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漠甘泉[美] 考门夫人 著;规文 译
在考门先生与疾病斗争期间,考门夫人开始提笔写作,以日记形式记录二人的在这个艰难时期的心灵感悟和真实体验,该书以日记形式书写,一天一篇,一天一个感悟。内文主要以《圣经》为依据,也引入了其他神学著作中的段句,并结合夫妻二人的见证和修养生活,对《圣经》中某些经文展开了非常深入的阐释。教导人们如何通过阅读圣经聆听“神”的话语并明白“神”的旨意。该祈祷书,於基督教世界里被誉为“一座支取不尽的心灵宝库,一泓鲜活的甜美的生命甘泉”。
-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美] 罗杰·奥尔森(Olson R.) 著;游冠辉,孙毅 编;吴瑞诚,徐成德 译《基督教文化译丛:基督教神学思想史》讲述的是上帝的救恩故事,这个故事充满跌宕起伏的情节、趣味盎然的人物和激动人心的观念。奥尔森将两千年的神学思想史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在神学思想史领域立下了一块丰碑。《基督教文化译丛:基督教神学思想史》荣获《今日基督教》杂志“2000年度好书奖”、2000年美国基督教出版联盟“神学图书金奖”,成为历史神学的通用教材。
-
基督教文化学刊宗教文化出版社 编《基督教文化学刊:移动的边界(第31辑 2014春)》是基督教文化学刊31辑。主要内容有:恶的秘密——本笃十六与时间的终结、偶像、形像与圣像、共享的更新——海德格尔、艾克哈特与神经科学、重返神学性的思考、古典主义的神话、读“经”——民国时期神学的当代意义等。
-
圣经的故事[美] 房龙 著;晏榕 译
《圣经》是人类伟大的遗产。它并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却是众多文学书、哲学书和历史书的智慧之源。
《圣经》原典的庄严神圣常使人望而生畏,而那些纷繁的人物、漫长的历史进程也令初学者难以理清头绪。但经过房龙通俗有趣的写作,这本《圣经的故事》不仅保留了《圣经》原典的精神,也使更多人感受到了《圣经》的无穷魅力。 -
中国基督教史罗伟虹 编《中国基督教(新教)史》对基督教传人中国近200年(1807-2002)的历史进行认真梳理,按发展阶段分为清末、民国、社会主义三个历史时期,以丰富的资料,介绍基督教在华的发展历程。包括西方各国早期来华传教差会传教范围的扩大、传教方式的多样;不同教派的传教特点;有关传教士的经历及贡献;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冲突与融合;20世纪以来中国基督教的自立和本土化过程;基督教社会文化事业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客观评述基督教在中国近现代社会中的各种作用。《中国基督教(新教)史》尤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动因、艰难历程、取得成效给予积极评价,对其缺憾作实事求是的历史分析,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督教的发展作了全面介绍。
-
基督教研究方法论陈俊伟 编《基督教研究方法论》的一大特色是老将、新秀连手。作者群中有五位担任过美国等地华文神学院院长,有多年从事神学教育经验的老将,深知如何引导学生进入神学研究的浩瀚人海。例如:林鸿信院长的神学研究的学术性挑战,陈俊伟院长的系统神学,赖建国院长的旧约,陈济民院长的新约,李锦伦院长的哲学与信仰,他们的大作可以坚固学生的根基,引导学生走正路,不偏左右。作者群中有年轻新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旧约分别有新秀提供新近兴起的叙述文体解经的资料,对初入门学生具有启发作用。
-
坚忍与守望蔡香玉 著
通过细致描述潮汕地区新教与天主教妇女的生活经历,将这群身份卑微的妇女置身于当时当地的社会情境中,展示了她们为自己创造经济、社会和宗教空间的自主能力。这在理论上突破了西方传教会为当地妇女赋权以及当地传统社会的反抗这一常用的二元对立的女权主义分析模式。
-
旧约导论[美] 特伦佩尔·朗文(Tremper Longman),雷蒙德·B.狄拉德(Raymond B.Dillard) 著;石松,肖军霞,于洋 译《旧约导论》作为旧约学习的经典教科书,旨在让读者读懂旧约书卷的重要资讯,并对旧约各书卷的作者、成书年代、写作背景、文学架构、神学思想以及与新约的联系等方面作出简明扼要的介绍,其中不乏对代表性批判立场的引述和介绍,还附有丰富的参考著作和学术文章。
朗文和狄拉德这两位杰出的旧约学者,都是威斯敏斯特神学院的教授。他们学养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旧约导论》是他们多年的心血结晶,它同时也在各种批判性问题的讨论上,突出了基督教新教福音派的神学观点。 -
基督教经典译丛[古罗马] 查士丁 著;张艳华 编
《基督教经典译丛(护教篇)》收集了查士丁最重要的三篇作品:《第一护教篇》、《第二护教篇》、《与特里弗的对话》。这三篇作品的翻译工作是2012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访学期间完成的,是访学的成果之一。
-
牛津通识读本[美国] 戴维·福特 著;吴周放 译
不论是对宗教信徒还是非信徒,牛津通识读本《基督教神学》都为他们提供了对当代神学核心问题的公允概述。戴维·福特提问式的叙述方式引导读者去思考作为宗教信仰之基础的那些原则:拯救在世界几大宗教中的核心地位,古代、现代以及后现代背景下的上帝观念,祈祷与敬神活动对神学提出的挑战,罪与恶的问题,等等。作者还探究了神学中体验、认识和智慧的本质,以及今人解读神学文本的恰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