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宗教
-
神学美学刘光耀 编《神学美学》由襄樊学院神学美学研究所主办,并得到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Chinese Christian ScholarS Association in North America)的支持。本辑为第一辑。本刊辟有“神学美学”、“神学批评”、“神学与文学文化研究”、“圣经研究”、“圣经与美学”、“名典首译”等常设栏目,并设有“本辑特稿”,专门刊发时下学界所关注议题之文章。本刊可 中外学人、教俗两界读者阅读。
-
壮族布洛陀信仰研究时国轻 著《壮族布洛陀信仰研究:以广西田阳县为个案》是一篇生动的、以作者大量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的博士论文,选题既具有强烈的学科特点(民族宗教学),又具有十分鲜明的现实性。论文研究的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这是在民族地区的一场宗教信仰重建(或者说是宗教运动)。论文从历时性视角回溯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短短五六年间,布洛陀信仰重建的三个阶段,考察和跟踪研究了正在广西田阳县发生的壮族民族民间信仰恢复和重建的具体过程;亦从共时性视角描述和分析了民众、知识界(学者、文化人)、政府等不同要素介入这一过程的互动。
-
欧洲所藏雍正乾隆朝天主教文献汇编吴旻、韩琦 编本书辑选的雍正、乾隆时代天主教中文档案,分别保存在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馆、罗马耶稣会档案馆、方济各会档案馆、梵蒂冈教廷图书馆、传信部档案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地。其内容主要关于雍正、乾隆时期所发生的几起较大教案,主体部分则是福安、江南教案的审讯记录,此外也收录了当时天主教的各类史料。这批文献不仅弥补了清廷文献之缺,对研究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天主教史以及官方从容教到禁教政策的转变极具价值,且为研究地方官员对天主教的态度、中国教徒的宗教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
-
犹太教黄陵渝 著本书是中国犹太教学科的第一部硕士研究生教材,也是面向全世界华人的第一部犹太教专业教材。全书包括犹太教基本知识、犹太教文化习俗和认知犹太教等三编十六章,内容涉及犹太教历史、教义、伦理、律法、经典、教派、制度、风俗、礼仪、节日、圣地、神秘主义、犹太人群体、国际犹太组织、犹太复国主义、犹太教哲学研究、国内外犹太教教育与研究等方面,旨在使读者对犹太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有全面、系统、清晰的了解。本书语言晓畅、文笔清新,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学科教材。
-
犹太研究傅有德希伯来《圣经》的主体《托拉》包含犹太诫命六百一十三条,传统上分训诫和禁诫两类。其中训诫二百四十八条,表示必须遵照执行的诫命,其中部分是和特定的时间相关联的诫命,如“要每天早晚诵读示玛”,“要在赎罪目献祭”等;禁诫三百六十五条,表示严格禁止的诫命,如“不可跪拜偶像”,“不可在七年期的末年追讨债务”等。
-
星命郑同 点校《古今图书集成术数丛刊》共有卜筮、星命、相术、堪舆、术数、选择等六个部分,并附收了拆字、挂影、射桩等。《古今图书集成术数丛刊》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所未曾收录的文献资料,现在看来,更具特殊的研究价值。全书简体横排9分类详细,结构严谨,体例完备,收录广泛,图文并茂,是迄今为止所出版的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简体排校本术数图书。《古今图书集成术数丛刊》的出版,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一个侧面的梳理,更是为当今传统文化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宝库。
-
图解阿含经阿难 等结集,印信法师 编著释迦牟尼入灭后,弟子们觉得导师已去,茫然无归。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迦叶认为此时应结集法藏,使佛法住世,利益众生。于是,他请阿阇世王为施主,在王舍城外灵鹫山五峰之最高者毗婆罗山侧的毕波罗窟开始结集。参加者为已证阿罗汉果的五百比丘,以迦叶为上首,其中多闻第一的阿难结集经藏,所集者就是《阿含经》。随着佛教的不断传播,作为佛教最原始的经典《阿含经》也随之传向各地。北传佛教将《阿含经》分为《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和《增一阿含经》,称之为《四阿含》。南传佛教则将《阿含经》分为《长部》《中部》《杂部》《增一部》和《小部》五部。本书以北传《四阿含》为蓝本,参考南传五部,将《阿含经》分为五章,包含有《阿含经》的成书过程、原汁原味的佛法、故事中的教说、佛陀在世时古印度的状况、佛法在俗世中的作用。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图解”编辑手法,可以让您的阅读变为一场轻松愉快之旅。
-
室利·罗摩克里希那言行录(印)格塔原 著,(印)南达英 译,王志成,梁燕敏 汉译这书记录的是近代印度最伟大的瑜伽士室利•罗摩克里希那(印度自信恢复者、瑜伽士、第一届世界宗教议会核心人物辨喜的导师)在死前五年左右的言行。
-
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宝贵贞 著《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写作过程中,笔者在尊重历史文献和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对某些问题的阐述具有独到之处。比如:对藏传佛教在近代蒙古社会衰落原因的分析、对新时期蒙古族宗教信仰特点的概括等,观点有创新。敬请读者给予关注!考察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问题并非易事,未尽之处在所难免。笔者期待着读者的肯定与批评!民族与宗教关系问题是当前国内外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宗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宗教属于精神信仰形态,民族属于社会族群形态,因此,民族和宗教并不严格对应和同步发展,但二者又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作为传统的游牧民族,蒙古民族文化的核心即草原文化和宗教文化。作为民族文化载体,宗教融汇了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心理、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不仅传承着蒙古族的民族文化,而且也映射了蒙古社会历史的变迁。近代以来,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蒙古社会急剧变革,蒙古族宗教信仰随之发生了相当明显的变化。这个变化直接影响了蒙古民族后来的文化走向,也使其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了解蒙古民族社会史和思想史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尚没有系统研究近现代蒙古族宗教问题的论著。因此,本人选择这个研究课题,意在系统梳理蒙古族宗教在清代以后发展并逐渐衰落的脉络及走向。绪论部分,对选题的目的与意义、蒙古族宗教研究现状概述、研究的理论方法与难点、课题的突破与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说明。之后,共分七章展开论述。第二章到第四章,是《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的核心内容。第一章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传入与普及起笔,从清朝的宗教政策、寺院经济的发展、寺院大活佛系统的形成发展及抑制、寺院教育等方面,对藏传佛教在清朝前期的历史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二章以藏传佛教在蒙古社会的衰落为主题,对藏传佛教在近代蒙古社会衰落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内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经过晚清、民国、“日伪”统治和连年战争逐渐走向衰微,而晚清时期政府对蒙古宗教政策之转变、儒学文化的浸润、蒙古民族启蒙思想的兴起以及寺院经济的膨胀是藏传佛教在近代蒙古社会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第三章讲述民国、“日伪”时期的蒙古族宗教。从民国时期的宗教政策、“日伪”政权统治下的蒙古地区宗教状况、藏传佛教与近代蒙古社会的关系展开论述,藏传佛教与近代蒙古社会政治的关系是本章论述的重点。第四章讲述内蒙古宗教改革。首先描述了新中国初期内蒙古地区的宗教状况,进而对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内蒙古自治运动时期及新中国的宗教政策、内蒙古宗教改革与无神论教育进行了概括,并对宗教改革的意义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宗教改革,蒙古族宗教状况,尤其是藏传佛教从组织制度、信众结构、宗教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五章选取蒙古地区东部、中部、西部有代表性的寺庙为个案研究对象,以作者田野调研资料为依托,借鉴文献资料,展示蒙古族宗教(主要是藏传佛教)近现代演变的历史轨迹。它们是内蒙古地区唯一一个实行政教合一的喇嘛旗——锡勒图库伦喇嘛旗;内蒙古地区唯一一个以蒙古语诵经的寺庙——梅力更召;章嘉活佛住锡地多伦汇宗寺;号称“东藏”的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瑞应寺。第六章概要说明了蒙古地区其他几种宗教的信仰状况,意在彰显蒙古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征。对蒙古族历史上萨满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状况进行简要介绍。近代以来,除了处于核心信仰地位的藏传佛教之外,蒙古族传统的萨满教一直延续着,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类型尽管传播范围非常有限,但也在蒙古族聚居区具有一定影响。可以说,蒙古族的宗教信仰,是以萨满教为基础,以藏传佛教为核心,辅之以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形式,呈现出了多元化特征。第七章介绍新时期蒙古族宗教信仰问题。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蒙古族宗教信仰问题进行概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内蒙古地区的宗教工作逐渐恢复,蒙古族的宗教信仰正处于恢复和重建之中。本章通过对内蒙古宗教状况述描,归纳了新时期蒙古族宗教信仰特点,进而对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诸神的起源第二卷何新 著何新先生系我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国际知名政论家、战略问题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协会理事;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涉研领域宽广、学境立意高远、观点坦豁新锐、见解独到达观。《何新国学经典新考丛书》精选了他的14部国学著作;其中包括了他曾经在学术界引起过热烈反响的《诸神的起源》(第一、二卷)一书,正是那部书确立了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本书是《诸神的起源》第二卷,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