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
北京基督教史杨靖筠 著;佟洵 编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北京地区基督教发展的总体脉络进行进一步梳理梳理,总结其发展规律和特征。对于史料进一步挖掘,力图将北京新教史放在整个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研究、探讨。客观地总结北京新教史的历史特点,使读者对北京基督教史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本书研究的是北京地区基督教历史,上起基督教传教士来到北京,下至21世纪初。
-
痛苦的奥秘[美] C.S.路易斯 著;林菡 译
《路易斯著作系列:痛苦的奥秘》既然上帝存在,为什么人还会遭遇痛苦?无论你持有什么样的人性哲学,当你经受痛苦时,你的人生哲学必将经受考验。C.S.路易斯用饱含同情的笔触和丰富的洞见来论述这个谜题。这是一部真正的杰作,充满了希望、智慧和对人性的真实认识。
路易斯在《路易斯著作系列:痛苦的奥秘》中,谈及有关痛苦的知性方面的问题,阐明了痛苦的与生俱来,面对此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耐心和神的关爱。 -
宗教与历史陶飞亚 编《宗教与历史:中国基督教青年学者论坛》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明清时期的天主教研究;近代基督教的人物与思想;近代以来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冲突及其在华运动;近代以来的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改良;当代基督教及其本土化;近代基督教文献。
-
基督教与20世纪中国社会姚伟钧,胡俊修 编《基督教与20世纪中国社会》梳理了从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到2000年百年来中国基督教的发展历程:在义和团的刀戈与八国联军的炮火中经历血与火的考验后,基督教开始了对自身全面的反省与改革,动荡中迎来机遇,开启了基督教传华的“黄金时代”(1901~1922);随着1922年兴起的一场反对基督教的运动——非基督教运动,基督教在华传播遭遇挫折,教会人士经过反思逐渐认识到,基督教被视为一种西方的宗教,不能很好地融入中国社会,是导致中国社会排教的重要原因,于是促进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成为这一时期的重点(1922~1937);1937年爆发的日本侵华战争,无论对中国社会还是基督教会都是一场真正的劫难,中国基督教遭遇到巨大的挫折。支持抗战成为中国基督徒的选择,大批基督徒参加到抗日战争的大潮之中(1937~1949);随着人民政权在中国大陆的建立,西方差会体制下的中国基督教传教运动终结,中国基督教开始了一个新的乐章(1949~2000)。20世纪的中国基督教有过辉煌的发展历史,也经历过种种挫折与坎坷,最终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走向了新生。
-
二十世纪神学评介葛伦斯(Stanley J.Grenz),奥尔森(Roger E.Oison) 著;刘良淑,任孝琦 译葛伦斯与奥尔森的这本神学指南兼容并蓄,描绘出一幅20世纪神学花园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缤纷画面。书中不仅介绍、评估了20世纪重要的神学家与神学思潮,同时也按照上帝的超越性与临在性这两个主题,为各位神学家与各种神学思潮定位。作者以史诗体的叙述,讲述了20世纪曲曲折折的神学故事。《基督教历史与思想译丛:二十世纪神学评介》荣获《今日基督教》杂志1993年最佳神学书籍奖。
《基督教历史与思想译丛:二十世纪神学评介》必读的理由有三个:第一,叙述了现代神学错综复杂的故事,慎思明辨,充满洞见;第二,以上帝的超越性和临在性这两个合乎圣经的辩证主题,诠释神学思潮的发展,十分有益;第三,表明福音派的神学终于瓜熟蒂落。没有任何篇幅相当的书,能将此三样优点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 -
罗马书坎伯·摩根 著;巩咏梅,于国宽 译《摩根解经丛卷:罗马书》中,保罗进行自我介绍时所用的语言直白、简洁,突出了他和福音之间的关系。每次提到收信人,他都饱含温情,这是因为整封书信主要所谈及的,都是关涉他们的灵性福祉。同时,他也开宗明义地宣告他所知道的两件事情:第一,他是站在耶稣基督所赐神的丰盛恩典与世俗世界的当务之需之间;第二,他和所有圣徒都是神的恩典与俗世之需之间,能够担当起责任的交通管道。
《摩根解经丛卷:罗马书》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安;第二部分表达他对收信人的个人关怀——即使他从未见过他们;第三部分说明写这封书信的理由。 -
中国基督教田野考察唐晓峰 编本书是对中国基督教进行概览式研究的专著,书中关注了基督教最近几年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热点问题,对基督教整体发展进行了评估及反省、对中国基督教会组织的多元存在格局及张力加以详尽解读;探讨了中国农村基督教的民间信仰化特征、中国基督教地域性差异特征及边疆少数民族的基督教信仰问题;以云南省基督教的发展为例管窥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对西藏基督宗教及中国东北的东正教现状进行了研究。
-
基督教思想评论许志伟 编
“基督教思想评论丛书”是加拿大维真学院主办的系列丛书,刊录汉语学界基督教研究前沿,是汉语基督教学界进行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平台。本辑包含文章22篇,分为“神学历史研究”、“《圣经》研究与文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国宗教研究”“书评”五个主题。
“神学历史研究”的8篇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分别讨论了爱比克泰德的神意论,尼撒贵格利的救赎观,奥古斯丁的时间观和“为恶而恶”的观念,阿奎那的本体论,马丁?路德的家庭伦理观,纽曼的历史神学以及东正教的圣徒崇敬。文章基本都能深入到神学思想史的内里,探讨非常细致。
“《圣经》研究”收录了4篇文章,涉及神权和王权问题,参孙形象问题,树意象问题,以及《圣经》在西方文学中的反映等。
“宗教文化研究”中的3篇文章,则从西梅尔、希克、普兰丁格的理论出发,讨论现代生活中宗教与社会的互动。
“中国宗教研究”也包括3篇文章,既有文学的角度,也有神学概念的角度,还包括人物研究的角度,多方面呈现基督教在中国相关问题。
《基督教思想评论(第18辑)》还收录书评4篇。 -
宗教与历史陶飞亚 编《宗教与历史:基督教与中西文化青年博士论坛》主要选自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自2010~2011年以来举办的系列讲座“基督教与中国文化青年博士论坛”的论文精选。本讲座主要邀请了国内从事基督教研究、目前崭露头角的青年博士,《宗教与历史:基督教与中西文化青年博士论坛》在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获得好评,本选题在此基础上精选出此讲座的精华内容。
-
世俗化与当代英国基督宗教孙艳燕 著;卓新平 编《宗教与文化战略丛书:世俗化与当代英国基督宗教》以英国为田野考察范围,以英国圣公会等新教教会为重点,兼及天主教和其他宗教,并对新兴宗教亦有所涉猎,其研究包括对英国教会现状的具体分析,对教会受世俗化冲击而衰落的生动描述,对世俗化形成原因及其发展变化的深入探究,对教会回应世俗化相关举措的客观说明,以及在全球视域内对英国与美国、“北方”与“南方”的冷静比较等,由此而揭示出当代英国基督宗教发展的真实状况,阐述了现代欧洲社会的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