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中华佛教史山西教育出版社 编本丛书包括《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卷》《隋唐五代 佛教史卷》《宋元明清佛教史卷》《近代佛教史卷》《佛 教文学卷》《佛教美术卷》《西藏佛教史卷》《云南上座 部佛教史卷》《中韩佛教交流史卷》《中国佛教东传日本 史卷》《佛教史论集》11卷。本丛书内容不仅包括佛教在 汉族中的发展传播历史,而且包括佛教在我国多个民族, 甚至在日本、朝鲜等国中的发展传播历史;不仅包括佛教 思想的发展传播历史,还包括佛教艺术、佛教文学以及佛 教在民间的影响等的发展传播历史。
-
金刚经·心经释义注 著,王孺童 译《金刚经》《心经》在佛教中的地位之高不言而喻。它们不仅体现着原典精神和独有的思想价值,还渗透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果想要深入佛教研究,这两部经是入门基础,是绕不过去的经典。本书集合《金刚经》五种译本、《心经》七种译本,并细分科目,厘清层次;详加注释,疏解经义;随文语译,为初学者提供方便之门。
-
中国佛教基础知识杨曾文 编《中国佛教基础知识/“中国五大宗教基础知识”系列丛书》是一本有关佛教的普及性知识读物,从九个方面简要介绍佛教的历史发展、佛教传入中国、主要宗派和基本教义、教团组织及其主要制度、戒规、佛、菩萨、鬼神、诸天和中国佛教的名寺名山、主要节日、佛教文化、佛教典籍、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等知识。让你初步了解有关佛教文化的知识,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
汉译佛典文体特征及其影响研究荆亚玲 著《汉译佛典文体特征及其影响研究》将汉译佛典文体纳入汉语史研究的视野,从语言学的角度对魏晋六朝汉译佛典文体进行了考察。书中回顾了历代译经实践中的佛典文体问题,对今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述评,对汉译佛典“偈颂体”与“四字体”的发展历程、形成原因以及在语言学方面带来的具体影响进行了考察。同时,书中借鉴现代文体学的研究方法,采用封闭性与开放性结合的原则,在经、律、论三藏中择取具有代表性的语料,分别从章法、词汇、句法、修辞角度分析其不同的文体特征,归纳出相关问题的义例,并将这些义例置于同类文献中验证其准确性与有效性,力图揭示出经、律、论三藏不同的文体特征。
-
西夏佛教文献与历史研究沈卫荣 著,史金波,杜建录 编尽管藏传佛教曾流行于西夏和蒙元王朝是一个早已为人所知的事实,但是治西夏学者多半将其研究重点放在对语言和名物、制度的考证上面,很少涉及佛教教法,即使是治西夏佛教史者,亦多半是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西夏时代与佛教有关的人物、事件和制度,或者整理和研究一些与汉传佛教有关的西夏文文献。很少有人有足够的能力来利用、研究这些珍贵的藏传佛教文献,因为这不但要求研究者同时精通西夏和西藏两种文字,而且还要求他们对藏传佛教本身有足够的了解。沈卫荣先生利用自身语言优势,多年来对西夏藏传佛教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西夏佛教文献与历史研究/西夏学文库·论集卷》就是先生关于西夏藏传佛教文献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共收录论文20篇。
-
梵净山佛教地理研究蒋欢宜,韦小宁 编作者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梵净山及其毗邻的湘西地区进行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唐宋以降该区域内佛教寺院、僧侣及宗派、佛教石刻的地理分布情况,直观勾勒出佛教在该区域内的发展样态,并从自然、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剖析其地理分布成因,为武陵山区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情况提供了一个缩影,进而为佛教在中国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
王恩洋唯识论著集王恩洋 著王恩洋的唯识学著作,大致可分为三类,每一类数量都很可观:1. 概论性的著作,2. 专门问题的研究论文,3. 注疏性的著作。其中注疏性的著作,如《二十唯识论疏》《因明入正理论释》《摄大乘论疏》等,后续将单独整理出版。本文集主要选编其唯识概论性和专论性的论著,兹作简要说明: 一、概论性著作:《唯识通论》《法相学》《瑜伽宗综述》这三部著作,以不同的理路来组织法相唯识学的学说体系。 二、专论性论文:《实有真空中道了义论》《广四缘论》《名学逻辑与因明》这三篇论文,都涉及唯识学中极为关键的问题。
-
吕澂唯识论著集吕澂 著本文集主要选编吕澂先生唯识学方面的文章,兹作简要说明: 一、内编:直接讨论唯识学的相关经论,共9篇文章。第1篇,刊定《瑜伽师地论》文引《杂阿含经本母》,阐明了大乘瑜伽学与小乘佛学之间的渊源;第2篇,理清唯识学所依经《楞伽经》中的“如来藏”义;第3—7篇,分别解读唯识学根本论典《辩中边论》《显扬圣教论》《庄严经论》《二十唯识论》《三十唯识论》;第8、9两篇,分别讲解大乘瑜伽行派的戒律学和定学。 二、外编:主要从唯识学的视角来研究整体佛学问题,共10篇文章。第1—8篇,讨论的都是佛学中极根本性的问题;*后两篇,乃对“内那内学院”及其本人佛学研究的总结,极具史料价值,建议读者诸君先读这两篇文章。
-
韩清净唯识论著集韩清净 著为了方便读者更容易接触清净居士的著作及了解其唯识思想之概要,特策划出版此文集,兹对选编情况作简要说明: 一、《唯识指掌》:1928年在燕京大学担任唯识讲座之讲义稿,当时因学期短促尚未全部完成。 二、《唯识三十颂诠句》:作于1924—1925年间,“依颂训诠名句自性差别”,极为精要。 三、《十义量》:1925年赴日本参加东亚佛教大会所提交之论文,博得与会学者的赞许。 四、其他相关的小论文:1. 《唯识者何》,与《唯识指掌》*编第三节“唯识教之训释”内容基本一致;2. 《叙》和为道友朱芾煌巨著《法相辞典》所作的“弁言”,可以说是对“三时学会”的唯识研究理路之总论;3. 《世间三大势力》,乃参加东亚佛教大会期间所作的一个演讲。 书后收入程恭让教授《韩清净居士佛教思想之特质析论》一文。
-
福建佛教祖庭名刹文化概览福建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福建省民族和宗教厅,福建省佛教协会 著本书介绍福建省的多处著名佛教寺院,概述了其各自的建筑、造像、文化、宗教人物及在历史上和如今所起的作用,配上相关的历史照片和摄影作品,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这些名刹的文化意义和宗教地位,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和普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