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
处境基督论赵敦华,杨克勤,[美] 吉恩·格林 等 编;段素革 译《处境基督论(语境、天道和人性)/北京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系列》从“视域的碰撞”“经文的探索”等角度对基督进行探讨。尽管基督论作为从全球基督教的观点革新神学的一个起点可能是有前景的,它同样提出了某些特殊的挑战。早期教会历史的研究者会想起基督徒曾用了几百年的时间来讨论言说耶稣及其与神的关系的方式,恰当的或成问题的。在这个过程中,这些讨论的遗产不断得到增长,结果是对基督论的信条式处理的历史加长久,也比对任何其他教义的信条式处理都具体和明确。
-
东方之旅(美)柏理安 著这是世界历史最伟大的交汇之一: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欧洲传教士在近代首次直面中国文化。柏理安探索了这一“东方之旅”,他重新回溯了从葡萄牙航行到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走过的道路。这些传教士们相信,仅仅凭着坚定的信念和神的帮助,他们就能将中国人变成基督徒。此书以将耶稣会传教士视为文化使者的视角,展示了这些欧洲传教士当初是如何付出极大的努力学习汉语和中国思想,从而将罗马天主教翻译到中国文化的框架之中并最终俘获基督徒的。这部关于自1579年到基督教被禁止的1724年间耶稣会传教活动的首部叙事史,也是首先使用在里斯本和罗马发现的大量相关文献的一部作品。这个故事跨越几个大陆并穿越几个世纪,揭示出真正的东西方早期碰撞中政治、文化、科学、语言学及宗教因素交织的复杂性。
-
心灵牧歌 四福音书 鉴赏大全王汉川 著本书虽以《四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命名,实则包括了有《新约》“历史书”之称的《使徒行传》、“保罗书信”(《罗马书》《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后书》《加拉太书》《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帖撒罗尼迦前书》《帖撒罗尼迦后书》《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腓利门书》)、“其他使徒书信”(《希伯来书》《雅各书》《彼得前书》《彼得后书》《约翰一书》《约翰二书》《约翰三书》《犹大书》)和有“预言书”之称的《启示录》,合计二十七部经卷;每部经卷,前有译者的“概说”,后有经卷文本的译文,并辅之以详细的页下注和独立成编的“《新约》简明百科辞典”,以方便读者阅读和查找;本书文前配有彩色印刷的“《新约》地图精选”,书末附有“《新约》百科图表、地图、插图和照片资料”索引,涵盖了耶稣的生平与神迹,《新约》涉及的度量衡、货币单位、植物、动物、人名地名和专有名词新旧译名对照表,保罗生平和书信大事年表和主要参考书目等,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新约》“百科全书”。本书分上中下三册,文前有《新约》彩色地图23张,书后附赠由德国著名艺术家创作的《圣经插图》64幅组成的小画册。
-
论灵魂及其起源奥古斯丁 著奥古斯丁是西方思想的伟大探索者,他不仅以《忏悔录》震撼了西方历史的心脏,还用许多其他文字拓展了人对自我、世界和上帝的知识。《论灵魂及其起源》就是这样的作品。该书预示了古典希腊灵魂论向现代人论的转向,编入其中的另一重要作品《论基督教教义》,则可视为奥古斯丁所有作品的总纲。
-
圣灵降临的叙事刘小枫《圣灵降临的叙事》是著名学者刘小枫关于神学思想的论文集。全书包括四大篇文章:《汉语神学与历史哲学》旨在探讨现代性问题中汉语神学的可能性,尤其尝试重新理解汉语思想界过去对基督教与中国之关系的理解。《圣灵降临的叙事》的主题是论俄国思想家梅烈日柯夫斯基的象征主义。《“浪漫的”福音书中的“我口渴”》和《现代语境中的信仰辩难》篇幅相对较小,也都是关于基督教神学的相关论述。《圣灵降临的叙事》一书中的这四篇关于基督神学的论文,构成了刘小枫的汉语神学四论。
-
杭州基督教简史陈伟 著杭州是中国基督教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基督教事业在中国开创zui早的城市之一。特别是近代以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国门洞开,大量西方传教士进入杭州,他们一边传教,一边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教育、医学带入杭州,客观上对杭州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全景式展现了1858—2011年百余年基督教新教各个领域在杭州的发展情况,所有史料均基于作者在杭州思澄堂的实际工作积累、相关资料查阅以及对一些老牧师、老信徒的采访。书中并未避讳“文ge”时期,并随文附有大量老照片,以期让读者更真切地了解杭州基督教史。
-
世俗时代(加拿大)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生活在世俗时代意味着什么?几乎所有人(至少是西方人)都会同意我们活在世俗时代。而且在过去几个世纪,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在这本对于我们的时代具有定义性的巨著中,泰勒探讨了这个问题。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我们究竟是如何从一个不可能不信仰上帝的社会,走向一个即便对最坚定的信仰者来说,信仰也只是诸多选择之一的社会?在这些问题上,泰勒一直是最具洞见的思想家之一。他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视角。他考察了现代性的世俗化面向在“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发展。事实上,他所描述的不是一个单一的、连续的转变,而是一系列新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早期的宗教生活形式逐渐消融或不再稳定,新的形式被创造出来。在此我们看到,今天的世俗世界不再由宗教的缺席来刻画——尽管在一些社会宗教信仰和实践出现了显著衰退——而是由(宗教的、灵性的、反宗教的)新选择的持续增加来刻画,个人和群体根据这些新选择来理解他们的生活并塑造他们的灵性渴望。在这本书中,查尔斯·泰勒试图把握世俗时代对这个世界而言意味着什么,包括它所鼓励的集体宗教生活的新形式,以及由这种大规模的动员趋势所滋生的暴力。这本书既及时又恒久。
-
传承文化见证文明潘兴旺 编浙江省基督教**和浙江神学院举办第17次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以《传承文化见证文明:基督教中国化论文集》为主题,试想基督教在文化建设中要发挥正能量,传承文化是艰辛任务、中国人的责任,见证文明是生命流露、基督徒的使命。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是以文化人的成果,是体现社会进步,具体到每个人学识修养、道德水准、品格素质、精神气质等,文明的渴望是我们的共同努力;传承文化、见证文明,需要全社会参与和担当,需要不断地发展创新,文化文明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与时俱进;基督教与中华优秀文化的关系,取不悖而相和相融之角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基因的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理论体系,天地同心,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同舟共济,为缔造中国文明服务。
-
基督宗教研究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宗教慈善与社会关爱唐晓峰,姜宗强,郑哪哒 编《宗教慈善与社会关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丛书》是精选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宗教》杂志社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温州柳市调研基地协办,温州基督教会柳市堂慈善基金会承办的“宗教慈善与社会关爱”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汇编而成。作者既包括内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等研究院所、高等学府的专家学者,也包括香港的专家学者。内容涉及宗教慈善的社会作用、宗教慈善的信仰动力、宗教慈善的经典依据、宗教慈善在社会实践中具体操作等诸多方面,《宗教慈善与社会关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丛书》的探讨将为进一步推进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打开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