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清虚集陈耀庭《道教与宗教文化论丛:清虚集》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僧宝正续传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宋)祖琇 (清)自融 撰,性磊 补辑,吕有祥 点校《僧宝正续传》七卷,宋祖琇撰,辑录宋代禅林名僧三十人传记语要,于每一传之后附“赞语”。《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十五卷,清朝自融撰,性磊补辑,收集南宋建炎元年(1127)至明末永历元年(1647),凡五百二十一年之间,九十七位著名禅僧传记。亦于每一传之后附“赞语”。 以上二书,内容上与其他宋明时期的禅宗史料相互印证补益,二书合刊出版,《僧宝传》这一体例的禅书就完善了。弥补了禅宗其他《僧传》《灯录》或偏重记事或偏重记言之不足,是考察和研究中国北宋末至明末禅宗历史和思想的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真诰[梁] 陶弘景 著暂缺简介...
-
长春观丛谈孙君恒 编暂缺简介...
-
太平经袁行霈 著《太平经》又称《太平清领书》,是中国道教早期的重要经典之一。《太平经》内容博大,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太平经》在道教中有重要地位,对道教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汉末太平道的主要经典,被视为传达天命的谶书,构成道经“三洞四辅”中的太平部,辑入历代道藏。《太平经》之作,其初衷是为了表达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底层群众的基本诉求;向当朝统治阶级进献经国之方;并试图利用天谴和神谶迫使统治者改弦易辙,奉行天道,遏抑豪强外戚,敦孝劝善,重生乐生,从而消除矛盾,实现天下太平,王室中兴。本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系列之一,介绍了《太平经》的相关知识。
-
太平经袁行霈 著《太平经》又称《太平清领书》,是中国道教早期的重要经典之一。《太平经》内容博大,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太平经》在道教中有重要地位,对道教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汉末太平道的主要经典,被视为传达天命的谶书,构成道经“三洞四辅”中的太平部,辑入历代道藏。《太平经》之作,其初衷是为了表达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底层群众的基本诉求;向当朝统治阶级进献经国之方;并试图利用天谴和神谶迫使统治者改弦易辙,奉行天道,遏抑豪强外戚,敦孝劝善,重生乐生,从而消除矛盾,实现天下太平,王室中兴。本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系列之一,是对《太平经》的解读。本书为精装版。
-
中国古代道教管理法律制度研究张亦,徐刚,段治民,刁穗 著本书试图通过梳理历代道教管理法律规范文本,在把握古代道教管理法律制度的整体特点的基础上,对不同朝代道教管理规范作具体的研究和比较,以期为进一步探讨道教与王权的关系,道教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供有益的视角。
-
耽玄与尘居程乐松 著以经典解读和观念诠释为基本进路的思想史研究,与围绕信仰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展开的社会史研究可以被视作宗教历史研究的两个支点。信仰从来都是一体两面的:始终关切超越的旨趣必然使得信仰以某种思想或观念的方式否定或疏离日常生活和世俗世界,确立独特的宇宙秩序与信仰价值;与之相对,信仰实践的展开又是与日常生活须臾不离的,从现实的意义上说,一种纯粹且脱离了世俗生活的信仰是难以想象的。就道教而言,修真登仙的玄思与禳灾祈福的实践是不可分割的,科仪戒律的规制与度牒帐籍的律法也是并行不悖的。如果要尝试理解某一个历史时期中的道教信仰,就需要结合其时的经典文献与社会生活。鉴此,本书以唐宋时期的道教信仰为主题,分别从隋唐时期的道教信仰思想与唐宋时期的律法及信仰关联两个视角展开专题研究,展示上述一体两面的信仰史框架。
-
道风艺韵董中基 编2019年11月,由浙江省道教协会、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古琴艺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论坛”举行。本书为2019年浙江省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的论文集汇编,主题为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道教中国化的路径,其中特别研究了道教与古琴艺术。论坛设立了“道教与传统艺术”和“道教与古琴艺术”为主题的两场分论坛,与会人士共同探讨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次论坛收到的论文,基本围绕道教与中国传统艺术来展开,力求探索进一步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道教中国化进程的可行路径。
-
唐代女道士的生命之旅贾晋华 译女道士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在唐代崛起,这在中国妇女史上前所未见。本书对唐代女道士这一群体展开完整而全面的研究。虽然中国社会的传统结构对女性不利,但她们并不是牺牲品,而是有可能成为生机勃勃的力量,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参与性别关系的重组、权力构成的交涉及社会发展的运作,唐代女道士即为这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