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识读物
-
客师科仪石寿贵《湘西苗族民间传统文化丛书》既有对湘西苗族民间物质文化形态的描述,也有对其非物质文化形态的研究,充分体现了苗族博大精深、源渊流长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对今后 、多视角、深层次研究苗族历史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本册共收录了客师祭祀科仪3种(堂),分别为:一、老屋场敬寨祖科仪;二、土地堂敬寨祖科仪;三、法坛管兵度法。
-
元亨释书研究胡照汀《元亨释书》,为日本五山禅僧虎关师炼于元亨二年(1322)所撰佛教史籍。本书将《元亨释书》视作在中国史学撰述传统影响下成书的日本佛教史籍,从版本源流、史学体例、文献来源和征引编撰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研究,以勾勒出《元亨释书》作为日本首部纪传体佛教史籍的个性特征。
-
相应部经典 有偈篇光泉为了让华语世界的人们全面了解佛法大意,杭州佛学院和杭州灵隐寺依据缅甸第六次结集版的巴利藏经开启了译经大业的端绪。鉴于缅甸版 为精准、具有 高的 性,故而此前以及本次翻译均以缅甸版为底本。根据缅甸版,《有偈篇》共包含十一个相应,内含经文271部,其中,前十个相应的246部经由慧音翻译,第十一相应的25部经由慧观翻译。
-
客师科仪石寿贵客师“巴代扎”是苗族经过部落纷争、涿鹿之战、频繁迁徙这些历史事件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好不容易才形成苗汉杂居的社会格局而产生的苗汉文化相互交融的人物。本册共收录了客师祭祀科仪12种(堂),分别为:一、开天门送亡师科仪(上);二、开天门送亡师科仪(下);三、玄门绕度亡师科仪;四、玄门解度亡师科仪;五、造水科仪;六、封结神坛界科仪;七、玄坛请神科仪;八、立五方神坛科仪;九、造法科仪;十、发疏文科仪;十一、上刀梯科仪甲篇;十二、上刀梯科仪乙篇。
-
坛经不二中道思想研究刘飞《坛经》是中国僧人著述中 被尊称为“经”的著作,可见其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之高。本书主要以《坛经》前后表面文字矛盾为切入点,从顿与渐、不落阶级与阶级次第、有修与无修、佛性非断 与可增可断、自性净土与西方净土五个角度研究其中所蕴含的体用不二中道思想。本书 从总体上探讨了佛教的体用不二思想,得出以下认识:《坛经》中表面上的文字冲突并非真正的矛盾,而是六祖大师对不二中道的灵活运用,这些看似矛盾的地方,实则是理解《坛经》思想的关键所在。
-
菩提叶彩绘明内宫写本金刚经责编:刘永海《菩提叶彩绘明写本金刚经》是以德国柏林图书馆所藏的明内府刻本《金刚经》为底本影印而成,并插入绘在菩提树叶上的彩色插图55幅,加卷前后版刻线图,共计60幅。此版本的文字采用了姚秦三藏法师鸠摩国什译本,全文5180字,馆阁体小楷,方正庄严,自然流畅,既有欧楷之法度, 有王楷之秀美,显然出自宫庭书手,是不可多得的小楷范本,较之古帖, 适宜现代人入手学习。本书插图从贝叶画中选辑,内容以典故和人物为主,遵循叶脉自然走向绘制,叶中有画,画中有叶,叶外无画胜有画, 为本书的篇章增色。本次影印,采用宣纸数码水墨彩印技术, 呈现底本的艺术价值,是当今书法爱好者、国画艺术爱好者的 珍品。
-
近代中国教会的自立胡卫清本书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自养问题。在教会的早期自立运动中,经济上自养被认为是教会能否实现自立的前提,那么在潮汕地区长老会的自养状况究竟是怎样的,达到什么水平,什么因素制约了教会的自养,自养与自治和自传的关联性等。其次是自治。长老会在教会管理上实行的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民主制度,它既不同于公理会的堂会自主制,也不同于高度集权的卫理公会会督制,而是位于两者之间,可以称之为一种适度集权的民主制。笔者将考察这种体制与教会自治尤其是堂会自治乃至教会分裂的关联性。第三是差会因素与民族主义。差会因素通常被认为是本土教会实现自立的负面因素,而民族主义则被认为是教会自立运动的原动力,笔者将在文中关注这一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论断对于潮汕教会自立运动的适用性。本书试图借鉴社会经济史、宗族史、华侨史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对与自立运动相关的要素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对自立运动的内部动因进行解释,并希望以此勾勒出本土教会成长的大致轨迹,同时为避免在研究中只见机构不见人的弊端,笔者在进行一般性描述分析的同时,选取了几个较为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分析,在此过程中笔者将不避烦琐,力图对相关人物的活动进行细致地梳理,希望以此展示教会自立运动本身丰富的内蕴。
-
中国宗教法治研究报告2019冯玉军本书所论包括“宗教工作法治化的基本理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制度完善”等重大议题,意在推进宗教法治的顶层设计和实践创新,提高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为实现宗教事务法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略尽绵薄之力。
-
早期禅宗般若思想研究陆杰峰本书通过分析达摩禅、道信禅、东山法门、《坛经》的禅法以及早期禅宗对于《金刚经》和《般若心经》的诠释,认为早期禅宗以如来藏思想的“自心”为内容议题、以般若波罗蜜多为形式显示的方法,充分发挥了究竟无所得的“虚宗”风格。关于缘起之理境,早期禅宗依“自心现量”建立空相应缘起,说明一切法为自心所现,而自心及一切法皆空寂无生;关于实现之果德,早期禅宗认为,无所得的修学成就全面而 的一切智智、不染生死的自由解脱、悲智圆满的无上正等觉;关于修行之道路,早期禅宗所用禅法方便各有不同,但共通的旨趣皆是遍学一切而于一切都无所行、无所住、无所证。故从形式与方法而言,早期禅宗的修学即是甚深的“行般若波罗蜜多”。
-
台州洞天福地文化研究朱封鳌,曹志天本书系新时代文化台州工程“585l计划”重点课题成果。台州天台山是中华“洞天福地”之源。从六朝时期开始,高道顾欢、陶弘景在天台山岩穴中隐居修炼,创“洞天福地”之说;到唐代司马承祯确立“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把“洞天福地”之说推向全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台州“洞天福地”文化,对于发展台州的旅游事业,定将产生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