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禅密薪传张义尚 著张义尚先生小时因为生病难治而开始寻求存活的方法。他先学武功,继而修习道家丹道,然后是自学中医;治好病后也没有停止学习和探索与健康、养生、修炼有关的内容。《禅密薪传》就是他在道家丹道有成之后,修习禅宗与密宗功夫时根据自己的感悟有选择的一些摘抄与记录,对于修习与研究丹道、禅法、密法的人来说,其价值是不言而喻。
-
梦之魂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道教在韩国孙亦平 著《道教在韩国》研究中国道教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将其置于中韩文化的交融中,用异域之眼来反观并寻找其特有的不同于中国道教的民族文化特征,从文史研究的新视野中,好地展现韩国道教内涵的丰富性与历史的复杂性。也展现出中国道教的生命力。
-
鹖冠子(先秦)鹖冠子《鹖冠子》为道家着作,战国时期楚国人鹖冠子撰。鹖冠子姓氏不详,长期隐居深山,以鹖的羽毛制成帽子,戴在头上,因以为号。是书保存了隋末至唐代杂家着作的原文和注解。《汉书·艺文志》载《鹖冠子》一篇,《隋书,经籍志》载《鹖冠子》三卷,唐韩愈日十六篇,北宋陆佃为《鹖冠子》作注(三卷十九篇)。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存《鹖冠子》卷第1的第5篇《环流》(半篇)、第六篇《道端》、第七篇《近迭》,卷子装,长三点三二米,每行十七字,共存一百八十七行,纸张为硬黄纸,有界行,文中遇到“民”字皆缺末笔。在卷末空一行,顶格题:“鹖冠子卷第1”,又空一行顶格题:“大唐贞观三年五月勘校定毕”。卷末钤有“万福麟印”印记(万福麟,一九三〇年为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一九八八年经黑龙江省文物部门鉴定为唐写本。唐人写经,能够流存下来的已非常稀少。其书字体、版式、纸张(硬黄纸)、装帧等均具有唐人写经特点。此书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实属罕见,弥足珍贵,对研究我国古代道家哲学思想和校勘学、版本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道教在日本孙亦平 著《道教在日本》作者孙亦平教授着眼于探讨不同民族文化在与道教接触、受容及发生冲突摩擦的过程中,对道教的不同选择,并以此来说明道教如何潜移默化地在韩日民族文化中传播。这种从不同民族文化对道教的接受、拒斥态度为突破口,来显现道教在韩国、日本走过的不同历史发展之路,既有益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道教的丰富内涵,也有助于我们把握日本道教、韩国道教的文化特征,还有利于我们通过对东亚地区的中日韩三国的民族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来加深对整个东亚道教的认识,从而为当代东亚文化建设提供一种可据参考的思想资源。
-
老子章句浅释刘瑞符 著《老子章句浅释》,台湾刘瑞符先生著。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是道家,道家的代表作即为《老子》,故历代注释、解读、研究《老子》之作,不绝如缕。尽管如此,本书亦有其独到之处。它把《老子》的内容概括为两大项:一为讲自然之道者,一为讲人为何法此自然之道。作者据此体例,加以撰述,对于读者认识自然之道及其可以其为法之义,当能有所助益。 作者研读《老子》多年,取精用弘,功力颇深,是一部较好的学术著作。
-
道教与节日韩雷 著;刘仲宇,吉宏忠 编《道教与节日/上海城隍庙·现代视野中的道教丛书(第二辑)》梳理中国传统节日与道教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传统节日进行深度解读。道教与节日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节日直接来源于道教本身,二是原本的民间节日被道教所渗透。同时,作者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对民间节日所承载的知识谱系、其所蕴含的宗教意味,进行了分析。
-
道教精粹吴信如 编《道教精粹(套装上下册)》收录了我国道教两千年以来的重要经典、注释和道教论文,如对《阴符经》、《胎息经》、《黄庭经》、《悟真篇》、《入药镜》、《性命圭旨》、《愚鼓词》等经典的注释讲解,以及《道教概述》、《道藏分类法》、《道藏编目》等重要的道教学术论文。
-
道像庄严王宜峨 著“蓬瀛仙馆道教文化丛书艺术精华系列”前面三册《卧游仙云》《玉宇琼楼》《陶铸永恒》,分别介绍了文人画与神仙世界、道教建筑艺术、道教神仙造像等艺术特点和其成就。《道像庄严:壁画水陆画版画的神仙世界》着重介绍道教壁画、水陆画和木版画诸方面的特点和艺术成就。道教创立后充分发挥了壁画宣教弘教的作用,画史上许多著名画家都从事过相关的创作和绘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成就辉煌的艺术珍品。道教的水陆画是法事活动中的重要法物,它是供奉于法坛上可以移动的神像,起着替代寺观殿堂内造像的作用。版画是与雕版印刷同时出现的一种绘画艺术。宋元以后关于道教的版画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非常生动,包括扉画、插图、民间神祃等等,深受人民群众的喜好。画册在时间跨度上,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明清时期。通过本图册,广大读者可以对道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影响之“广”和“深”,有一个更深切的体会。该画册与系列中另外三个分册完整地表现了道教与道教艺术的密切关系,同时为我们研究道教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实证。画册图像资料丰富、全面,作者对图像内容的描述详尽、且脉络清晰,兼具学术和收藏价值。
-
老子会意冯国栋 著《老子会意》突破了传统书籍常用的直译和注解的方法,而借鉴了“意译”的手段,力求“知味”、“会意”。通过修复前提,理顺逻辑,来让现代读者真正领会《老子》一书所传递的深层次信息。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加真切的把握住老子思想数千年的传承,《老子会意》摘引了一些中国古代的奏章、政论、诏书,或者是书信,从中把握老子治国思想在后世的历史脉络。《老子会意》既深耕于中国哲学,同时又积借鉴比较西方现代哲学的诸多论点,在比较中让读者领会《老子》的精髓及其对西方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