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印度佛教史[印度] S.R.戈耶尔 著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印度学者戈耶尔的这部《印度佛教史》依据十九世纪以来印度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描述印度佛教起源、发展、衰亡以及现代复兴的历史。因此,它既是一部印度佛教史,也是一部印度佛教研究史。尤其是印度学者的成果在其中得到充分反映,对我们了解印度学者的佛教研究方法和观点很有参考价值。同时,作者注重联系印度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考察佛教,也是这部著作的重要特色。
-
金鬘疏宗喀巴 著暂缺简介...
-
自性文殊慈城达瓦 著,丹贝旺旭 注《自性文殊》由三个窍诀及其注疏组成。书中包括《实修摄要》与《棒指老翁》,以及《文殊大圆满》总共三个宁玛古论组成。三论均为宁玛派祖师原著,均为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的古老法理。因为三篇论著,行文高古,言简难懂,为使当今学人不至于望文生义产生悟解,所以丹贝旺旭尊师遵照传承,为此三论分别注疏。其中《实修摄要》与《棒指老翁》二论原文已在《**宝鉴》中出版。其注疏皆由丹贝旺旭尊师所著。慈诚达瓦汉译。此本汉译精准,其内容与藏文原文既可一一对照,又不觉得古板乏味,可当藏汉翻译的经典译本,更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汉藏《中华大藏经》中相互补充的典籍文本,有珍藏和研究价值。
-
中国佛教石经雷德侯,马本汉,孙华 编本丛书以中、英文双语出版。英文部分的中文名称拼写均采用汉语拼音。英文通用的梵文词当英文词对待,所持标准为《牛津英语辞典》,克莱伦登出版社1989年第二版,1992、1997年修订版(网络版:www.oed.com)。其他梵文词以斜体标示,并加变音符号。前加星号(*)的梵文术语或人名,表示其原文不详,乃复原而成。凡历史纪年皆转化成公历纪年,包含年、月、日。卧佛院的刻经文字以隶定录文、拍照、拓片和激光扫描等方式作记录。2010至2015年在现场校对刻经录文。2012和2015年使用特制脚手架拍摄刻经,相机借此可以垂直、水平正交定位。拓片现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制作于20世纪80年代,拍摄于2009年。本卷图版包含每个洞窟的外景和窟内壁刻经区的全景照片。刻经壁分成若干区,每区包括3至12行刻经。每区进一步从上至下分成A至D四节。图示首先展示每面墙的一幅整页全景照片,接着是同一面墙标出区与节的局部照片。图示仅刊出蓝色标码区节。白色标码区节铭刻文字已不可辨。图示每页展示一个分节。石壁的照片与相应的拓片并列展出,读者可以由此比较两种载体上的刻字。每行顶端标出行数,以便读者连续阅读同行文字。若刻文从A至D四节皆得以保存,仅在B节和C节之间需要翻页。若分节没有拓片,以相应的激光扫描图代替。
-
印度佛教后期空有融合思想佛论选译顾毳 著公元6世纪,印度佛教分出中观和唯识两个学派,两个学派在“空有诤论”中各有输赢。但在争论中互相推进、互相吸收和改造,直到公元8世纪,出现“空有融合”的思想。作者选译了寂护《中观庄严论》《中观庄严论自注》、莲花戒的《中观庄严论释难》,宝生寂《中观庄严论释成立中观道》,以此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空有融合”思想。《印度佛教后期“空有融合”思想佛论选译(汉藏对照)/宗教学与文化研究丛书》在作者博士毕业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论文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优秀博士论文。《印度佛教后期“空有融合”思想佛论选译(汉藏对照)/宗教学与文化研究丛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寂护‘空有融合’思想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
三论宗思想与文化杨遇青 著《三论宗思想与文化》内容包括三论宗概括、三论宗高僧、三论宗祖庭、三论宗典籍、三论宗思想、三论宗修持及三论宗意义。资料翔实,叙述生动,在保持学术性的前提下,又具备很强的可读性。把学术的研究,转化为文化的弘传。
-
隆多啦嘛-阿旺洛桑文集降多啦嘛·阿旺洛桑 著暂缺简介...
-
人生佛教太虚 著,福善,妙钦 编《人生佛教》一书,是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成熟的巅峰之作。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思维和抉择,直至抗战时期寓居重庆缙云,构建起完整的人间佛教思想理论体系,本书将历年来太虚大师关于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思想的演讲稿汇编,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构架,是太虚大师完整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成熟的标志。
-
《金刚经》鸠摩罗什译本在唐代的流传和接受张开媛 著本书采用文献梳理的方法,对历代佛经目录、佛藏文献、敦煌写经和房山石经中留存之《金刚经》的版本面貌进行梳理,并在佛学、译学、史学和文学四重维度下,对此经在唐代的流传和接受做出全方位、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
当代法治视域下的藏传佛教莫世健 著《当代法治视域下的藏传佛教》论文集是澳门大学藏传佛教宗教财产法律权属问题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该论文集由澳门大学莫世健教授主编,全书共收录了 15 篇相关学术论文。在法治中国、依法治国的语境之中,宗教治理的问题已经从依法管理向宗教治理法治化的方向转型,如何理解宗教法治化及其实行的方式与可能是极为关键的问题。宗教法治化涉及了宗教财产、宗教法人、宗教仪式、宗教团体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此论文集是围绕当代藏传佛教展开的讨论。论文中学者们以各自不同的视角作为切入点,讨论了当代法治化社会中藏传佛教的载体即寺院法治化的关键问题。学者们中针对当前藏传佛教寺院功能的演变、寺院管理模式的现代转型、寺院财产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历史和当地社会环境中藏传佛教与法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详细地论述,为我们了解当前藏传 佛教寺院组织的管理以及法治化的路径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本图书的主要特色在于主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主题客观地论述了当代法治视域下藏传佛教的相关议题。当代藏传佛教寺院的学经制度、宗教功能、财产管理等都避免不了与现代法律间的协调,这是宗教管理法治化过程中的关键内容。特别是关于藏传佛教寺院和僧侣财产的研究,目前在中国和全球都处于初级阶段。本书中几篇论文都以案例研究方式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藏传佛教寺院和拉章的财产管理实践。莫世健教授的论文更直接在现代法治框架下讨论藏传佛教寺院,拉章和僧侣的财产习惯法问题。虽然有许多问题尚待深化研究,但对于国内现有的研究已经做出了较系统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此论文集不仅补充了学术界对于当代藏传佛教寺院法治化以及相关学术研究的空白,而且还对藏传佛教在现代化转型以及宗教管理法治化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