两大分支——欧陆哲学和分析哲学——都有独到的见解。他的基本主张是,精彩的哲学都应该以对日常生活或人类生存状态的解释为基础。通过对海德格尔的批判,罗森之谈迈向了哲学的新阶段,即标准术语和思辨哲学与“深入丰富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
从生物人到社会人戴贝钰暂缺简介...
-
哲学的改造(美)约翰·杜威《哲学的改造》一书,是实用主义的经典之作,杜威从科学方法论的历史、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科学真理与人生价值之间的矛盾等方面出发,寻找哲学改造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寻找他的哲学发展的生长点,并提出哲学改造的任务。杜威在实用主义的经验论立场上,力图把哲学改造为与自然科学及其方法论相一致的经验自然主义、工具主义,把它应用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从而把社会历史观变成为应付各种特定社会历史环境的行为方法。
-
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古希腊)柏拉图此书是选收的柏拉图对话录,共八篇。 *篇,《欧绪弗洛篇》是柏拉图早期的一篇对话录,内容记录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欧绪弗洛的对话,在柏拉图的记录下,苏格拉底采用了辩证法追问欧绪弗洛关于他指控其父亲这一行为,从中描述何为虔敬。 第二篇,《申辩篇》记录了苏格拉底接受审判时的个人申辩词,苏格拉底辩驳对于他“不信仰众神而新立神祇的种种控诉”。柏拉图在此篇中提到哲学便是由平和谦虚地接纳无知,智慧不过便是承认这个无知而已。篇中证明了苏格拉底卓越的辩论技巧。 第三篇,《克里托篇》是柏拉图所写的一篇著名对话,它描述了苏格拉底与其追随者,雅典的一位富翁克里托的对话。他们谈论了公民正义的准则。对话发生在苏格拉底的申辩后,苏格拉底因为不虔敬被判死刑,克里托在此篇对话中试图说服苏格拉底逃离监禁流亡。 第四篇,《斐多篇》描述了苏格拉底饮下毒药前的对话,斐多篇当中的叙述者是斐多,他是一个曾受过苏格拉底帮助的年轻人,在苏格拉底死亡时亦跟随在他身旁。在对话中,苏格拉底从多方面证明人的灵魂是存在的。本篇向世人展示了苏格拉底对哲学事业的坚持和爱。 第五篇,《普罗塔戈拉篇》描述的是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以及希庇亚斯和普洛迪库斯展开的辩论。辩论*后以“两败俱伤”告终。这篇对话启发我们思考美德是否可教,人类美德的本质是智慧或知识等问题,思考苏格拉底为何质疑这些问题等。 第六篇,在《美诺篇》中,苏格拉底对美诺的奴隶的对话说明了我们从出生起就已掌握了全部的理论知识。美诺篇试图确定美德的定义,这里的美德不是某些特定的美德(比如正义和节制等)。目标在于一个普适的定义,适用于一切特定的美德。 第七篇,《蒂迈欧篇》大概写于公元前360年,以苏格拉底、赫谟克拉提斯、克里提亚等哲学家的对话形式,试图去阐明宇宙万物的真理。其中提出了“造物主上帝”的概念。 第八篇,《克里提亚篇》中,克里提亚(雅典人)表示,如果九千年前的雅典在苏格拉底描述的城市制度统治下,如同他所听到的埃及神话那样,他将讲述古代雅典战争与亚特兰蒂斯居民的故事。克里提亚讲述了雅典和亚特兰蒂斯之间冲突的故事。
-
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庆宾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