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萨迦诸贤者所著西藏人文、史籍汇编 16卷萨钦·贡嘎宁波 等 著《萨迦诸贤者所著西藏人文、史籍汇编.16卷:藏文》由萨钦·贡嘎宁波等著
-
日本佛教史纲村上专精本书是日本佛教文化研究领域的早期代表著作。作者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将佛教传入日本到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揭示了日本佛教史纲要和主要内容、佛教在日本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发展中所发挥的重大影响。当今距首版已逾百余年,世界范围内对日本佛教的研究已有相当大的推进,但本书在日本学术界和佛教研究领域仍占据重要地位。
-
中国佛性论赖永海《中国佛性论》以中国佛教思想核心之一的佛性论为主题,从中国哲学发展史的全局着眼,将佛性论置于广阔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佛性思想流传、发展的全貌。全书对中国佛教之佛性的起源、演变和思想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分析了中国的佛性思想与印度的佛性学说的差别,并借以探讨佛教中国化的成因和表现。本书是我国学术界第一部系统地研究中国佛性的专著,在中国佛教史的范围内作了第一步有意义的探索,具有开拓价值与首创功绩。
-
大乘百法明门论疏卷下马德,吕义,马德本书所释校敦煌唐草书《大乘百法明门论疏卷下》残卷四卷三种,现分别为敦煌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私人收藏品、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四件写本均首尾俱缺。三种《大乘百法明门论疏卷下》残卷,普光本有传世;义忠本仅在《洪武南藏》中得以保存。《洪武南藏》为明代刻造的三个官版中的最初版本,又名《初刻南藏》。法图本无传世,可能是唐蕃战争期间旅居凉州的长安西明寺僧乘恩的讲稿(乘恩本)。义忠本为抄写本,普光本和乘恩本(疑)为记录稿,且两份记录稿为不同书手所写,三种草书写卷在书法上展示了义忠本的中原风格和普光本、“乘恩本”的河西风格。
-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译解张文曦 译本书是东晋时期鸠摩罗什与慧远关于佛教大乘经中的义理问题的书信问答。往来书信是他仅存的思想结晶,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鸠摩罗什忠实地继承龙树思想。至于庐山慧远,世人通常只知他是净土宗初祖,却不知道慧远也精通小乘毗昙学,这些书信很多都是大乘思想和阿毗昙思想的直接交锋。全书共二十七问,约二十万字,翻译所用的底本是中国佛教历史博物馆邱盘校勘本,与木村英一的《慧远研究遗文篇》互校,除翻译外尚有大量的讲解考证,讲解时采用以经证经的方式,所有观点均引用有准确的经文加以印证。经审,此书内容没有违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宗教政策的方面。
-
石泉音集传印 著传印于一九五四年(二十七岁)夏,由东北故乡初来南方,至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真如禅寺。丛林济济,规矩严整,耳目为之一新。众中僧侣,籍自各省,多有乡音浓重者,初相接谈,只可略为通晓其二三,如有遥呼余为“石泉音”者,余茫然无反应,旁人皆笑之,余不知所措,经指点方知。余思此名实亦甚佳,遂镌刻一章用之。今性然、明杰、弘利仁者等建议集余之旧作芜文,拟付重印,余遂即用为是集之名。龙树菩萨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为中道义。”吾人虽未明此理,然而,皆在这一规律中生活着,概莫能外。世人所经历的一切,殆皆由于自业之所招感,以个人一心为出发点,自己造作,自己受用,所谓天道好还,不爽一线。“天道”即是自己夙生、现世所造作的业力感应之结果,而绝非外力所使然;人们若能通晓此理,善御因缘之法,严于把持自己,“闲邪存诚,敦伦尽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印光法师语),是为至佳耳。
-
普陀学刊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编本书分为观音信仰研究、地方佛教研究、佛教宗派研究、禅宗研究、天台思想研究、近现代佛教研究、佛典校勘、比较研究等专题,既有对佛教经典与思想的研究,也有对佛教中国化及佛教近现代学术形态等议题的研究,反映了学术界近期的动态成果。
-
戒幢佛学普仁 编《戒幢佛学》是戒幢佛学研究所学报,本册为第五卷,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研究所佛学研究辨学水平,提供师生学术实践和教界、学界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为促进我国汉传佛教义理与修证实践研究与交流,挖掘整理汉传佛教文献、思想、礼仪、制度、文化等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不断努力。本学报力求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努力拓展学术水平,不断发挥其作为促进研究所师生义理研究和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
-
吴越佛教光泉 编吴越佛教历史悠久,高僧辈出,影响深远,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天台宗的创立,禅宗、华严宗、净土宗、律宗的发展,乃至近代“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思想的提出,都与吴越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本《吴越佛教(第15卷)》由杭州佛学院编,光泉主编,书中收入了天台宗文殊信仰的实践内容——以《摩诃止观》为中心、吴越佛教戒律学源流、日僧日延与吴越国时期的中日佛教交流——研究史的回顾与展望、菩提达摩的四种人生——唐代禅宗史里的想象力之案例分析等论文。
-
佛教义学研究周贵华 编本书是佛教义学研究第三辑,内容丰富多彩,略分为两大部分,选自两次佛教义学研讨会的参会成果,有中国佛教义学者的研究,也有韩国佛教学者的研究,是一部国际性佛教义学研究成果的汇集。第一部分题为“佛教经论中的佛陀观研究”,由十篇义学论文组成。这组论文选自2018年12月在邯郸市举行的第四届佛教义学研讨会的参会论文。此次研讨会由邯郸西古寺主办、承办,佛教义学研究会、青海北海禅院、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协办,主题为“佛教中的佛陀观”。会议在各方善缘和合下圆满成功,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尤其要感恩西古寺住持祖灯法师。他不仅领导西古寺主办、承办了这次会议,而且资助了本书的出版。所选的这些义学文章属于佛教经论中佛陀观的义学研究,包括总摄经教中佛陀观的论文,以及诠显单经佛陀观的论文,也包括个别大乘基本论典的佛陀观的梳理与说明;另外,还有论文叙述印度佛教中佛陀观的历史开展,以及阐说佛陀观与佛教作为义学的关系,等。第二部分是“中印佛教研究”,属于中印宗派佛教研究内容,有八篇论文。这组论文主要选自于“中韩佛教义学的对话——以**的研究成果为中心”研讨会的参会论文,其中前六篇是韩方学者的论文,第七篇是中方义学者的义学论文,最后一篇则选自“佛教中的佛陀观”研讨会的参会义学论文,其内容包括印度部派佛教、印度唯识学(瑜伽行)派与中观学派,以及中国天台宗、三论宗、华严宗、禅宗等宗派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