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周叔伽大德文汇

周叔伽大德文汇

作者:周叔迦 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01

ISBN:9787508066844

定价:¥7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周叔迦大德生平周叔迦先生(1899-1970),现代著名佛教居士、佛教学者、佛教活动家、佛教教育家。原名明夔,字子和。笔名云音、演济、沧衍、水月光。安徽至德(今东至县)人。上海同济大学工科肄业。因偶遇佛门大德,发心学佛。1927年隐居青岛,潜心研读佛教三藏,深有自得。1929年在青岛创办佛学研究社。1930年到北平,历任北京、清华、中国、辅仁、中法、民国等大学教席,讲授佛学。1940年于北平创办中国佛教学院,任院长。翌年成立中国佛学研究会,主编《微妙声》和《佛学月刊》等六种佛教刊物。1953年参与推动成立中国佛教协会。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教务长、副院长,长年主持中国佛学院工作,致力于佛教教育,讲说不辍,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僧才。1956年印度摩诃菩提会赠予其终身会员称号。六十年代,参与北京房山石经的调查、发掘、整理、拓印,使封锢年久的佛教文物,重现于世。又担任全国石窟调查的组织领道工作,参加北京西山灵光寺佛牙舍利塔修建工程等。周叔迦先生信仰虔诚,一生从事佛教研究、佛教教育和佛教弘法三项事业,业绩显著。先生早年受过现代学校教育与学术训练,又刻苦用功,好学深思,勤于笔耕,撰写了大量著作,其内容涉及中印佛教史、中国佛教宗派、佛教教理、唯识学与因明学、佛典考证与研究、佛教仪轨与制度、佛教人物和佛教修持等。这是我国佛教研究的重大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本书是周叔迦先生各种著作的精选集。
作者简介
  王志远,字正斋,号沛溪。祖籍山东省海阳市盘石镇佐定山城。1948年农历四月十五日生于北京。文学博士、哲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室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宗教学系客座教授、中国佛学院客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宗教艺术史》主持人、北京大通智胜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担任绍兴会稽山兜率天宫景区、上海金山东林寺景区、广西上林金莲湖金珂玄雷景区等处的总策划设计师。少年时代,书法绘画分别受教于中央文史馆馆员书法家彭八百和北京画院院长国画家王雪涛。1993年后,为各地著名佛寺题写楹联匾额,书法作品被海内外多处收藏,多次发表并收入书法集。曾主办《中日佛教书画大展》,《首届中国宗教书画巡回展》。以“今世达摩”美名享誉各界,中国艺术家联盟网列入名家栏目,设立书画艺术馆。2008-2011年出任中华佛教文化院副主席、《宗风》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华佛教宗风论坛”秘书长、中国书画禅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海阳市沛溪书院院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高级研修中心主任。
目录
法苑丛谈
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一、三门殿
二、天王殿
三、大雄宝殿
四、观音殿(又名大悲坛)
五、地藏殿
六、伽蓝殿
七、祖师殿
八、罗汉堂
九、诸菩萨像
十、几种造像的方法
佛教的制度
一、四众弟子
二、寺院制度
三、管理制度
佛教的仪式
一、日常行事
二、节日活动
三、忏法与打七
四、重要佛事
佛教的胜迹
一、名山
二、祖庭
佛教文化艺术
一、佛画
二、版刻
三、大藏经
四、寺塔
五、石窟
六、金石文物
七、佛曲
八、变文宝卷
漫谈佛画
一、佛画的起源
二、佛画的目的
三、佛画的种类
四、绘曼荼罗的轨则
漫谈大藏经
一、汉文大藏经
二、少数民族语文大藏经
漫谈变文的起源
漫谈罗汉
一、十六罗汉
二、十八罗汉
三、五百罗汉
漫谈汉族僧服八宗概要
绪说
第一章 中观宗
第一节略史
第二节诸法实相
第三节佛性
第四节一乘
第五节涅槃
第六节〓二谛
第七节八不
第八节二智
第九节十喻
第十节判教
第二章 瑜伽宗
第十一节略史
第十二节二无我
第十三节阿赖耶识
第十四节末那识
第十五节意识与前五识
第十六节五位百法
第十七节三自性与五法
第十八节六种住与五位
第十九节唯识观
第二十节三时教
第三章 天台宗
第二十一节略史
第二十二节天台宗思想的渊源
第二十三节一念三千
第二十四节三止三观
第二十五节十法成乘
第二十六节止观十境
第二十七节性善性恶
第二十八节无情有佛性
第二十九节五时八教
第三十节四教行位
第四章 贤首宗
第三十一节略史
第三十二节四法界
第三十三节十玄门
第三十四节六相
第三十五节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六节五教
第三十七节五教断惑
第五章 禅宗
第三十八节略史
第三十九节菩提达磨的禅法
第四十节五祖相承
第四十一节牛头宗
第四十二节五祖门下十子
第四十三节北宗
第四十四节南宗
第四十五节荷泽宗
第四十六节青原系
第四十七节南岳系
第四十八节沩仰宗
第四十九节曹洞宗
第五十节临济宗
第五十一节云门宗
第五十二节法眼宗
第五十三节黄龙派
第五十四节杨歧派
第五十五节大慧派
第五十六节虎丘派
第五十七节曹洞宗的默照禅
第六章 真言宗
第五十八节略史
第五十九节即身成佛
第六十节声字实相
第六十一节真言行仪
第六十二节阿字观
第六十三节真言行位
第六十四节真言教典
第七章 净土宗
第六十五节略史
第六十六节净业正因
第六十七节持名念佛
第六十八节观相念佛
第六十九节实相念佛
第七十节五念十念
第七十一节九品往生
第八章 律宗
第七十二节略史
第七十三节戒学
第七十四节止持
第七十五节作持
第七十六节菩萨戒佛经研究法
《般若经》之研究法
绪说
一、讽诵经本
二、研读疏记
《华严经》之研究法
绪说
第一,讽读经文
第二,探寻纲宗
第三,分品研究
第四,综习全经
第五,参考众籍
方等五经之研究法
绪说
一、大宝积经
二、大集经
三、维摩经
四、思益经
五、圆觉经
《法华经》之研究法
绪言
第一,讽读经文
第二,精思西土论轨
第三,阅览东土古经疏记
第四,分宗研究
法相五经之研究法
绪说
一、大法鼓经
二、胜鬘经
三、楞伽经
四、解深密经
五、密严经
涅槃三经之研究法
一、遗教经
二、金光明经
三、大般涅槃经
净土经典研究法
绪说
一、信愿门
二、持名门
三、观相门
四、实相门
大乘律之研究法
绪说
经本
疏记
阿含经研究法与禅观
一、阿含经
二、阿含经研究法
三、小乘之禅观
行深般若的第一步
一、所修一切智相
二、所修道相智相
三、所修一切相智相
佛教两大定律
第一章 因果循环律
第二章 不生不灭律唯识研究
一百法
二心法与心所有法的关系
三五蕴与百法的关系
四八识万法的体性
五识有四分
六阿赖耶识的异名
七阿赖耶识的四分
八阿赖耶识的能力不灭
九物质是什么
十四缘
十一十二因缘
十二名言的熏习
十三唯识学的宇宙观
十四佛性
十五烦恼障同所知障
十六正行唯识和预备
十七六度
十八十地
十九三学
二十佛果
二十一真谛的唯识哲学观
二十二天台宗、贤首宗与唯识哲学的比较
二十三禅宗、净土宗、密宗、律宗与唯识之比较虫叶集
药师如来与念佛法门的关系
现代佛教中评论的总评
第一章 显密之争
第二章 大小乘之争
第三章 性相之争
第四章 禅教净之争
文学家如何能得应有之佛教常识
甲经类
乙论类
谈十二因缘
佛教唯识主义
一、世间学识的错误
二、佛教的真实
三、唯识义
四、能力不灭
五、能力相摄
六、能力不生
七、结论
意志非自由非不自由
佛教的辩证法
第一二谛与三谛
第二四句例与六句例
第三六相与十玄
说禅
从佛教徒的人格说起
第一章 佛教徒的三重人格
第二章 诤友连锁
第三章 说善
第四章 说修行
第五章 明白人
三藏十二分教
第一节绪说
第二节三藏
第三节十二分教
三界
说戒
告中国佛教学院同人书
空与有
第一节绪说
第二节假名
第三节体用名
第四节二假三假四假
人生的两大定律
绪说
第一定律
第二定律
轮回与因果修行讲话
不净观
息心
护口业
无常想
持戒
博学多闻
信心
思惟
慎口业
《心经》之真妄合解
大悲
修行的比量
慎意业
戒懈怠
辨智愚
博学
生死问题
诫劝
不害
惜时
自利与自私
厌离心
观佛
求知与力行
戒瞋
道场观
出世间心与世间心
善恶的始源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