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西部地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张清宇,秦玉才,田伟利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2-01
ISBN:9787308086417
定价:¥4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西部地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在对生态文明和西部地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西部生态文明指标进行全面、系统、层次化的设计,构建西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及准则的权重系数,给出综合评价计算模型及生态文明建设指数(CECI)。同时采用LEAP模型为计量工具建立生态文明考核指标体系。《西部地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还做了东西部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比较,讨论了产业转移、用工难等目前的热点问题对相关指标体系的影响。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理论性很强的研究课题,同时又要求很强的实践性。本书提出的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兼顾了两方面的要求,将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生态文明
第一节 生态文明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
第二节 生态文明评价
一、生态文明系统
二、系统最优化
三、生态文明系统的评价标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第三节 生态文明--中国的道路
第二章 我国西部的特征
第一节 西部自然环境现况
一、地理位置
二、地质地貌
三、土壤植被
四、气候条件
五、自然资源
第二节 西部社会经济环境现况
一、行政区划与人口
二、经济发展概况
三、社会发展概况
第三章 西部生态文明特征
第一节 以生态为代表西部生态文明现状
一、西部地区具体构成
二、西部地区总体情况
第二节 西部生态文明特征
第三节 建设西部生态文明的产业支撑的进一步分析
一、西部地区产业现状
二、西部地区产业分析-
第四节 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条件
二、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
第四章 西部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建设西部生态经济
一、鄂尔多斯的案例--从鄂尔多斯市看西部生态经济建设
二、发展西部生态经济
第二节 生态环境
一、生态相关概念
二、西部地区主要生态问题
三、西部地区环境问题
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第三节 生态保障
一、人民生活保障体系
二、生态管理保障体系
第五章 生态承载力
第一节 西部地区资源承载力
一、西部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
二、西部地区水资源承载力
第二节 乌兰察布市能源承载力的案例分析
一、乌兰察布市的特色资源承载力分析
二、乌兰察布市开展节能的利弊因素
三、乌兰察布市的节能目标
四、乌兰察布市的节能规划技术
五、节能的技术路线与步骤
六、方案采用的模型分析
七、能源消费量预测
八、节能方案及目标可达性分析
九、保障措施
第三节 西部地区环境承载力
一、环境承栽力的概念
二、环境承载力的特征
三、环境承载力定量化方法--指数评价法
四、西部地区环境承载力现状
第四节 环境承载力案例分析
一、环境现状
二、污染物排放现状
三、乌兰察布市开展减排的有利不利因素
四、环境目标
五、减排目标
六、减排规划技术
七、污染物减排的技术路线与步骤
八、减排采用的模型与方法
九、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十、减排方案及目标可达性分析
十一、保障措施
第六章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生态文明及其指标体系的提出背景
一、全球及中国大背景
二、西部地区自身特殊背景
第二节 指标体系
一、指韦示
二、指标体系
第三节 国内外生态文明相关的指标体系研究
一、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二、生态文明相关的指标体系
第四节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一、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
二、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
三、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
四、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
五、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第七章 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
第一节 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
第二节 相对差距和法
第三节 TOPSIS法
第四节 人工神经网络法
第五节 蒙特卡罗模拟综合评价法
第六节 模糊综合评判法
第七节 因子分析法
第八节 功效函数法
第九节 德尔菲法
第十节 灰色层次分析法
第十一节 灰色聚类法
第十二节 灰色局势决策法
第十三节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
第十四节 主成分分析法
第八章 西部生态文明评价指标和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西部生态文明指标的筛选
第二节 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分析
一、构建递阶层次结构
二、建立判断矩阵
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四、计算权重及排序
第三节 西部基准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及指标值的建立
第四节 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评价
一、西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一
二、确定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值的主要依据
三、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及结果
第五节 目标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及指标值的建立
第六节 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的确立
第九章 与东部地区生态文明指标的对比
第一节 洞头基本概况
一、水文
二、自然资源禀赋
三、环境质量现状
四、社会经济现况
第二节 洞头县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承载能力分析
一、洞头建设生态文明的优势条件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 洞头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阶段及其目标
二、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考核指标
第四节 建设任务及可达性分析
一、产业发展规划
二、污染防治规划
三、节能减排规划
四、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五、海洋生态文化培育
六、规划指标可达性分析
第五节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二、社会效益分析
三、生态效益分析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第六节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政策法律保障
二、组织保障
三、资金保障
四、实施手段与技术保障
五、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
六、技术和文化保障
第十章 西部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特点分析及未来展望
第一节 本书所建立西部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特点
第二节 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目前的热点问题及指标体系的相关发展趋势
一、产业转移问题
二、劳动力问题
三、对政府本身的考核指标
第三节 西部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的未来展望
第一节 生态文明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
第二节 生态文明评价
一、生态文明系统
二、系统最优化
三、生态文明系统的评价标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第三节 生态文明--中国的道路
第二章 我国西部的特征
第一节 西部自然环境现况
一、地理位置
二、地质地貌
三、土壤植被
四、气候条件
五、自然资源
第二节 西部社会经济环境现况
一、行政区划与人口
二、经济发展概况
三、社会发展概况
第三章 西部生态文明特征
第一节 以生态为代表西部生态文明现状
一、西部地区具体构成
二、西部地区总体情况
第二节 西部生态文明特征
第三节 建设西部生态文明的产业支撑的进一步分析
一、西部地区产业现状
二、西部地区产业分析-
第四节 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条件
二、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
第四章 西部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建设西部生态经济
一、鄂尔多斯的案例--从鄂尔多斯市看西部生态经济建设
二、发展西部生态经济
第二节 生态环境
一、生态相关概念
二、西部地区主要生态问题
三、西部地区环境问题
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第三节 生态保障
一、人民生活保障体系
二、生态管理保障体系
第五章 生态承载力
第一节 西部地区资源承载力
一、西部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
二、西部地区水资源承载力
第二节 乌兰察布市能源承载力的案例分析
一、乌兰察布市的特色资源承载力分析
二、乌兰察布市开展节能的利弊因素
三、乌兰察布市的节能目标
四、乌兰察布市的节能规划技术
五、节能的技术路线与步骤
六、方案采用的模型分析
七、能源消费量预测
八、节能方案及目标可达性分析
九、保障措施
第三节 西部地区环境承载力
一、环境承栽力的概念
二、环境承载力的特征
三、环境承载力定量化方法--指数评价法
四、西部地区环境承载力现状
第四节 环境承载力案例分析
一、环境现状
二、污染物排放现状
三、乌兰察布市开展减排的有利不利因素
四、环境目标
五、减排目标
六、减排规划技术
七、污染物减排的技术路线与步骤
八、减排采用的模型与方法
九、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十、减排方案及目标可达性分析
十一、保障措施
第六章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生态文明及其指标体系的提出背景
一、全球及中国大背景
二、西部地区自身特殊背景
第二节 指标体系
一、指韦示
二、指标体系
第三节 国内外生态文明相关的指标体系研究
一、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二、生态文明相关的指标体系
第四节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一、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
二、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
三、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
四、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
五、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第七章 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
第一节 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
第二节 相对差距和法
第三节 TOPSIS法
第四节 人工神经网络法
第五节 蒙特卡罗模拟综合评价法
第六节 模糊综合评判法
第七节 因子分析法
第八节 功效函数法
第九节 德尔菲法
第十节 灰色层次分析法
第十一节 灰色聚类法
第十二节 灰色局势决策法
第十三节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
第十四节 主成分分析法
第八章 西部生态文明评价指标和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西部生态文明指标的筛选
第二节 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分析
一、构建递阶层次结构
二、建立判断矩阵
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四、计算权重及排序
第三节 西部基准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及指标值的建立
第四节 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评价
一、西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一
二、确定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值的主要依据
三、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及结果
第五节 目标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及指标值的建立
第六节 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的确立
第九章 与东部地区生态文明指标的对比
第一节 洞头基本概况
一、水文
二、自然资源禀赋
三、环境质量现状
四、社会经济现况
第二节 洞头县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承载能力分析
一、洞头建设生态文明的优势条件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 洞头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阶段及其目标
二、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考核指标
第四节 建设任务及可达性分析
一、产业发展规划
二、污染防治规划
三、节能减排规划
四、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五、海洋生态文化培育
六、规划指标可达性分析
第五节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二、社会效益分析
三、生态效益分析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第六节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政策法律保障
二、组织保障
三、资金保障
四、实施手段与技术保障
五、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
六、技术和文化保障
第十章 西部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特点分析及未来展望
第一节 本书所建立西部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特点
第二节 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目前的热点问题及指标体系的相关发展趋势
一、产业转移问题
二、劳动力问题
三、对政府本身的考核指标
第三节 西部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的未来展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