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识读物
-
逻辑力朝晖分不清因果关系,你可能会被指责“无理取闹”;不会推理论证,可能会被吐槽“智商‘欠费’”;不懂归纳分析,更是容易被蒙蔽双眼。为什么会这样?关键在于“逻辑思维”四个字。《逻辑力》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逻辑的概念、组成、规律等基本原理,帮你打破思维定势,识别逻辑谬误,提升表达的逻辑性。
-
伦理与德性王淑芹人性完善、社会有序发展、人的好生活内蕴了一种合理的伦理秩序及其道德要求。伦理秩序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自然和顺的应然状态,是天道之本然、人道之当然,具有客观性;道德是人尊重伦理的“应然法则”而形成的良善行为、品质和情操,是人的意志自律的表现。本著作着力于我国社会转型期所引发的伦理关系变化及其道德失范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主要包括道德哲学、政治伦理、经济伦理、诚信伦理和公民道德五大部分。
-
伦理学(美)约翰·杜威,(美)詹姆斯·H.塔夫斯作为杜威与塔夫斯合著的《伦理学》的最终修订版,《伦理学/伦理学名著译丛》集中体现了他们以实验主义为根本方法论的实用主义伦理思想。在他们看来,在人类处理道德问题时,反思性思考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伦理学的目的就在于促成这样一种深入思考、正视个人行为和社会政策的全部意义及其后果的习惯,并把思考的工具和方法教给学生。所谓工具,指的是道德在其中表现自己的过程以及道德意识藉之而得到解释的某些重要的观念。所谓方法,指的是对新的价值观以及那些被经验检验过的价值观保持开放的心态,持续努力地分析和探究,直到背后的原则或假设被找到和被审查。《伦理学/伦理学名著译丛》分为三个部分,道德观念论、道德生活论和行动的世界,分别从道德的观念、道德的自我和道德的社会这三个方面展示了实验主义哲学视野下的实用主义伦理思考的基本内容。
-
反邪教斗争心连心四川省人民政府防范和处理邪正邪不可两立,摧邪方可显正。广大宗教的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要有自觉的责任担当,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自觉在法律政策范围内开展活动,坚决同一切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做斗争;真正做到没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要积极揭批邪教、抵制邪教、反对邪教,在遏制邪教蔓延、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宗教和顺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积极的力量。
-
人活动的私人性与公共性研究曹延莉《人活动的私人性与公共性研究》将研究聚焦于人活动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及其关系,并借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比喻,引出社会发展运行的基本机制问题,即协调私与公、自利与利他、个体与共同体、私人性与公共性等关系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在追溯私、公观念的思想渊源基础上,阐释了私人性与公共性这对概念的现代意蕴、范式意义及其哲学内涵;接着,深入到人的存在、活动和发展的层面,探析了私人性与公共性的产生根源(内在必然性)和生成机制(历史生成性)以及两者在社会发展中既互为前提和条件、又互相制约和转化的动态实现过程;在此基础上,概括了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在中国传统社会下、当代社会发展中及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基本特征;后,从理论结合实际的层面,探讨了中国社会发展中私人性与公共性良性互动互构的实现机制,即市场交换机制、国家建构机制和共识凝聚机制。
-
中国儒学与韩国社会王曰美本书从儒学的特点、儒学在韩国的本土化历程及影响、韩国的生活儒学等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儒学在韩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及产生的深刻影响,资料翔实,论证有力。本书为韩国儒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学术依据,对中韩学术交流产生积极作用,也为我国儒学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启示。
-
哲学史视域下的先秦儒家《诗》学研究孟庆楠中国古代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经典文本的论说与解释展开的,儒家围绕《诗经》展开的讨论无疑是古代经典之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而在《诗》学发展的历程中,先秦儒家《诗》学从根本上改变了王官学时代的《诗》学传统。儒家以更为自由和开放的学术姿态,将对社会危机的深刻反思融入到了《诗》学讨论之中,并由此重塑了《诗》的经典意义与经典性格。本书即针对《诗》学发展的这一重要阶段展开讨论,力图揭示先秦儒家《诗》学的历史渊源、传承形式、解释方法,特别在哲学史视域下系统地梳理先秦儒家论诗解诗的思想内涵。
-
岭南哲学概论李权时《岭南哲学概论》坚持主旋律,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研究,立足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实事求是,从岭南哲学的实际出发,力求对岭南哲学做出实事求的评价,反映岭南哲学的面貌;坚持探索创新,贯彻“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抽象出岭南哲学特有的“概念”“范畴”“规律”和理论体系;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推动岭南文化与其他优秀文化互动发展,与时俱进弘扬岭南文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英)阿兰·斯蒂芬 著你以为哲学是什么?曲高和寡、晦涩难解、枯燥无味?都不是! 哲学其实没有那么高深莫测,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本书作者阿兰·斯蒂芬是英国知名学者,他以人们普遍关心的幸福、科学、未来等主题作为切入点,结合快节奏时代下的现代人阅读习惯,从对世间万物的认知与思考,到个体生命存在的方式与意义,逐步探寻哲学的意义,教会读者如何运用哲学,找到自由与幸福的真谛。
-
超越与回归张晓萌该书以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为研究对象,立足政治哲学中的正义史语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展示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理论缘起、学理分梳和总体图景,力求在当代政治哲学思潮的影响和反思批判下,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对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理论做出阐释。主要讨论经典马克思之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如何批判性地回应西方正义理论并构建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在“回归”马克思部分,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批判性地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理论、观点和立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看待和批判性地回应理论问题,探索将马克思的正义观以理论形态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