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民间非物质文化的大学传承
作者:刘慧群 著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8-01
ISBN:9787564308285
定价:¥3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民间非物质文化的大学传承》以民族学的“稀缺理论”、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教育学的“高等教育文化功能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从多学科视角运用系统论方法综合分析,从教育系统多层面、多纬度阐释了民间非物质文化与大学教育之间的内在本质关系;在此基础上,为民间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构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大学教育体系,并为大学教育设立了一条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发展路径。《民间非物质文化的大学传承》为非物质文化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充实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兼具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框架,同时对地方经济与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建设具有学术借鉴意义。课题来源:全国“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民族非物质文化与大学教育,课题批准号:FMB080567;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大学传承与发展,课题批准号:08JD17。
作者简介
刘慧群(1969—),湖南怀化人,硕士,于怀化学院科技处任职,湖南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民族文化的大学发农研究。
目录
绪论
一 民族文化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民族文化与文化事实
(二)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诠释
(三)原生态文化与民间非物质文化
(四)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
二 民间非物质文化的运行机制
(一)民族与文化的发生发展
(二)民间非物质文化与社会环境的和谐运行
(三)传承人是民间非物质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四)传习人一传承人的养成是大学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三 现代性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调适与传承
(一)文化有适应变迁的能力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性”的实质——教育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问题溯源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危机
(四)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民族非物质文化的自适应与发展
四 民间非物质文化的教育价值
(一)民族认同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价值
(二)伦理道德教育价值
(三)知识与智慧教育价值
(四)个性教育价值
(五)审美教育价值
(六)和谐教育价值
(七)历史教育价值
五 对文化负责:大学的使命
(一)大学的文化特性
(二)大学文化的功能
(三)对文化负责:大学的文化理性和使命
(四)高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造的作用
六 大学教育的文化生态失衡
(一)“实用主义”大学教育的文化表征与文化生态失衡
(二)民族非物质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偏离与失落
七 大学对民族非物质文化的生态性建构
(一)学校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脱节的现状
(二)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接轨
(三)文化的民族性与大学教育的生态文化建构
八 大学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大学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
(二)大学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
(三)大学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段
(四)大学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
九 大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一)大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制
(二)大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
(三)民族地区高校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整合
十 非物质文化进入大学教育的尝试
(一)我国大学教育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概述
(二)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三)高校课程设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四)怀化学院办学特色:“非遗”选项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一 民族文化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民族文化与文化事实
(二)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诠释
(三)原生态文化与民间非物质文化
(四)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
二 民间非物质文化的运行机制
(一)民族与文化的发生发展
(二)民间非物质文化与社会环境的和谐运行
(三)传承人是民间非物质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四)传习人一传承人的养成是大学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三 现代性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调适与传承
(一)文化有适应变迁的能力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性”的实质——教育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问题溯源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危机
(四)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民族非物质文化的自适应与发展
四 民间非物质文化的教育价值
(一)民族认同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价值
(二)伦理道德教育价值
(三)知识与智慧教育价值
(四)个性教育价值
(五)审美教育价值
(六)和谐教育价值
(七)历史教育价值
五 对文化负责:大学的使命
(一)大学的文化特性
(二)大学文化的功能
(三)对文化负责:大学的文化理性和使命
(四)高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造的作用
六 大学教育的文化生态失衡
(一)“实用主义”大学教育的文化表征与文化生态失衡
(二)民族非物质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偏离与失落
七 大学对民族非物质文化的生态性建构
(一)学校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脱节的现状
(二)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接轨
(三)文化的民族性与大学教育的生态文化建构
八 大学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大学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
(二)大学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
(三)大学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段
(四)大学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
九 大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一)大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制
(二)大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
(三)民族地区高校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整合
十 非物质文化进入大学教育的尝试
(一)我国大学教育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概述
(二)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三)高校课程设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四)怀化学院办学特色:“非遗”选项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