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构建最高可用Oracle数据库系统:Oracle 11gR2 RAC管理、维护与性能优化
作者:刘炳林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7-01
ISBN:9787111381457
定价:¥8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构建最高可用Oracle数据库系统:Oracle 11gR2 RAC管理、维护与性能优化》从硬件和软件两个维度系统且全面地讲解了Oracle 11g R2 RAC的架构、工作原理、管理及维护的系统理论和方法,以及性能优化的技巧和最佳实践,能为构建最高可用的Oracle数据库系统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它实践性非常强,案例都是基于实际生产环境的,为各种常见疑难问题提供了经验性的解决方案,同时阐述了其中原理,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全书一共15章:第1章介绍了RAC的体系结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包含的各种软件;第2章非常细致地讲解了如何搭建一个类似于生产环境的RAC;第3章和第4章分别讲解了集群软件Clusterware和存储软件ASM的作用、特点以及工作原理;第5章和第6章深入阐述了RAC的工作原理和高可用性连接;第7章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高可用数据库类型;第8章详细地讲解了RAC节点的管理与升级;第9章和第10章分别讲解了ASM和RAC涉及的各种管理工具和管理问题;第11章深入探讨了RAC的最高可用性;第12~14章讲解了RAC的备份、恢复和安全性;第15章从多个维度探讨了RAC的稳定性和性能优化。
作者简介
刘炳林,高级Oracle技术工程师,多年来一直从事Oracle数据库相关产品及其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Oracle Database、Oracle GoldenGate有深入的研究,对IBM的硬件产品和存储产品也有较深入的了解,能解决Oracle Database在AIX、Hp-UX、Linux、Windows等多个平台上执行部署、高可用性、备份、恢复、安全性和性能优化等相关的操作时遇到的各种常见问题和疑难问题。活跃于ITPub技术社区,热衷于通过Blog的方式与同行分享技术心得和经验,曾获得“ITPub 2011年度最佳Blog写作奖”。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1章 认识Oracle RAC / 1
1.1 RAC产生的背景 / 1
1.2 RAC体系结构 / 2
1.2.1整体结构 / 2
1.2.2物理层次结构 / 4
1.2.3逻辑层次结构 / 6
1.3 RAC的特点 / 6
1.3.1双机并行 / 6
1.3.2高可用性 / 7
1.3.3易伸缩性 / 8
1.3.4低成本 / 8
1.3.5高吞吐量 / 8
1.4 RAC存在的问题 / 9
1.4.1稳定性 / 9
1.4.2高性能 / 9
1.5 RAC软件 / 9
1.5.1存储管理软件 / 10
1.5.2集群管理软件 / 10
1.5.3数据库管理软件 / 11
1.6本章小结 / 12
第2章 搭建类似生产环境的RAC / 13
2.1搭建环境 / 13
2.1.1 RAC的物理结构 / 14
2.1.2硬件环境 / 16
2.1.3软件环境 / 16
2.2搭建存储服务器 / 17
2.2.1安装Openfiler操作系统 / 17
2.2.2 Openfiler主界面 / 19
2.2.3配置iSCSI磁盘 / 20
2.3搭建数据库服务器 / 26
2.3.1为服务器配置4个网卡 / 26
2.3.2安装Linux操作系统 / 27
2.3.3挂载iSCSI磁盘 / 30
2.3.4配置udev固定iSCSI磁盘设备名称 / 33
2.3.5配置服务器的图形化环境 / 35
2.4 RAC运行环境安装前检查 / 36
2.4.1服务器检查 / 37
2.4.2存储检查 / 37
2.4.3网络检查 / 38
2.5配置数据库服务器 / 38
2.5.1安装软件包 / 38
2.5.2修改系统参数 / 40
2.5.3配置域名解析服务 / 41
2.5.4配置hosts文件 / 46
2.5.5创建组、用户和目录 / 47
2.5.6设置环境变量 / 47
2.5.7配置SSH用户等效性 / 49
2.5.8配置时间同步服务 / 51
2.5.9安装cvuqdisk包 / 52
2.5.10 CVU验证安装环境 / 53
2.6创建ASM磁盘 / 53
2.6.1安装ASMLib驱动 / 53
2.6.2创建ASMLib磁盘 / 55
2.7部署RAC / 59
2.7.1安装Grid Infrastructure / 59
2.7.2安装Database DBMS / 65
2.7.3创建ASM磁盘组 / 66
2.7.4创建RAC数据库 / 68
2.8测试RAC / 72
2.8.1连接方式测试 / 73
2.8.2异常情况测试 / 73
2.9虚拟机搭建RAC / 74
2.9.1虚拟机Xen简介 / 74
2.9.2启动主机Xen内核 / 75
2.9.3 Xen虚拟机创建网络环境 / 78
2.9.4创建Xen存储服务器 / 79
2.9.5创建Xen数据库服务器 / 82
2.10本章小结 / 86
第3章 Clusterware集群软件 / 87
3.1 Grid Infrastructure架构 / 87
3.1.1 GI的特点 / 88
3.1.2 GI的应用 / 88
3.1.3 Clusterware的特点 / 89
3.1.4 Clusterware增强的特性 / 90
3.2 Clusterware磁盘文件 / 93
3.2.1表决磁盘 / 94
3.2.2集群注册表 / 95
3.2.3本地注册表 / 95
3.3 Clusterware启动流程 / 95
3.3.1启动流程 / 96
3.3.2后台进程 / 97
3.4 Clusterware隔离机制 / 100
3.4.1 Clusterware心跳 / 100
3.4.2 Clusterware隔离特性IPMI / 102
3.4.3 RAC隔离体系 / 103
3.5网格即插即用 / 105
3.5.1 GPnP结构 / 105
3.5.2 GPnP profile文件 / 106
3.5.3 mDNS服务 / 107
3.6日志体系 / 107
3.6.1 ADR的特点 / 108
3.6.2 ADR目录结构 / 108
3.6.3命令行工具ADRCI / 110
3.6.4 Clusterware日志文件 / 113
3.6.5 ASM实例和监听日志文件 / 114
3.6.6 Database日志文件 / 116
3.7本章小结 / 117
第4章 ASM存储软件 / 119
4.1 ASM简介 / 119
4.1.1 ASM的特点 / 120
4.1.2 ASM实例的功能 / 121
4.2 ASM磁盘组 / 122
4.2.1 ASM磁盘 / 122
4.2.2共享ASM磁盘组 / 123
4.2.3 ASM逻辑结构 / 123
4.2.4 ASM故障组 / 125
4.2.5 ASM条带化 / 128
4.3 ASM文件 / 130
4.3.1 ASM文件类型 / 130
4.3.2 ASM别名 / 130
4.3.3 ASM文件模板 / 130
4.4 ASM数据结构 / 131
4.4.1物理元数据 / 131
4.4.2虚拟元数据 / 133
4.5 ASM操作 / 136
4.5.1 RDBMS操作ASM文件 / 136
4.5.2 ASM文件的分配 / 138
4.5.3 ASM区间读写特性 / 139
4.5.4 ASM同步技术 / 140
4.5.5 ASM实例恢复和Crash恢复 / 143
4.5.6 ASM磁盘组操作 / 143
4.6 ACFS集群文件系统 / 145
4.6.1 ACFS概述 / 146
4.6.2 ADVM动态卷管理 / 147
4.6.3 ACFS快照 / 147
4.6.4 ACFS的备份和恢复 / 147
4.6.5 ACFS同ASM整合 / 148
4.7本章小结 / 148
第5章 RAC工作原理 / 149
5.1单实例并发与一致性 / 149
5.1.1数据读一致性与写一致性 / 150
5.1.2多版本数据块 / 150
5.1.3 ANSI/ISO事务隔离级别 / 152
5.1.4 Oracle事务隔离级别 / 152
5.1.5锁管理器 / 153
5.2 RAC资源的协调和管理 / 158
5.2.1 Cache Fusion的结构 / 158
5.2.2 Cache Fusion工作原理 / 159
5.2.3 GES全局控制 / 160
5.3 RAC并发与一致性 / 162
5.3.1 DLM锁管理器 / 162
5.3.2多版本数据块 / 163
5.3.3 Cache Fusion资源 / 164
5.3.4 RAC中的SCN / 170
5.4本章小结 / 170
第6章 RAC的高可用性连接 / 171
6.1 Oracle Net Service / 171
6.1.1 Oracle Net结构 / 172
6.1.2 Oracle Net命名方法 / 174
6.1.3 Oracle Net工作原理 / 177
6.1.4 Oracle Net Listener工作原理 / 178
6.1.5 JDBC工作原理 / 179
6.2 Oracle高可用性连接组件 / 181
6.2.1 SCAN别名 / 181
6.2.2 SCAN监听器 / 182
6.2.3 SCAN解析 / 183
6.2.4 SCAN兼容性配置 / 185
6.2.5动态注册与负载均衡 / 187
6.2.6 SCAN配置信息 / 190
6.2.7 SCAN VIP与节点VIP / 194
6.2.8 CLUSTER_INTERCONNECTS参数 / 195
6.2.9 HAIP高可用性内联接 / 195
6.3 Service资源 / 207
6.3.1 Service资源的特点 / 207
6.3.2使用SRVCTL工具添加Service资源 / 209
6.3.3使用DBMS_SERVICE管理Service资源 / 210
6.3.4使用EM管理Service资源 / 212
6.3.5 Service数据字典 / 213
6.3.6 Service功能测试 / 214
6.4 Failover特性 / 214
6.4.1连接时Failover / 215
6.4.2 TAF机制 / 215
6.4.3 Failover功能测试 / 220
6.5本章小结 / 223
第7章 高可用数据库类型 / 224
7.1 Restart数据库 / 224
7.1.1安装Restart数据库 / 225
7.1.2 Grid Infrastructure重新配置 / 228
7.1.3 Restart数据库的管理 / 228
7.2 RAC One Node数据库 / 229
7.2.1安装RAC One Node数据库 / 229
7.2.2 RAC One Node的Failover特性 / 232
7.2.3 RAC One Node数据库在线迁移 / 232
7.3 RAC One Node和RAC相互转换 / 234
7.3.1从RAC转换为RAC One Node / 234
7.3.2从RAC One Node转换成RAC / 236
7.4本章小结 / 238
第8章 RAC节点管理与升级 / 239
8.1添加节点 / 239
8.1.1服务器配置 / 239
8.1.2添加节点 / 240
8.1.3克隆节点 / 241
8.2删除节点 / 244
8.2.1删除节点实例 / 244
8.2.2卸载节点Database软件 / 244
8.2.3卸载节点Clusterware软件 / 245
8.3卸载工具 / 246
8.3.1 deinstall工具 / 246
8.3.2 clusterdeconfig工具 / 247
8.4 RAC升级 / 248
8.4.1升级Grid Infrastructure软件 / 248
8.4.2升级Database软件 / 254
8.4.3升级Database数据字典 / 255
8.5本章小结 / 257
第9章 ASM管理 / 258
9.1 ASM磁盘、实例与权限 / 258
9.1.1 ASM磁盘支持的存储介质 / 258
9.1.2 ASM初始化参数 / 259
9.1.3管理ASM实例 / 263
9.1.4 ASM实例访问认证 / 266
9.2管理ASM磁盘组 / 268
9.2.1 ASM磁盘组使用的原则 / 268
9.2.2磁盘Discovery机制 / 269
9.2.3加载、卸载磁盘组 / 271
9.2.4磁盘组属性 / 273
9.2.5创建磁盘组 / 273
9.2.6磁盘组容量管理 / 281
9.2.7修改磁盘组 / 282
9.2.8 DROP磁盘组 / 293
9.2.9重命名磁盘组 / 293
9.3管理ASM磁盘组特性 / 297
9.3.1 ASM快速镜像重新同步 / 297
9.3.2磁盘组兼容性属性 / 299
9.4 ASMCMD工具 / 302
9.4.1 ASMCMD运行环境 / 303
9.4.2 ASMCMD命令 / 306
9.4.3 ASMCMD管理实例 / 307
9.4.4 ASMCMD管理文件 / 309
9.5创建与管理ACFS / 311
9.5.1 ACFS驱动资源管理 / 311
9.5.2 ACFS注册表资源管理 / 312
9.5.3 ASMCA图形化工具创建ACFS / 313
9.5.4 ASMCMD管理卷 / 316
9.5.5手动创建ACFS / 318
9.6 ASM管理工具 / 320
9.6.1 SRVCTL工具 / 320
9.6.2 ASMCA工具 / 321
9.6.3 EM工具 / 321
9.7本章小结 / 323
第10章 RAC管理 / 324
10.1 Clusterware磁盘文件管理 / 324
10.1.1管理表决磁盘文件 / 325
10.1.2管理OCR文件 / 329
10.1.3表决磁盘和OCR的恢复案例 / 337
10.1.4管理OLR文件 / 342
10.1.5重建表决磁盘和OCR文件 / 343
10.1.6重新配置Grid Infrastructure / 346
10.2 Grid Infrastructure常用的管理工具 / 348
10.2.1 OLSNODES工具 / 348
10.2.2 CRSCTL工具 / 349
10.2.3 SRVCTL工具 / 352
10.2.4 OIFCFG接口配置工具 / 353
10.3验证工具CVU / 354
10.3.1基于阶段的验证 / 354
10.3.2 Grid Infrastructure安装阶段验证 / 355
10.3.3基于组件的验证 / 355
10.3.4共享存储组件验证 / 356
10.3.5遇到问题时的验证 / 357
10.4 Grid Infrastructure故障检测 / 357
10.4.1 ohasd.bin不能启动成功 / 357
10.4.2 OHASD代理不能启动 / 360
10.4.3 ocssd.bin不能启动 / 361
10.4.4 crsd.bin不能启动 / 362
10.4.5 gpnpd.bin不能启动 / 365
10.4.6其他守护进程不能启动 / 365
10.4.7 CRSD代理不能启动 / 366
10.5修改RAC节点网络配置 / 368
10.5.1修改VIP地址 / 369
10.5.2修改SCAN VIP地址 / 370
10.5.3修改私有IP地址 / 372
10.5.4修改内联网络接口 / 373
10.5.5修改公共IP地址 / 374
10.5.6修改机器名 / 380
10.6 EM工具的创建和管理 / 380
10.6.1使用DBCA配置EM工具 / 381
10.6.2使用EMCA创建EM工具 / 383
10.6.3 EM工具的日常管理 / 385
10.7 CHM集群健康监控 / 388
10.7.1 CHM工具介绍/ 388
10.7.2 CHM支持的平台及版本 / 388
10.7.3 CHM的进程和组件 / 389
10.7.4 CHM的基本特性 / 390
10.7.5 CHM的管理与维护 / 390
10.7.6 CHM与OSWatcher对比 / 393
10.8本章小结 / 394
第11章 最高可用性 / 395
11.1最高可用性架构 / 395
11.1.1 Data Guard优势 / 396
11.1.2客户端Failover / 397
11.1.3 Data Guard配置 / 398
11.1.4 Standby数据库 / 399
11.1.5 Data Guard保护模式 / 400
11.2 Data Guard服务 / 401
11.2.1日志传输服务 / 401
11.2.2日志应用服务 / 404
11.2.3数据库角色转变 / 407
11.3物理Standby数据库 / 408
11.3.1创建物理Standby数据库 / 408
11.3.2监控日志传输服务 / 420
11.3.3监控日志应用服务 / 425
11.3.4管理日志应用服务 / 427
11.3.5修改Data Guard保护模式 / 427
11.4逻辑Standby数据库 / 429
11.4.1创建逻辑Standby数据库的前提条件 / 429
11.4.2补充日志及日志记录规则 / 430
11.4.3验证主数据库唯一标识 / 431
11.4.4创建逻辑Standby数据库 / 431
11.4.5管理日志应用服务 / 433
11.5快照Standby数据库 / 434
11.5.1快照Standby数据库的特点 / 434
11.5.2将物理Standby数据库转换为快照Standby数据库 / 434
11.5.3将快照Standby数据库转换为物理Standby数据库 / 434
11.6主备数据库切换 / 435
11.6.1 Switchover切换 / 435
11.6.2 Failover切换 / 437
11.7本章小结 / 439
第12章 RAC备份 / 440
12.1备份与恢复基础 / 440
12.1.1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 / 441
12.1.2数据库备份的分类 / 442
12.1.3错误类型 / 444
12.2物理备份工具RMAN / 444
12.2.1 RMAN工作环境 / 444
12.2.2 RMAN支持备份的文件 / 445
12.2.3闪回恢复区 / 446
12.2.4 RMAN环境变量 / 448
12.2.5 RMAN的登录方式 / 448
12.2.6 RMAN执行命令的模式 / 450
12.2.7修改数据库归档模式 / 451
12.3 RMAN工作原理 / 452
12.3.1 RMAN与控制文件 / 453
12.3.2 RMAN与数据块 / 454
12.3.3 RMAN恢复需要的文件/ 454
12.3.4 RMAN通道 / 455
12.4 RMAN备份介质 / 456
12.4.1备份集与备份片 / 456
12.4.2镜像拷贝/ 460
12.5 RMAN备份方式 / 460
12.5.1完全备份 / 460
12.5.2增量备份 / 461
12.5.3合并备份 / 462
12.6 RMAN备份命令 / 463
12.6.1永久参数配置 / 463
12.6.2 RMAN中常用命令 / 468
12.6.3多通道配置 / 472
12.6.4归档Redo日志删除策略 / 476
12.6.5二进制压缩 / 479
12.7其他备份恢复技术 / 480
12.7.1用户管理备份 / 481
12.7.2导入/导出工具数据泵 / 483
12.7.3跨平台数据迁移 / 483
12.7.4可传输表空间 / 484
12.7.5使用RMAN工具复制数据库 / 487
12.8本章小结 / 492
第13章 RAC恢复 / 493
13.1恢复技术基础 / 493
13.1.1恢复解决方案 / 494
13.1.2 SCN时间机制 / 494
13.1.3日志线程与联机Redo日志 / 497
13.1.4 UNDO表空间 / 498
13.2实例恢复 / 501
13.2.1 RAC的实例恢复 / 502
13.2.2实例恢复的阶段 / 502
13.3介质恢复 / 503
13.3.1介质恢复的过程 / 503
13.3.2物理坏块和逻辑坏块 / 505
13.3.3坏块的检测工具 / 508
13.3.4块的损坏与恢复 / 512
13.3.5数据库完全恢复 / 521
13.3.6数据库不完全恢复 / 523
13.3.7表空间时间点恢复 / 525
13.4闪回恢复技术 / 532
13.4.1闪回配置 / 532
13.4.2闪回数据库 / 533
13.4.3闪回表 / 536
13.4.4快速闪回细粒度数据 / 537
13.4.5闪回事务 / 539
13.4.6闪回DROP的表 / 545
13.5数据库特殊情况的恢复 / 549
13.5.1联机Redo日志损坏与恢复/ 549
13.5.2数据文件脱机与恢复 / 551
13.5.3表空间脱机与恢复 / 551
13.6本章小结 / 552
第14章 RAC安全性 / 553
14.1数据访问安全性 / 553
14.1.1 Oracle安全性解决方案 / 554
14.1.2 VPD和OLS策略 / 555
14.2 Database Vault部署 / 555
14.2.1 Database Vault软件安装 / 555
14.2.2 Database Vault组件添加 / 556
14.2.3 Database Vault注册 / 558
14.2.4 Database Vault禁用和启用 / 562
14.2.5 Database Vault的配置和管理 / 563
14.3 Database Vault访问控制组件 / 564
14.3.1领域 / 566
14.3.2规则集 / 569
14.3.3命令规则 / 572
14.3.4因子 / 576
14.3.5安全应用程序角色 / 582
14.3.6多规则认证例子 / 585
14.4本章小结 / 587
第15章 RAC稳定性与性能优化 / 588
15.1服务器硬件 / 588
15.1.1 Firmware固件升级 / 589
15.1.2硬件设备兼容性 / 589
15.1.3 FC HBA卡冗余 / 592
15.1.4 Infiniband技术 / 592
15.1.5 RAC硬件结构案例 / 593
15.2操作系统 / 595
15.2.1认证操作系统 / 595
15.2.2多路径软件 / 596
15.2.3双网卡绑定 / 598
15.2.4合理分配SGA大小 / 600
15.2.5提高内存的访问效率 / 602
15.3 RAC Database / 607
15.3.1 Oracle版本 / 607
15.3.2数据表空间的调整 / 607
15.3.3 DML语句性能调整 / 607
15.3.4临时表空间的调整 / 609
15.3.5日志文件的调整 / 609
15.3.6 UNDO表空间的调整 / 609
15.4应用系统 / 609
15.4.1应用拆分 / 610
15.4.2 SQL执行过程 / 610
15.4.3 SQL解析 / 611
15.4.4 SQL优化 / 614
15.4.5 SQL行源生成 / 615
15.4.6 SQL执行 / 616
15.5本章小结 / 617
前言
第1章 认识Oracle RAC / 1
1.1 RAC产生的背景 / 1
1.2 RAC体系结构 / 2
1.2.1整体结构 / 2
1.2.2物理层次结构 / 4
1.2.3逻辑层次结构 / 6
1.3 RAC的特点 / 6
1.3.1双机并行 / 6
1.3.2高可用性 / 7
1.3.3易伸缩性 / 8
1.3.4低成本 / 8
1.3.5高吞吐量 / 8
1.4 RAC存在的问题 / 9
1.4.1稳定性 / 9
1.4.2高性能 / 9
1.5 RAC软件 / 9
1.5.1存储管理软件 / 10
1.5.2集群管理软件 / 10
1.5.3数据库管理软件 / 11
1.6本章小结 / 12
第2章 搭建类似生产环境的RAC / 13
2.1搭建环境 / 13
2.1.1 RAC的物理结构 / 14
2.1.2硬件环境 / 16
2.1.3软件环境 / 16
2.2搭建存储服务器 / 17
2.2.1安装Openfiler操作系统 / 17
2.2.2 Openfiler主界面 / 19
2.2.3配置iSCSI磁盘 / 20
2.3搭建数据库服务器 / 26
2.3.1为服务器配置4个网卡 / 26
2.3.2安装Linux操作系统 / 27
2.3.3挂载iSCSI磁盘 / 30
2.3.4配置udev固定iSCSI磁盘设备名称 / 33
2.3.5配置服务器的图形化环境 / 35
2.4 RAC运行环境安装前检查 / 36
2.4.1服务器检查 / 37
2.4.2存储检查 / 37
2.4.3网络检查 / 38
2.5配置数据库服务器 / 38
2.5.1安装软件包 / 38
2.5.2修改系统参数 / 40
2.5.3配置域名解析服务 / 41
2.5.4配置hosts文件 / 46
2.5.5创建组、用户和目录 / 47
2.5.6设置环境变量 / 47
2.5.7配置SSH用户等效性 / 49
2.5.8配置时间同步服务 / 51
2.5.9安装cvuqdisk包 / 52
2.5.10 CVU验证安装环境 / 53
2.6创建ASM磁盘 / 53
2.6.1安装ASMLib驱动 / 53
2.6.2创建ASMLib磁盘 / 55
2.7部署RAC / 59
2.7.1安装Grid Infrastructure / 59
2.7.2安装Database DBMS / 65
2.7.3创建ASM磁盘组 / 66
2.7.4创建RAC数据库 / 68
2.8测试RAC / 72
2.8.1连接方式测试 / 73
2.8.2异常情况测试 / 73
2.9虚拟机搭建RAC / 74
2.9.1虚拟机Xen简介 / 74
2.9.2启动主机Xen内核 / 75
2.9.3 Xen虚拟机创建网络环境 / 78
2.9.4创建Xen存储服务器 / 79
2.9.5创建Xen数据库服务器 / 82
2.10本章小结 / 86
第3章 Clusterware集群软件 / 87
3.1 Grid Infrastructure架构 / 87
3.1.1 GI的特点 / 88
3.1.2 GI的应用 / 88
3.1.3 Clusterware的特点 / 89
3.1.4 Clusterware增强的特性 / 90
3.2 Clusterware磁盘文件 / 93
3.2.1表决磁盘 / 94
3.2.2集群注册表 / 95
3.2.3本地注册表 / 95
3.3 Clusterware启动流程 / 95
3.3.1启动流程 / 96
3.3.2后台进程 / 97
3.4 Clusterware隔离机制 / 100
3.4.1 Clusterware心跳 / 100
3.4.2 Clusterware隔离特性IPMI / 102
3.4.3 RAC隔离体系 / 103
3.5网格即插即用 / 105
3.5.1 GPnP结构 / 105
3.5.2 GPnP profile文件 / 106
3.5.3 mDNS服务 / 107
3.6日志体系 / 107
3.6.1 ADR的特点 / 108
3.6.2 ADR目录结构 / 108
3.6.3命令行工具ADRCI / 110
3.6.4 Clusterware日志文件 / 113
3.6.5 ASM实例和监听日志文件 / 114
3.6.6 Database日志文件 / 116
3.7本章小结 / 117
第4章 ASM存储软件 / 119
4.1 ASM简介 / 119
4.1.1 ASM的特点 / 120
4.1.2 ASM实例的功能 / 121
4.2 ASM磁盘组 / 122
4.2.1 ASM磁盘 / 122
4.2.2共享ASM磁盘组 / 123
4.2.3 ASM逻辑结构 / 123
4.2.4 ASM故障组 / 125
4.2.5 ASM条带化 / 128
4.3 ASM文件 / 130
4.3.1 ASM文件类型 / 130
4.3.2 ASM别名 / 130
4.3.3 ASM文件模板 / 130
4.4 ASM数据结构 / 131
4.4.1物理元数据 / 131
4.4.2虚拟元数据 / 133
4.5 ASM操作 / 136
4.5.1 RDBMS操作ASM文件 / 136
4.5.2 ASM文件的分配 / 138
4.5.3 ASM区间读写特性 / 139
4.5.4 ASM同步技术 / 140
4.5.5 ASM实例恢复和Crash恢复 / 143
4.5.6 ASM磁盘组操作 / 143
4.6 ACFS集群文件系统 / 145
4.6.1 ACFS概述 / 146
4.6.2 ADVM动态卷管理 / 147
4.6.3 ACFS快照 / 147
4.6.4 ACFS的备份和恢复 / 147
4.6.5 ACFS同ASM整合 / 148
4.7本章小结 / 148
第5章 RAC工作原理 / 149
5.1单实例并发与一致性 / 149
5.1.1数据读一致性与写一致性 / 150
5.1.2多版本数据块 / 150
5.1.3 ANSI/ISO事务隔离级别 / 152
5.1.4 Oracle事务隔离级别 / 152
5.1.5锁管理器 / 153
5.2 RAC资源的协调和管理 / 158
5.2.1 Cache Fusion的结构 / 158
5.2.2 Cache Fusion工作原理 / 159
5.2.3 GES全局控制 / 160
5.3 RAC并发与一致性 / 162
5.3.1 DLM锁管理器 / 162
5.3.2多版本数据块 / 163
5.3.3 Cache Fusion资源 / 164
5.3.4 RAC中的SCN / 170
5.4本章小结 / 170
第6章 RAC的高可用性连接 / 171
6.1 Oracle Net Service / 171
6.1.1 Oracle Net结构 / 172
6.1.2 Oracle Net命名方法 / 174
6.1.3 Oracle Net工作原理 / 177
6.1.4 Oracle Net Listener工作原理 / 178
6.1.5 JDBC工作原理 / 179
6.2 Oracle高可用性连接组件 / 181
6.2.1 SCAN别名 / 181
6.2.2 SCAN监听器 / 182
6.2.3 SCAN解析 / 183
6.2.4 SCAN兼容性配置 / 185
6.2.5动态注册与负载均衡 / 187
6.2.6 SCAN配置信息 / 190
6.2.7 SCAN VIP与节点VIP / 194
6.2.8 CLUSTER_INTERCONNECTS参数 / 195
6.2.9 HAIP高可用性内联接 / 195
6.3 Service资源 / 207
6.3.1 Service资源的特点 / 207
6.3.2使用SRVCTL工具添加Service资源 / 209
6.3.3使用DBMS_SERVICE管理Service资源 / 210
6.3.4使用EM管理Service资源 / 212
6.3.5 Service数据字典 / 213
6.3.6 Service功能测试 / 214
6.4 Failover特性 / 214
6.4.1连接时Failover / 215
6.4.2 TAF机制 / 215
6.4.3 Failover功能测试 / 220
6.5本章小结 / 223
第7章 高可用数据库类型 / 224
7.1 Restart数据库 / 224
7.1.1安装Restart数据库 / 225
7.1.2 Grid Infrastructure重新配置 / 228
7.1.3 Restart数据库的管理 / 228
7.2 RAC One Node数据库 / 229
7.2.1安装RAC One Node数据库 / 229
7.2.2 RAC One Node的Failover特性 / 232
7.2.3 RAC One Node数据库在线迁移 / 232
7.3 RAC One Node和RAC相互转换 / 234
7.3.1从RAC转换为RAC One Node / 234
7.3.2从RAC One Node转换成RAC / 236
7.4本章小结 / 238
第8章 RAC节点管理与升级 / 239
8.1添加节点 / 239
8.1.1服务器配置 / 239
8.1.2添加节点 / 240
8.1.3克隆节点 / 241
8.2删除节点 / 244
8.2.1删除节点实例 / 244
8.2.2卸载节点Database软件 / 244
8.2.3卸载节点Clusterware软件 / 245
8.3卸载工具 / 246
8.3.1 deinstall工具 / 246
8.3.2 clusterdeconfig工具 / 247
8.4 RAC升级 / 248
8.4.1升级Grid Infrastructure软件 / 248
8.4.2升级Database软件 / 254
8.4.3升级Database数据字典 / 255
8.5本章小结 / 257
第9章 ASM管理 / 258
9.1 ASM磁盘、实例与权限 / 258
9.1.1 ASM磁盘支持的存储介质 / 258
9.1.2 ASM初始化参数 / 259
9.1.3管理ASM实例 / 263
9.1.4 ASM实例访问认证 / 266
9.2管理ASM磁盘组 / 268
9.2.1 ASM磁盘组使用的原则 / 268
9.2.2磁盘Discovery机制 / 269
9.2.3加载、卸载磁盘组 / 271
9.2.4磁盘组属性 / 273
9.2.5创建磁盘组 / 273
9.2.6磁盘组容量管理 / 281
9.2.7修改磁盘组 / 282
9.2.8 DROP磁盘组 / 293
9.2.9重命名磁盘组 / 293
9.3管理ASM磁盘组特性 / 297
9.3.1 ASM快速镜像重新同步 / 297
9.3.2磁盘组兼容性属性 / 299
9.4 ASMCMD工具 / 302
9.4.1 ASMCMD运行环境 / 303
9.4.2 ASMCMD命令 / 306
9.4.3 ASMCMD管理实例 / 307
9.4.4 ASMCMD管理文件 / 309
9.5创建与管理ACFS / 311
9.5.1 ACFS驱动资源管理 / 311
9.5.2 ACFS注册表资源管理 / 312
9.5.3 ASMCA图形化工具创建ACFS / 313
9.5.4 ASMCMD管理卷 / 316
9.5.5手动创建ACFS / 318
9.6 ASM管理工具 / 320
9.6.1 SRVCTL工具 / 320
9.6.2 ASMCA工具 / 321
9.6.3 EM工具 / 321
9.7本章小结 / 323
第10章 RAC管理 / 324
10.1 Clusterware磁盘文件管理 / 324
10.1.1管理表决磁盘文件 / 325
10.1.2管理OCR文件 / 329
10.1.3表决磁盘和OCR的恢复案例 / 337
10.1.4管理OLR文件 / 342
10.1.5重建表决磁盘和OCR文件 / 343
10.1.6重新配置Grid Infrastructure / 346
10.2 Grid Infrastructure常用的管理工具 / 348
10.2.1 OLSNODES工具 / 348
10.2.2 CRSCTL工具 / 349
10.2.3 SRVCTL工具 / 352
10.2.4 OIFCFG接口配置工具 / 353
10.3验证工具CVU / 354
10.3.1基于阶段的验证 / 354
10.3.2 Grid Infrastructure安装阶段验证 / 355
10.3.3基于组件的验证 / 355
10.3.4共享存储组件验证 / 356
10.3.5遇到问题时的验证 / 357
10.4 Grid Infrastructure故障检测 / 357
10.4.1 ohasd.bin不能启动成功 / 357
10.4.2 OHASD代理不能启动 / 360
10.4.3 ocssd.bin不能启动 / 361
10.4.4 crsd.bin不能启动 / 362
10.4.5 gpnpd.bin不能启动 / 365
10.4.6其他守护进程不能启动 / 365
10.4.7 CRSD代理不能启动 / 366
10.5修改RAC节点网络配置 / 368
10.5.1修改VIP地址 / 369
10.5.2修改SCAN VIP地址 / 370
10.5.3修改私有IP地址 / 372
10.5.4修改内联网络接口 / 373
10.5.5修改公共IP地址 / 374
10.5.6修改机器名 / 380
10.6 EM工具的创建和管理 / 380
10.6.1使用DBCA配置EM工具 / 381
10.6.2使用EMCA创建EM工具 / 383
10.6.3 EM工具的日常管理 / 385
10.7 CHM集群健康监控 / 388
10.7.1 CHM工具介绍/ 388
10.7.2 CHM支持的平台及版本 / 388
10.7.3 CHM的进程和组件 / 389
10.7.4 CHM的基本特性 / 390
10.7.5 CHM的管理与维护 / 390
10.7.6 CHM与OSWatcher对比 / 393
10.8本章小结 / 394
第11章 最高可用性 / 395
11.1最高可用性架构 / 395
11.1.1 Data Guard优势 / 396
11.1.2客户端Failover / 397
11.1.3 Data Guard配置 / 398
11.1.4 Standby数据库 / 399
11.1.5 Data Guard保护模式 / 400
11.2 Data Guard服务 / 401
11.2.1日志传输服务 / 401
11.2.2日志应用服务 / 404
11.2.3数据库角色转变 / 407
11.3物理Standby数据库 / 408
11.3.1创建物理Standby数据库 / 408
11.3.2监控日志传输服务 / 420
11.3.3监控日志应用服务 / 425
11.3.4管理日志应用服务 / 427
11.3.5修改Data Guard保护模式 / 427
11.4逻辑Standby数据库 / 429
11.4.1创建逻辑Standby数据库的前提条件 / 429
11.4.2补充日志及日志记录规则 / 430
11.4.3验证主数据库唯一标识 / 431
11.4.4创建逻辑Standby数据库 / 431
11.4.5管理日志应用服务 / 433
11.5快照Standby数据库 / 434
11.5.1快照Standby数据库的特点 / 434
11.5.2将物理Standby数据库转换为快照Standby数据库 / 434
11.5.3将快照Standby数据库转换为物理Standby数据库 / 434
11.6主备数据库切换 / 435
11.6.1 Switchover切换 / 435
11.6.2 Failover切换 / 437
11.7本章小结 / 439
第12章 RAC备份 / 440
12.1备份与恢复基础 / 440
12.1.1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 / 441
12.1.2数据库备份的分类 / 442
12.1.3错误类型 / 444
12.2物理备份工具RMAN / 444
12.2.1 RMAN工作环境 / 444
12.2.2 RMAN支持备份的文件 / 445
12.2.3闪回恢复区 / 446
12.2.4 RMAN环境变量 / 448
12.2.5 RMAN的登录方式 / 448
12.2.6 RMAN执行命令的模式 / 450
12.2.7修改数据库归档模式 / 451
12.3 RMAN工作原理 / 452
12.3.1 RMAN与控制文件 / 453
12.3.2 RMAN与数据块 / 454
12.3.3 RMAN恢复需要的文件/ 454
12.3.4 RMAN通道 / 455
12.4 RMAN备份介质 / 456
12.4.1备份集与备份片 / 456
12.4.2镜像拷贝/ 460
12.5 RMAN备份方式 / 460
12.5.1完全备份 / 460
12.5.2增量备份 / 461
12.5.3合并备份 / 462
12.6 RMAN备份命令 / 463
12.6.1永久参数配置 / 463
12.6.2 RMAN中常用命令 / 468
12.6.3多通道配置 / 472
12.6.4归档Redo日志删除策略 / 476
12.6.5二进制压缩 / 479
12.7其他备份恢复技术 / 480
12.7.1用户管理备份 / 481
12.7.2导入/导出工具数据泵 / 483
12.7.3跨平台数据迁移 / 483
12.7.4可传输表空间 / 484
12.7.5使用RMAN工具复制数据库 / 487
12.8本章小结 / 492
第13章 RAC恢复 / 493
13.1恢复技术基础 / 493
13.1.1恢复解决方案 / 494
13.1.2 SCN时间机制 / 494
13.1.3日志线程与联机Redo日志 / 497
13.1.4 UNDO表空间 / 498
13.2实例恢复 / 501
13.2.1 RAC的实例恢复 / 502
13.2.2实例恢复的阶段 / 502
13.3介质恢复 / 503
13.3.1介质恢复的过程 / 503
13.3.2物理坏块和逻辑坏块 / 505
13.3.3坏块的检测工具 / 508
13.3.4块的损坏与恢复 / 512
13.3.5数据库完全恢复 / 521
13.3.6数据库不完全恢复 / 523
13.3.7表空间时间点恢复 / 525
13.4闪回恢复技术 / 532
13.4.1闪回配置 / 532
13.4.2闪回数据库 / 533
13.4.3闪回表 / 536
13.4.4快速闪回细粒度数据 / 537
13.4.5闪回事务 / 539
13.4.6闪回DROP的表 / 545
13.5数据库特殊情况的恢复 / 549
13.5.1联机Redo日志损坏与恢复/ 549
13.5.2数据文件脱机与恢复 / 551
13.5.3表空间脱机与恢复 / 551
13.6本章小结 / 552
第14章 RAC安全性 / 553
14.1数据访问安全性 / 553
14.1.1 Oracle安全性解决方案 / 554
14.1.2 VPD和OLS策略 / 555
14.2 Database Vault部署 / 555
14.2.1 Database Vault软件安装 / 555
14.2.2 Database Vault组件添加 / 556
14.2.3 Database Vault注册 / 558
14.2.4 Database Vault禁用和启用 / 562
14.2.5 Database Vault的配置和管理 / 563
14.3 Database Vault访问控制组件 / 564
14.3.1领域 / 566
14.3.2规则集 / 569
14.3.3命令规则 / 572
14.3.4因子 / 576
14.3.5安全应用程序角色 / 582
14.3.6多规则认证例子 / 585
14.4本章小结 / 587
第15章 RAC稳定性与性能优化 / 588
15.1服务器硬件 / 588
15.1.1 Firmware固件升级 / 589
15.1.2硬件设备兼容性 / 589
15.1.3 FC HBA卡冗余 / 592
15.1.4 Infiniband技术 / 592
15.1.5 RAC硬件结构案例 / 593
15.2操作系统 / 595
15.2.1认证操作系统 / 595
15.2.2多路径软件 / 596
15.2.3双网卡绑定 / 598
15.2.4合理分配SGA大小 / 600
15.2.5提高内存的访问效率 / 602
15.3 RAC Database / 607
15.3.1 Oracle版本 / 607
15.3.2数据表空间的调整 / 607
15.3.3 DML语句性能调整 / 607
15.3.4临时表空间的调整 / 609
15.3.5日志文件的调整 / 609
15.3.6 UNDO表空间的调整 / 609
15.4应用系统 / 609
15.4.1应用拆分 / 610
15.4.2 SQL执行过程 / 610
15.4.3 SQL解析 / 611
15.4.4 SQL优化 / 614
15.4.5 SQL行源生成 / 615
15.4.6 SQL执行 / 616
15.5本章小结 / 61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