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李叔同说佛李叔同 著本书主要收录了弘一大师出家前后的杂记及其在各种场合所作的演讲,附录大师的格言与诗词,是一部全景展现弘一大师才情与风骨,一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通过这些杂记和演讲,弘一大师不仅向世人揭示了其与佛结缘及至出家之因缘,更是以自己的修佛心得向世人揭示出人生的真谛,其慈悲的心怀,溢于言表。除此之外,书中还配有大画家八大山人与石涛意境高远的画作,可谓文中有情,画里有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
从空性到佛性张源旺 著本书通过考察佛教思想家罗什、僧肇以及他们的思想、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演变趋势、其中的内在原因和文化背景来把握般若学向涅槃学的思想轨迹和佛教思想的中国化。本书共从以下几个个方面探讨了问题:佛教思想大家的学术成就及倾向;各自思想的演变、圣心的构建与道生佛性论;对语言采取的批判的态度、原因、意义和影响。
-
东雍解物理学中佛法智慧暂缺作者本书从科学的角度,以物理学的发展史为线索,清晰地展示了自然界的基本运行规律,进而上升到思想层面,对诸如“因果规律”“空性”“时间的本质”“时空穿越”“唯心所现”等,以及现实中存在的一系列现象和说法,提出了启发性的思考,有的是显而易见的,有的是留待世人继续思考和探索的。本书的宗旨不是为了让读者像物理学系学生一样精通物理学的各个分支,而是为了从这些物理事件和基础知识中学习物理学的核心思想。讲物理的目的是为了提炼它的价值及其具有启发性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既是科学的思想,也是哲学的思想。
-
四十二章经注疏楼宇烈 编;张景岗 校《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八大人觉经》,被称为佛遗教三经,是修学佛法的基础。《四十二章经》,一卷,包含四十二段短小经文,一般被认为是ZUI早的汉译佛经。该经文字简短而又包含了佛教修道纲领,所以长期以来普受世人重视,尤为禅宗门下所喜用。本经汉文注解现存有宋真宗《注》一卷,宋守遂《注》一卷,明了童《补注》一卷(补守遂《注》),明智旭《解》一卷,清道霈《指南》一卷,清续法《疏钞》五卷。《四十二章经注疏(附佛遗教经、八大人觉经注疏)》汇集了对这三部经的经典注疏,加以系统整理与校勘。原作者宋真宗赵恒(968-1022),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在位二十五年,为守成之主。宋真宗爱好文学,也是一名诗人,他比较著名的诗有《励学篇》、《劝学诗》以及词作《西江月》等等。守遂,宋代高僧,俗姓章,遂宁人,二十七出家。奉戒谨严,终身不服缣纩,著有《遗教经补注》《四十二章经注》《沩山警策注》等著作。智旭(1599—1655)明代高僧,净土宗九祖。字蕅益,自号八不道人,又号西有沙门。续法(1641~1728),清代华严宗高僧,华严学的中兴者。著述甚丰,有《贤首五教仪》、《圆觉析义疏》、《法界宗五祖略记》等数十种,其中以《贤首五教仪》一书ZUI为普及。
-
楞严经文句[明] 智旭 著;楼宇烈 编;于德隆 校《楞严经》是流传很广、很具影响力的佛经之一,历来被佛教学人奉为圭臬,自古就有“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糟粕书”的诗句。该经开阐三世诸佛圆满菩提之密因,一切菩萨趣向觉道之妙行,对于中国大乘佛教主要流派禅宗、华严宗、天台宗、净土宗、律宗均有极其深刻的影响,为修学佛法的必读书。历史上《楞严经》的注疏有百余种,现存五十余种,其中明蕅益智旭所撰《楞严经文句》,遍采众长,条分缕析,折衷于一心之理,为《楞严经》注疏中的翘楚,为后人所重。
-
观楞伽经记[明] 德清 著;楼宇烈 编;于德隆 校《楞伽经》既是法相唯识宗的基本经典,列为该宗典据五经十一论之一,同时又是法性宗的重要经典,作为法性宗纲领的马鸣《大乘起信论》即依据《楞伽经》而造。尤其是传佛心印、不立文字的禅宗,自达摩大师东来传法,即以《楞伽经》印心。在《楞伽经》诸注疏中,明憨山德清所撰《观楞伽经记》,融会三种译本,注重贯通经文脉络,既单提向上,直指一心,而又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可以说是《楞伽经》注疏中的及佳读本。
-
解深密经疏[唐] 圆测撰 著;楼宇烈 编;于德隆 校《解深密经》是印度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根本经典。自此经汉译之后,慈恩宗即依据此经分判释迦如来一代教法,为有、空、中道三时教,并依此经以三性说及唯识说为一宗的根本教义。唐圆测《解深密经疏》根据玄奘法师的师说,广引有关经论,于大小乘比类发明,是法相宗的重要理论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圆测是玄奘的著名弟子之一,原为新罗王孙,自幼出家,十五岁时入唐游学。他在玄奘门下与慈恩寺的窥基并驾齐驱。因他在西明寺继承玄奘弘传唯识教义,因此后世称他为“西明”。《测疏》原本惜以年代久远,致有残缺。幸好《测疏》在藏文《丹珠尔》中保存有完整的译本。译者法成法师为西藏佛教前弘期著名译师,精娴梵、藏、汉文。《测疏》得其译存,全文得以不泯,诚为千古幸事。中国佛学院观空法师将《测疏》佚文从藏文中还译出来,由金陵刻经处刊刻印行,补全了这一佛学名著。
-
阿弥陀经注疏[明] 大祐,传灯,袾宏,智旭 著;楼宇烈 编;楼宇烈 译;张景岗 校《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根本经典之一,千百年来广为持诵,历代 注疏解说者众多,影响深远的当属明代三种注疏,即明初天台宗大佑 法师述解、明末传灯法师造钞的《弥陀略解圆中钞》,净土宗八祖明 莲池袾宏所著《阿弥陀经疏钞》,净土宗九祖明蕅益智旭所著《阿弥 陀经要解》。近代高僧印光大师赞言:“《弥陀》一经,得此三疏, 法无不备,机无不收。随研一种,亦可知其指归。遍阅三书,方堪彻 其阃奥。”《阿弥陀经注疏》汇集了这三部注疏。书后还收录了 《观无量寿佛经》两种重要注疏,即隋天台智顗撰疏、宋知礼述钞的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及净土宗二祖唐善导大师所著《观无量 寿佛经疏》,以备学人研读之需。
-
金刚经注疏楼宇烈 编;于德隆 校《金刚经》和《心经》是大乘佛教基本精神所在的般若系经典的精华,是中国佛教各个宗派共同依据的圣典,历来广为流传,对中国佛教及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金刚经》诸注疏中,署明成祖朱棣集的《金刚经集注》,是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一部《金刚经》注疏。唐圭峰宗密所撰《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依据印度天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无著《金刚般若论》及功德施《金刚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并参考当时流行的《青龙疏》《大云疏》《资圣疏》等诸家注疏,纂集而成,辞精理极,自古被称为《金刚经》众释之根。明蕅益智旭有感于学般若不得意者取著于空,拨无因果,因撰《金刚经破空论》,为后世所重。《心经》以二百余言,括尽《大般若经》六百卷奥义。自唐以来,《心经》注释之作几于汗牛充栋,其中华严宗三祖贤首法藏《心经略疏》被称为首释。明紫柏真可《心经说》与憨山德清《心经直说》,言简意赅,为禅家解说《心经》的典范。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澄观撰 著;楼宇烈 编;楼宇烈 译;于德隆 校《华严经》是贤首宗(华严宗)的根本经典,论说如来自证及一 切众生自性本具之菩提觉道,及法界缘起无尽无碍的妙旨,是佛教 圆顿、根本的经典,自古就有经中之王的美誉。华严宗四祖唐清凉 澄观所撰《华严经疏》(通常称为《华严大疏》),继承贤首法藏的 五教判释与十玄缘起说,发展华严性起的教义,在《华严经》诸注疏 中流传深广、影响很大,被后世学人奉为圭臬,对中唐以后的中国佛教思想影响极其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