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
-
中东什叶派传统政治思想研究王凤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政治观为指导,运用宗教学基本原理,对7~19世纪初中东地区伊斯兰教什叶派政治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本书重点分析了什叶派三大支派即十二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和宰德派的形成和演变,系统论述了三大支派教理中蕴含的传统政治思想内涵及其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本书高度概括和论述了什叶派传统政治思想的共性和特征,包括其主要思想来源、思想内涵和特征、政教关系思想发展趋势等。因此,本书对于深入理解和认识什叶派政治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什叶派的政治活力以及伊斯兰教与政治的关系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新编卧尔兹演讲集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 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近年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编写高质量讲经范本为主要载体,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积极构建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经学思想体系,取得积极成效。在此基础上,编者响应时代召唤,回应穆斯林群众需求,汇聚集体智慧,编辑成第八辑《新编卧尔兹演讲集》。本书具体分为伊斯兰教倡导富强、五功之中蕴含的文明精神等部分。
-
什叶派王宇洁本书对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历史、思想与现实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历史部分聚焦教派分化,还原了早期伊斯兰教复杂的发展脉络,以及什叶派与历史上不同政权之间的关系;思想部分围绕什叶派的宗教思想主张和著名宗教学者的贡献展开;现实部分则关注现代国家中什叶派社团的宗教与政治问题,囊括什叶派人口总数居全球前列的十多个国家。近年来,教派关系成为穆斯林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对什叶派多维度的研究,对于认识伊斯兰教、理解宗教与政治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
伊斯兰教法理学康有玺 著,陈玉峰 编伊斯兰法理学系法学专业理论,以法理学家之言论为据而立言。本书以伊玛目艾卜·宰海尔的《法理学》(开罗阿拉伯思想书局,1997年版)为蓝本,并广采各派法理学家之专著。本书之附录专门列举了主要采辑书目,以资参详。书中所引证《***》汉译本,除注明译者外,均系采用马坚先生本。
-
泰安市伊斯兰教志泰安市伊斯兰教协会 编暂缺简介...
-
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张志刚,卓新平 著,杨志文 编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是宗教自身规律的内在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不论哪种宗教都是在一定历史时空中产生、传播和发展的,只有逐步融入当地社会,实现本土化,才有可能维持自身的存在,也才谈得上坚持自己异于其他宗教的特质。以佛教为例,传入中国后,吸收了忠君、孝亲等儒家思想,减少了在南亚传播时常见的苦修行为,这并没有对佛教核心的缘起性空、中观等思想产生妨碍,相反还通过这些思想影响启发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自身也逐渐成为中国多种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伊斯兰教而言,它本身就有很强的适应性,完全能够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一方面,就外在历史而言,伊斯兰教自创传一千多年来,已经成为三大世界性宗教中发展非常快的宗教,在世界不同地区和民族中广泛传播,这本身就证明了它能够成功适应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以内在教义为例,伊斯兰教提倡“今世是后世的田园”这样的“两世吉庆”观,鼓励穆斯林努力奋斗,争取现实的文明成果和幸福,这与任何一个良性社会的发展需求都是匹配适应的。可见,不论是从宗教发展的内在需求还是伊斯兰教本身已被证明的拥有的适应性来看,伊斯兰教都完全应该而且可以坚持中国化方向。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是我国伊斯兰教的历史传统。伊斯兰教自公元7世纪传入我国以来,就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融合,踏上了中国化的进程。唐宋时期,即使伊斯兰教主要为旅居中国的外国侨民所信仰,也设立了蕃学,推动伊斯兰教与当时的主流文化交流交融。元明清时期,随着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族人口不断增加,随着土生土长的伊斯兰教信仰群体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三掌教制”等具有中国伊斯兰教特点的清真寺管理制度,逐渐形成了“以儒诠经”、在清真寺授徒讲学这一打上中国烙印的伊斯兰教育制度——经堂教育,伊斯兰教找到了融入中国社会的切入点,真正在中国扎下根来。今天,我们提倡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支持我国伊斯兰教继承传统,用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滋养自己,在已经被历史证明的正确发展轨道上,更好地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作出自己的贡献。
-
伊斯兰人类学杨德亮 编伊斯兰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新领域,是人类学对制度性宗教研究的参与,不仅与之前的哲学、宗教学等研究进路不同,它还力图超越神学和教义学,走进疆常,走进日常、走进信众、走进宗教的实践,进而展现和认知日常生活中伊斯兰,丰富伊斯兰和宗教研究的维度,追寻理解之道。
-
伊斯兰的精神和形式[土耳其] 奥斯曼·努日·托普巴希 著,谭卉颖 译伊斯兰教是真主赐予人类的最伟大的礼物,人们可以通过信仰伊斯兰教而保留住自己天性中的纯洁,从而把自己的世界变成一座玫瑰花园。我们的内心深处是对回归造物主的深切渴望,伊斯兰教信仰中的认主独一使这一渴望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它使我们的精神回归我们的主,而这正是人生**的快乐。本书对施舍和交纳天课进行了强调,深入地分析了伊斯兰教的经济哲学,充分地论证了在物质世界里施舍和交纳天课的内在价值。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需求上,伊斯兰教都一样给予了指导,因此在本书中,我对伊斯兰教的经济戒律进行了强调,以帮助我们战胜物欲。
-
河北伊斯兰教史吴丕清 著《河北伊斯兰教史》由吴丕清同志撰写。该部专史认为,河北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较早的省份之一,早在唐朝,伊斯兰教便通过丝绸之路、漕运水道和战争传入河北。同时又认为,自元朝始,河北又成为伊斯兰教的传播中心,形成了“回回之人遍天下,而此地犹多,朝夕不废礼,今近而京城,远而诸路,其寺万余”的兴盛局面。接着,以大量翔实的资料,阐述了河北穆斯林由侨居到定居,由共同信仰到民族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河北穆斯林在元、明、清三代和民国时期备受封建统治阶级剥削与压迫的悲惨命运。然后,叙述了河北穆斯林在伊斯兰教文化、中国武术、近代商业等方面的重要贡献,推介了一批著名的穆斯林武术家、商业家、教育家、经师与学者。特别以浓重笔墨记述了河北穆斯林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做出的巨大牺牲与杰出贡献,讴歌了一批著名的穆斯林革命家、抗日英雄,如郭隆真、刘清扬、刘格平、马本斋、刘震寰等。最后,介绍了当代河北伊斯兰教及其广大穆斯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谱写着新的历史篇章。
-
北京伊斯兰教史佟洵,孙勐 著《北京伊斯兰教史/北京宗教史系列丛书》首先概述了伊斯兰教的创传与发展,伊斯兰教的教派和学派,伊斯兰教的经典、教义和礼仪,伊斯兰教主要节日和纪念日,伊斯兰教的生活习俗,中国伊斯兰教的教派和经堂教育,使读者对伊斯兰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为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和北京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北京伊斯兰教史/北京宗教史系列丛书》用丰富的史料详述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伊斯兰教及文化在唐朝的传播,辽朝时期北京地区的伊斯兰教,辽朝与伊斯兰地区的往来,伊斯兰文化在辽朝传播的考古学考察,北京牛街礼拜寺辽代建寺的历史考察,金朝时期北京地区的伊斯兰教,元朝时期北京地区的伊斯兰教,明朝时期北京地区的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明朝的发展概况,明朝皇帝与伊斯兰教,明朝北京地区的伊斯兰教,明朝北京的清真寺,清朝时期北京地区的伊斯兰教,清朝时期北京地区的清真寺,整个过程内容翔实,脉络清晰,有助于读者对北京地区伊斯兰教的整体认知。在结语部分,分析了中国伊斯兰教与文化的特质,北京伊斯兰教与文化的特质,加深了读者对伊斯兰教本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