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
基督教史[英]迪尔梅德·麦卡洛克基督教是世界上*大的宗教之一,对人类历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书不仅描述了基督教历史上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宗教组织和灵性生活,而且描述了它如何改变政治和人类社会。本书作者行文的足迹遍及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3世纪的印度、7世纪的大马士革以及20世纪的旧金山、韩国。他是“游历”最广的基督教历史学家之一,他所传达的地域感与他所传达的思想力量一样引人注目。他以不同于前人的方式介绍了基督教历史的发展。这是第一部真正的基督教全球史。
-
教牧书信注释张永信 著本书是丛书之一,是对新约《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和《提多书》的详细注释。本书特点是原文释经,可以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书卷的内容和历史时代背景。
-
基督教学术徐以骅 张庆熊 主编本书是“基督教学术”丛书之第二十五辑。本丛书由复旦大学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张庆熊教授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徐以骅教授共同主持编写。本丛书列入国家CSSCI核心来源集刊AMI入库集刊。本辑内容包括专稿、圣经与神学哲学研究、中外基督教史、历史与文献四个版块,代表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前沿水平。
-
基督教学术张庆熊 徐以骅 主编本书是“基督教学术”丛书之第二十六辑。本丛书由复旦大学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张庆熊教授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徐以骅教授共同主持编写。本丛书列入国家CSSCI核心来源集刊和AMI入库集刊。
-
俄罗斯旧礼仪派刘博玲17世纪俄国东正教会的分裂运动是俄国宗教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1653年牧首尼康对俄国东正教经书和仪式进行了重大改革,包括以三指画十字替代以前的两指画十字,以及改变了耶稣之名的书写方式等。这些改革引起了部分神职人员和广大教徒的强烈不满,最终,反对尼康改革、坚持俄国旧礼仪的信徒从统一的教会分离出来,被称为“分裂派”或“旧礼仪派”。此后各个时期,旧礼仪派信徒饱受驱逐、迫害,但没有屈从于外部的强压,反而更加坚定地维护自己的信仰,甚至不惜逃往国外,在异文化环境中按照自己的信仰方式生活。300多年过去了,这些旧信仰者仍然活跃着,作为独特的社会政治力量发挥自己的作用。得益于政府和旧礼仪派教会的共同努力,近年俄罗斯出现了旧礼仪派侨民归国潮。当今旧礼仪派主要有四大支派,信徒已经被俄罗斯政府和社会接纳、认可,依照自己的信仰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
圣经史图集本社 编This is a fascinating exploration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collection of writings in Western history. By placing the events and people described in the Bible into their social and geographic context, it seeks to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ures and illuminate a truly significant period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The book begins by looking at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Near East, showing how climatic and geographic factors helped to shape the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populations in the region. There then follows chapters on the archaeology and history of the Bible, explaining the different texts that make up the Bible and detailing the important archaeological finds that have shed light on these ancient writings. With the scene set, the book proceeds to explor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many of the key events and people described in the Bible. There are chapters on the Exodus, Solomon, King David, the prophet Elijah, Jesus's birth, ministry, and death, and much more. It ends with a look at the holy land today and a timeline showing the key events that shaped the region.
-
利玛窦入华及其它张错 主编利玛窦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中小学教科书都会提到有这么一个耶稣会士,在明末万历早间来到中国传教,同时把当时西洋的新知传入了中国。利玛尝入华作为一个代表,作为一个历史象征,反映了中西文化在16世纪接触时的互动,有碰撞,有吸纳、有排斥,还有意想不到的个人心理冲突与对文化的自我审视。本书可分为文化与文学两部分,作各在分析了利玛窦与基督文明八华的冲击之同时,亦尝试在较大的文化文本裹,看出更深广的涵面及意义。香港城市大学于1998后开始创立中国文化中心,在校长张信剧教授的策划下,以及在全校各院系群策群力的支持之下,顺利推展了一系列教学新猷,如网络教学、中国文化与艺术示范讲座、文化古迹考察等等。为了举辨文化讲座我们尽量网罗海内外的硕学名儒,到城市大学来,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与大学生探讨各个学术领域的新知。这些从不同学术领域探讨中国文化的讲辞.凝聚了讲吝几十车研探的心得,用浅易明白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但是大学生踏上学术道路之门径,也是一般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方便法门。有鉴于此,我们推出这一套“中国文化中心讲座系列”,盼能为中国文化的创新尽点绵薄之力,也希望能够教学相长,一同开创中国文化的未来。
-
基督教与儒家田薇本书以基督教和儒家为研究对象,在形而上学的层面上将二者作为两种“范型”纳入“宗教 性生存伦理”的框架内,视为“同”一种宗教性生存伦理,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思路和模式。“宗 教性生存伦理”的观念指向以**性为根据、以**性为取向的人类普遍性本源性的价值生存 秩序。以此为观念视阈,本书立足于基督教《圣经》及其现代神学的发展,依据儒家“四书”兼及 其他思想文本,重新阐释了一系列基本而重要的话题: 基督教的上帝观和儒家的天命观、基督教 的罪性论和儒家的善性论、基督教的他力救赎论和儒家的自力修养论、基督教的神爱观和儒家 的仁爱观、基督教的永生盼望和儒家的不朽追求。
-
圣经文学研究梁工,程小娟 编本辑特设“使徒保罗研究”专栏,意在推动学术界和读书界对于保罗的深度理解和认知。随后的“多样性**研究”栏目收入观点及方法互异的三篇文章:首先追踪余莲秀的学术名著《夏娃可怜的被遗弃的女儿们》,辨析作者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概念,针对将女性呈现为“恶的象征”的四篇**文本,着眼于古代以色列生产方式,深刻剖析出那些文本赖以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随后,《(弥迦书)6:9-16的文类研究》对传统形式批评学的**编撰观发出质疑,主张**的形成过程本质上是律法传统、先知传统和智慧传统相互影响、彼此融合的过程。末篇文章则以再现《***》22:1-14的绘画作品为例,提出基督教与犹太教艺术家对“祭献以撒”的诠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围绕着“**汉译与传播”的话题,本辑推出两篇“细究精研、以小见大”的论述。一篇从副文本视角考察了美国浸信会传教士怜为仁的三部**汉译本,另一篇则利用美国**公会档案等史料,探究其首任驻华经理葛立克的**经营策略,揭示出美国**公会入华初期在分发**事工中呈现的务实之风。英国近代诗人弥尔顿以其改写**元典的三大史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而名垂史册,以致沉思他再现**原型的经验和技巧,成为后世学者津津乐道而长盛不衰的学术议题。本辑特意奉献出两篇这类作品,供读者参考。
-
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霍桑(Gerald F. Hawthorne, Ph.D.)、马挺(Ralph P. Martin, Ph.D.) 主编《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以一本书的篇幅,纳入当代保罗学术研究的精华,神学、文学、背景资料,一应俱全,同时,兼顾保罗神学重要主题的深度(例如:律法、复活、神的儿子)、广度(例如:基督论、末世论、基督之死)、诠释方法(例如:修辞批判学、用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保罗书信)、背景资料(例如:启示论、希腊化主义、昆兰文献),以及保罗神学与文学研究的其他主题(例如:早期大公主义、保罗神学的中心思想、继包珥之后研究保罗的学者)。此外,《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精选两百则以上与保罗书信、保罗神学有关的关键字词,由近二十年来受重视的福音派圣经学者们分别撰专文介绍,不但针对保罗各卷书信有详尽的剖析,也涵盖了大家所关心的重要议题,例如:“称义”“保罗新释”“圣灵的恩赐”“宣教”“教会论”等等;更特别的是,许多和信徒生命成长息息相关的主题,如:“保罗的心理学”“保罗的灵修学”“保罗的祷告学”“保罗的婚姻观”等等,也都罗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