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宗教
-
冲突对话妥协孙希佳 编《博学文库·冲突对话妥协:戴维·洛奇天主教小说中宗教与世俗的关系研究》通过对洛奇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宗教与世俗的关系的分析,认为洛奇对天主教的想象经历了冲突、对话和妥协三个阶段,最终使宗教与世俗文化走向协商和融合。洛奇后期天主教小说中表现出的去世俗化时代中宗教与世俗之间的相互妥协性和融合性,具有深刻的世俗人文主义特征。
-
千面英雄(美)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最新版)被称为神话学大师坎贝尔的经典之作,追溯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神话系统中与英雄历险相关的故事,并从中揭示出相同的英雄原型。内容涉及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文学、心理学、比较宗教学、艺术及流行文化等不同领域,由此构建起坎贝尔独树一帜的神话体系,并奠定了他在这一领域的历史地位,成为一代学术宗师。
-
贵州宗教史贵州省宗教学会 编《贵州宗教史》由贵州省宗教学会负责组织编写,主要对贵州省内的各宗教流派历史源流、发展变化、艺术成就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主要篇章有贵州佛教史、贵州道教史、贵州伊斯兰教史、贵州天主教史、贵州基督教史和贵州宗教事务管理史六篇,各篇章按时间顺序进行编写。
-
天主教研究论辑北京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赵建敏 编《天主教研究论辑(第11辑)》是现代天主教学术研究的论文合集,主要包括现代文明中哲学与神学的关系研究、著名神学家神学思想及其事迹研究、中国大陆天主教地区发展历史、天主教文化交流理论研讨等四个方面。
-
我的重生[法] 以马内利修女 著;王笑月 译
《我的重生》是以马内利修女的自传作品,是她最早动笔、最晚完成的一本书,因此也是她对于自己一生的全面回忆。书中记录了她从孩提时代到生命的最后的思想和行动。以马内利修女有虔诚的信仰,但她同样有开放的思想,尊重哲学、科学,认同其他宗教的存在。在她的执教生涯中,她引导许多女性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她在埃及贫民窟中与拾荒者为伴,帮助那些贫苦人,在她的奔走号召下,贫民窟中建起了学校,流离失所的孩子有了家。回法国后,她募集捐款、做公益项目,仍致力于改善贫穷地区的生活。爱,是她所信仰的,也是她对世界的表达。
-
宗教民俗与生存实践唐钱华 著;王建新 编中国人类学宗教研究的雄心之一即是:在“多元一体”的中国文化格局中,挖掘56个民族的宗教文化特性,为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性宗教文化与实现多元宗教和谐提供智力支持与理论指导。在当前中国人类学宗教研究区域宗教民族志书写缺失的大背景下,多族群、多区域宗教民族志书写成为亟需的基础性工作。藏彝走廊彝族有着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资源,以一个(或多个)彝族村落为基础的宗教民族志书写,能为中国人类学宗教研究积累丰富的地方性经验。基于地方性经验基础上的宗教民族志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地方性与区域宗教文化视角审视中国宗教体系,探索中国人类学宗教研究的核心理论与研究特色,最终凝练出对“多元一体”的中国人类学宗教研究的整体理解。
-
18世纪天主教在四川的传播韦羽 著;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 编《18世纪天主教在四川的传播》依据传教士报告、书信、传记以及教会论著,以中文文献相佐证,对1696——1815年间天主教在西南的传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指出在清朝政府禁止天主教传播的情况下,巴黎外方传教会以教会本地化和保持天主教信仰及价值观的纯洁来推动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亦可从不断发生的教案探讨朝廷禁教的原因,反映出当时天主教在华传播的方式、范围和特点。
-
端芬祖先崇拜边清音 著;王建新 编《兰州大学民族宗教研究所中国民族家教民族志丛书·端芬祖先崇拜:广东侨乡宗教民族志研究》结合宗教人类学和侨乡研究的视角,从个案出发展开讨论。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端芬镇是传统侨乡,祖先崇拜是当地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文化作用非常突出。笔者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收集相关的宗教社会文化资料,利用宗教人类学相关理论对其进行考察和分析,力图挖掘祖先崇拜在端芬的社会功能和意义系统以及其与华侨华人的关系。《兰州大学民族宗教研究所中国民族家教民族志丛书·端芬祖先崇拜:广东侨乡宗教民族志研究》除导论和结论外,共分为八章,分别从历史、时间、空间、华侨华人、社会组织、群体关系、女性、认同和发展等多个角度来讨论侨乡端芬的祖先崇拜与其社会文化的密切联系。《兰州大学民族宗教研究所中国民族家教民族志丛书·端芬祖先崇拜:广东侨乡宗教民族志研究》的附录《汀江圩股份簿》是笔者在田野调查期间获得的珍贵的地方历史文献,是了解端芬历史的重要资料。
-
依天立义刘耘华 著晚明以降,以天主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由传教士引入中国,至清代前中期已臻鼎盛,其范围主要涵盖了长江中游以南及下游南北岸(所谓“江左”)一带。本书立足于从思想史与文学史的视角来重新发掘和梳理与天主教文化具有较深交往的东吴文人(儒士)材料,探讨其对于天主教文化的回应与处置及其深层肌理。涉及当时名重一时的文人诸如徐光启、孙元化、许乐善、许三礼、陆世议、陈瑚、谢文洊等十余人,并分别析论了他们各自的情感与信仰世界,及其嬗变、流播与影响。并以宏观入手,阐释了当时东吴文人与天主教文化、西方科技、西方器物之关系。作者并不囿于已见文献,而是对翻检所得大量新的晚明及清代文献,爬梳剔抉,条分缕析,提出独到之见,令人瞩目。
-
天主实义今注[意] 利玛窦 著;[法] 梅谦立 注《天主实义》是一本由明代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Ricci)用中文写就的对话体着作,它的出现影响了方以智、黄宗羲、戴震等明清思想家。在中国的三教之外,它开辟了第四教:儒家一神论。《天主实义今注》前半部分分析《天主实义》的文献来源及成书过程,并解释说明构成《天主实义》的利玛宾与士大夫之间的对话。後半部分主体是基於不同版本的《天主实义》校勘本,并加入大量注释解释此书成书的思想背景,即西方经院哲学和中国宋明理学。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天主实义》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在四百年前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如今仍不乏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