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企业区位选择与城市空间重构:以上海为例
作者:秦波 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6-01
ISBN:9787112143900
定价:¥3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城市空间结构一直是城市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虽然对城市的人口空间结构学术界已有大量研究,但对于企业分布的研究却有不足。秦波所著的《企业区位选择与城市空间重构——以上海为例》基于上海的企业空间数据库,综合运用GIS、空间统计、计量模型以及案例访谈等方法,揭示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并阐释其背后的区位选择因素和博弈过程;与国内外其他城市进行对比,从而展示了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与其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系。《企业区位选择与城市空间重构——以上海为例》适合从事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和城市管理学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以及从事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实践工作者阅读。
作者简介
秦波,男,汉族,1979年生于湖北黄冈市。2000年于武汉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获硕士学位,2007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系获博士学位。2008年至今于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任教,并任副系主任。近年来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包括SSCI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完成著作3本;主持和参与横向和纵向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际“低碳城市与空间结构”研究项目两项。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内容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全书框架
2 城市中企业空间分布: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2.1 城市中要素的空间集中与扩散
2.2.2 空间集中/扩散的形成因素
2.2.3 全球化对城市内部结构的影响
2.3 企业区位选择行为
2.3.1 企业区位选择的新古典主义方法
2.3.2 企业区位选择的制度分析方法
2.4 中国城市的空间重构和企业区位
2.4.1 改革开放和城市空间重组
2.4.2 中国城市内部空间重构
2.4.3 外商投资企业的城市内部区位选择
2.5 小结
3 研究设计
3.1 理论框架
3.2 研究范围
3.3 数据收集
3.4 研究方法
3.4.1 GIS操作
3.4.2 企业空间格局的测量
3.4.3 多元线性回归
3.4.4 案例研究
4 转型经济时期的上海企业
4.1 引言
4.2 上海的市场化:制度背景
4.2.1 权力分散化
4.2.2 市场化改革
4.3 上海的第三产业化:产业背景
4.3.1 上海产业结构的第三产业化
4.3.2 上海服务业发展
4.4 上海的全球化:所有制背景
4.4.1 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
4.4.2 产业部门中的跨国企业结构
4.5 上海的郊区化:空间背景
4.5.1 城市用地扩张
4.5.2 上海的郊区化
4.6 小结
5 上海企业空间分布的格局
5.1 引言
5.2 上海企业结构
5.2.1 企业数量的行业大类结构
5.2.2 企业数量的所有制结构
5.3 上海企业空间分布格局
5.3.1 企业密度的空间分布
5.3.2 企业及人口密度梯度的对比
5.4 分产业的企业空间分布格局
5.4.1 分产业的企业密度空间分布格局
5.4.2 分行业大类的企业集聚格局
5.5 分所有制的企业空间分布格局
5.5.1 分所有制的企业密度空间分布格局
5.5.2 差异化程度及其规律
5.6小结
6 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6.1 引言
6.2 实证研究模型
6.3 模型细化与研究猜想
6.3.1 空间非均质性变量
6.3.2 集聚经济变量
6.4 研究发现
6.4.1 制造业企业
6.4.2 生产者服务业企业
6.4.3 生活服务业企业
6.5 讨论
6.5.1 空间非均质性变量
6.5.2 集聚经济变量
6.5.3 先天属性作用与后天属性作用
6.6 小结
7 企业区位选择的博弈过程
7.1 引言
7.2 分析框架
7.3 案例介绍
7.3.1 瓦克集团(上海)
7.3.2 上海申安纺织企业
7.3.3 仲量联行(上海)
7.3.4 伊顿展览企业
7.3.5 麦德龙集团(上海)
7.4 案例剖析
7.4.1 主要参与方
7.4.2 不同参与方的博弈能力
7.5 小结
8 结论
8.1 主要的研究发现
8.1.1 分门类与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空间集中/扩散格局
8.1.2 企业区位决策过程中的不同空间非均质与集聚经济因素的影响
8.1.3 企业区位选择过程中企业、开发商与政府的博弈
8.2 结论与讨论
8.3 研究贡献
8.3.1 对现有知识的贡献
8.3.2 政策建议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1.1 研究内容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全书框架
2 城市中企业空间分布: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2.1 城市中要素的空间集中与扩散
2.2.2 空间集中/扩散的形成因素
2.2.3 全球化对城市内部结构的影响
2.3 企业区位选择行为
2.3.1 企业区位选择的新古典主义方法
2.3.2 企业区位选择的制度分析方法
2.4 中国城市的空间重构和企业区位
2.4.1 改革开放和城市空间重组
2.4.2 中国城市内部空间重构
2.4.3 外商投资企业的城市内部区位选择
2.5 小结
3 研究设计
3.1 理论框架
3.2 研究范围
3.3 数据收集
3.4 研究方法
3.4.1 GIS操作
3.4.2 企业空间格局的测量
3.4.3 多元线性回归
3.4.4 案例研究
4 转型经济时期的上海企业
4.1 引言
4.2 上海的市场化:制度背景
4.2.1 权力分散化
4.2.2 市场化改革
4.3 上海的第三产业化:产业背景
4.3.1 上海产业结构的第三产业化
4.3.2 上海服务业发展
4.4 上海的全球化:所有制背景
4.4.1 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
4.4.2 产业部门中的跨国企业结构
4.5 上海的郊区化:空间背景
4.5.1 城市用地扩张
4.5.2 上海的郊区化
4.6 小结
5 上海企业空间分布的格局
5.1 引言
5.2 上海企业结构
5.2.1 企业数量的行业大类结构
5.2.2 企业数量的所有制结构
5.3 上海企业空间分布格局
5.3.1 企业密度的空间分布
5.3.2 企业及人口密度梯度的对比
5.4 分产业的企业空间分布格局
5.4.1 分产业的企业密度空间分布格局
5.4.2 分行业大类的企业集聚格局
5.5 分所有制的企业空间分布格局
5.5.1 分所有制的企业密度空间分布格局
5.5.2 差异化程度及其规律
5.6小结
6 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6.1 引言
6.2 实证研究模型
6.3 模型细化与研究猜想
6.3.1 空间非均质性变量
6.3.2 集聚经济变量
6.4 研究发现
6.4.1 制造业企业
6.4.2 生产者服务业企业
6.4.3 生活服务业企业
6.5 讨论
6.5.1 空间非均质性变量
6.5.2 集聚经济变量
6.5.3 先天属性作用与后天属性作用
6.6 小结
7 企业区位选择的博弈过程
7.1 引言
7.2 分析框架
7.3 案例介绍
7.3.1 瓦克集团(上海)
7.3.2 上海申安纺织企业
7.3.3 仲量联行(上海)
7.3.4 伊顿展览企业
7.3.5 麦德龙集团(上海)
7.4 案例剖析
7.4.1 主要参与方
7.4.2 不同参与方的博弈能力
7.5 小结
8 结论
8.1 主要的研究发现
8.1.1 分门类与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空间集中/扩散格局
8.1.2 企业区位决策过程中的不同空间非均质与集聚经济因素的影响
8.1.3 企业区位选择过程中企业、开发商与政府的博弈
8.2 结论与讨论
8.3 研究贡献
8.3.1 对现有知识的贡献
8.3.2 政策建议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