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
魏特琳传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编《魏特琳传》一书描写了一些日本妇女活动家在魏特琳精神的感召下,通过访问南京和搜集幸存者的证言,来教育日本人民的活动。这些努力同日本国内充满否定南京大屠杀的氛围形成了一个对比,日本国内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和历史修正主义者拒绝承认甚至不愿了解南京大屠杀的事实。现在,一些日本政治家,比如现任东京都知事,一直鼓吹南京大屠杀是“虚构”,今年早些时候,日本民族主义者甚至在大阪一个政府管理的场所里举行一个公开集会,这个集会获得了政府官员的同意,在这次集会上,他们公开宣称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
圣经故事(英)玛丽·巴切勒(Mary Batchelor)编著;约翰·海森绘;文洁若译《圣经》,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的一本书。它是犹太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西方的文学、艺术,尤其是中世纪的作品,很多都取材于《圣经》。《圣经》中的典故,亦在大量的西方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经典著作中被屡屡引用。正像不研究佛学就无法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一样,不知道《圣经》里都讲了些什么,都有些怎样的故事,也就无法深入了解西方文化。 《圣经》包括六十六卷历险记、历史、诗歌、书信等等,由多位不同的作者,历时数百年写成。《圣经》包括《新约》和《旧约》。《旧约》原著是用希伯来文写的,那是古代犹太人的语言。《旧约》原是犹太教的圣书,主要内容是关于世界和人类起源的故事和传说、犹太民族古代历史的宗教叙述以及他们的法典、先知书、诗歌和箴言等。《新约》原著是用希腊文写的,那是耶稣在世时,罗马帝国人人通晓的语言。《新约》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记叙了有关耶稣的历史传说、耶稣的言行、早期教会的状况、使徒们的书信和神的启示等。 我们手里的这本《圣经故事》,就是从《圣经》里面选取的,最著名和最重要的故事这里面都有。特别是经过玛丽·巴切勒先生的精心编纂,原先较为零乱的故事之间有了清晰的脉络,读来就像一部长篇小说。约翰·海森先生还为本书配了精彩的插图。 更让我们中国读者感到高兴的是,著名作家、翻译家文洁若先生,以其透彻的理解和简约、生动的译笔,使本书有了准确而优美的汉语表达。可以说,这是圣经故事迄今最好的汉语译本。
-
基督教文化学刊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编本书共分八个部分,其内容包括:法浴水风: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对话;浑元之性:基督教思想家研究;化通玄理:基督教与社会、伦理问题研究;道化常名:理论与经典读解;镜观物色:基督教文化与文学研究等等。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
-
圣经故事本社编《圣经》作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是全世界流传最广的书籍,其中的神话、历史故事及其蕴含的哲理是两千多年来人类力求索解的奥秘。作者以简洁、生动的笔触,图形并茂地把《圣经》这部影响广泛、印行最多的世界性著述的来龙去脉,如同讲故事一样介绍给读者。本书内容丰富有趣、富有文学色彩、读来津津有味。对《圣经》的内容、作者、形成时间、历史背景,以及关于耶稣的传说等均一一述及。
-
信仰的深情(美)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著;杜丽燕译本书为“光明书架神秘主义书系”之一。“神秘主义”哲学是指那些建立在某种体验之上的思想和学说。此词依体验者所处的文化、有过的经历而得到不同的指称和解释,比如“梵”、“佛性”、“基督”、“上帝”、“”酒神、“缪斯”、“自然”、“道”、“天”、“元气”、“太极”等等。这种不寻常的体验往往给体验者以极大的激发、启示、信心和灵感,由此而创造出精神上的新东西,成为艺术的、哲学的、社会的,乃至科学的新起点。释迦牟尼、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书普罗提洛、基督、奥古斯丁、艾克哈特、老子、庄子、孟子、李白等等创造出各种精神业绩,也吸引了不少研究者们的兴趣。他们从哲学、宗教、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角度来研究它,这种研究也得到全世界学术界的重视。
-
教堂尖塔(英)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著;周欣译《教堂尖塔》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第五部小说,在《蝇王》发表十年后出版。关于小说创作,戈尔丁有着他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曾经宣称:“除非你做的事是连自己都怀疑做不到或是你确信别人从未尝试过的事,否则写小说便毫无意义。我认为写两本相似的书是毫不足取的。”①然而,对于戈尔丁的这段话,我们不应该片面去理解。就《教堂尖塔》中的讽刺手法,象征与意象的运用而言,这部小说与《蝇王》有着不少的相通之处。同时,戈尔丁在创作《教堂尖塔》时也的确进行了创新的尝试。与《蝇王》不同的是,《教堂尖塔》寄寓了人类寻求理想境界的希望,也揭示了一种复杂交织的生存状态,崇高的企求与丑恶的现实、向善的奋争与罪恶的欲望相互交织,剪不断,理还乱。从而极大地拓展了这部小说的容量。也许是索尔斯伯里大教堂高耸的尖塔激起了戈尔丁对于理想追求的丰富联想(戈尔丁曾任教于索尔斯伯里中学并曾提到索尔斯伯里就是《教堂尖塔》的原型),也许是教堂对于精神层面的特殊含义,戈尔丁将他第五部小说的背景放在了教堂。他通过荒诞与现实交错的画面,象征与隐喻的创作手法,揭示了人生与社会现实的多重矛盾。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一天,圣母马利亚大教堂的教长乔斯林似乎感到了主在召唤,要他为了主的荣光去建造一座四百英尺高的尖塔。他不顾教士们的反对,对于营造商罗杰·梅森的忠告充耳不闻,在没有地基的情况下硬逼着罗杰·梅森和工人们往上造尖塔。随着工程的进展,教堂的负重不断增加,四根支柱不堪重负,发出可怕的呻吟(因其双关意义,译为“歌唱”)。出于无奈,在完成了尖塔下层的塔之后,工人们只好造了一座小丑帽一般的尖塔。尖塔内层是八角木架,外层是薄石块,石块用钢缆绷紧。即使如此,固定尖塔外层石块的钢缆还是断裂了。石块碎裂,像飞弹似的落下,内层的八角木架也倾斜了,无力地靠在护墙上。由于失败和四面受敌,也由于病痛的折磨,乔斯林在病榻上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乔斯林对于理想的追求,对于现实的无知,小说中滑稽而又充满悲剧性的氛围,使《教堂尖塔》充满了强烈的讽刺色彩。从这一意义上看,乔斯林与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不无相通之处,区别仅在于乔斯林的“执迷不悟”。无论在旁人的心目中他是多么的幼稚可笑,无论反对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乔斯林都在努力追求着自己的目标。无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是多么的遥远,他那纯真的信念都在强有力地激励着他,克服一切困难,让尖塔高耸在教堂顶上。然而,乔斯林对于建筑一无所知,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他天真地认为:只要“虔诚”,只要有着“意志”,其它一切问题都不在话下。在这里,戈尔丁有意打乱了现实与想象的界限,取得了戏剧性讽刺(DramaticIrony)的效果,折射出乔斯林在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中所处的困境。当乔斯林充满激情地向周围的人们宣扬主的意志,盛赞即将拔地而起的、雄伟的尖塔时,他在教士及建筑工人的心目中却显得愚钝透顶。营造商罗杰·梅森费尽唇舌地向乔林解释建筑学上的原理,最终却发现自己是在对牛弹琴。乔斯林既听不懂,也不愿听,死抱着他那不切实际的观念,令罗杰·梅森既惶惑又恼怒。没有地就无法建筑,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乔斯林却总是满不在乎地宣称“主会赐予的”。随着教堂负重的增加,四根石柱被压得发出了可怕的呻吟,望弥撒的人们也因此而纷纷逃离。然而,在乔斯林的心目中,这可怕的呻吟却是赞美主的“歌唱”引自CharlesTyzack先生电子邮件。。尖塔撕裂,碎石横飞,八角木架倾斜,他却寄希望于主教送来的“神钉”,然而他所翘首以待的“神钉”却无法使尖塔复原。《教堂尖塔》强烈的讽刺色彩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造尖塔是为主的荣光,而乔斯林请来造尖塔的人是一群异教徒,他们把教堂搅得乌烟瘴气。在这里,戈尔丁似乎是在影射一种信仰的危机。求助于异教徒,本身就是一种命运的嘲弄。乔斯林自以为是心地纯洁的,却又抑制不住对古迪的欲望。在古迪临盆之际,他想去帮助,却使得古迪惊恐万状,以为乔斯林是来谴责她与罗杰的私通行为的,因此在痛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一命归天。乔斯林一向鄙视以美色换取国王青睐的姨妈艾莉森夫人,却又不断从她那儿获取资助建造尖塔。更具刺意味的是:他的教长职位也是因为艾莉森夫人取悦了国王之后才得到的。事实上,尽管乔斯林虔诚地寻求着理想和爱,却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肮脏,也无法摆脱现实生活中的污浊。在这一问题上,戈尔丁表现出了他独特的洞察力。
-
早期西方传教士与北京余三乐著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本书以北京西方传教士墓地为线索,通过对一些墓主生平故事的叙述,论述了从明万历到清乾隆二百年间在北京发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事实和耶稣会士所起的作用和贡献。
-
天风甘雨刘华俊编本书内容包括:短笛之旅、学者,首先是革命者、壮怀激烈忆当年、漫画立人、一个宠辱不惊的人、文如其人,名如其人等。
-
俄国东正教会与国家傅树政,雷丽平著《俄国东正教会与国家(1917~1945)》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纪实史学丛书”系列中的一本。书中第一章简述东正教于988年传入俄罗斯近千年的历史沿革;第二、三、四章叙述1917年十月革命后早期苏维埃国家对东正教的极左政策及各项大规模镇压措施:没收教会珍宝赈灾、镇压教民的舒亚事件、审讯大牧首吉洪、瓦解教会组织、东正教会内部左中右集团的分裂与夺权斗争;第五、六章叙述斯大林时代继续沿用的极左宗
-
神学的灵泉(英)安德鲁·洛思(Andrew Louth)著;孙毅,游冠辉译这本书的目的是勾画出教父时代神秘学发展的轮廓,所涉及的时代一直延续到公元五世纪晚期亚略巴古提的狄奥尼修斯。正像神学的其他领域一样,这段时期也是神秘神学的形成期。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形成——神秘神学相对来说较少会被这样误解,但在教父们试图理解灵魂与上帝之关系所作的开创性努力中,确实呈现出一个让后来的神学家都会引为前提的思想的基本模式。因此对教父神秘神学的研究既有其自身内在的旨趣,同时对所有基督教神秘主义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本书还将主要考察和阐释不同哲学家、神学家及以相关隐修者的思想意旨。本书所涉及的历史时期是基督教神学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深感神秘神学思想对于整个基督教神学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说,教义不过是对信仰者这种神秘思想体验和经历的一种表达和固定。“神秘主义”哲学是指那些建立在某种体验之上的思想和学说。此词信体验者所处的文化、有过的经历而得到不同的指标和解释,比如“梵”,“佛性”、“基督”、“上帝”、“酒神”、“缪斯”、“自然”、“道”、“天”、“元气”、“太极”等等。这种不寻常的体验往往给体验者以极大的激发、启示、信心和灵感,由此而创造出精神上的新东西,成为艺术的、哲学的、社会的,及至科学的新起点。释迦牟尼、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普罗提洛、基督、奥古斯丁、艾克哈特、老子、庄子、孟子、李白等等创造出各种精神业绩,也吸引了不少研究者们的兴趣。他们从哲学、宗教、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角度来研究它,这种研究也得到全世界学术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