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巴渝见在佛教碑题辑录杨梅 编《巴渝见在佛教碑文辑录》一书对重庆市辖区内从隋朝到现代见在的佛教碑石(木、金),包括佛寺碑记、墓塔记、造(妆)像记、文人题刻游记等进行点校、整理,并对碑题出处、碑址、撰者、撰写年代及佛寺略历作了简要的考证与说明,共整理佛教碑题558则,碑文搜集,以实地察勘、拓本采集爲主,辅以历代方志、金石志、考古报告及其他史料。凡录碑文以实物、拓片爲准。若实物、拓片字迹漫漶,碑文又著录于纸质文献者,力求广求众本,相互比勘,择善而从。比较彻底地清点了重庆市辖区的佛教碑刻文献,理清了当地佛教文化的发展状况,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黑水城汉文藏外佛教文献若干问题研究宋坤 著本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西夏学文库”之一,主要以黑水城出土汉文藏外佛教文献为中心,对宋、夏、金时期民间佛教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全书主体内容包括:黑水城出土汉文藏外佛教文献整体概述及价值分析、西夏汉文藏外佛教文献缀合复原与拟题考辨、《佛说寿生经》与民间受生信仰问题研究、《慈觉禅师劝化集》与宗赜生平及其佛教伦理思想研究、《建置曼挐罗真言集》与民间密教信仰研究等五个方面。
-
菩提达摩、慧可、僧璨禅法录校 著,黄夏年,杨曾文 编,法缘 校《菩提达摩、慧可、僧璨禅法录》以中国禅宗初创期的祖师禅法思想为研究对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正编”,是对菩提达摩、慧可、僧璨禅法语录的校刊,收录了菩提达摩《二入四行论》、慧可与向居士的信、僧璨的《信心铭》。第二部分“附编一”,是达摩、慧可、僧璨相关传记资料的校刊,将中国佛教史书及碑铭中所在最有影响的达摩、慧可、僧璨传记汇集载录,如《续高僧传》《楞伽师资记》《传法宝纪》《历代法宝记》《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中的相关内容等。第三部分“附编二”,是关于达摩、慧可、僧璨生平事迹与禅法思想的研究论文,包括《达摩的思想》《二祖慧可邺城行迹考》《三祖僧璨生平事迹及其禅法思想》等,是作者zui xin学术研究的成果体现。本书全面地反映了初创期的禅宗思想。
-
折疑梵刹志[清] 释悟明 著,闫文献,姜巧玲,项晓宁 编作者为金陵大报恩寺僧人,从嘉庆九年到十二年冬,据亲目所见,广搜博考,历时四年撰写而成。作者释悟明细加考订,厘清史实,对报恩寺在前朝及当时的各项田产、殿阁、名人题诗文、藏经、规章等等作详细查考与记载,于嘉庆九年(1804年)至十二年(1807年)间,广收博采而成此志,汇为八卷。今缺第五、第七卷。它较民国时的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早130年,当时寺塔尚未毁,而篇幅为其数倍,许多方面的记载也更为翔实,且为张书采摭书目中所未有。现存诸卷不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而且对于现代南京金陵大报恩寺的重建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是南京的珍稀文献,值得重视、研究。
-
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张惠衣 著,闫文献,姜巧玲,项晓宁 编《金陵大报恩寺塔志(精)》系浙江海宁人张惠衣辑,分为记载、古迹、梵宇、联额、碑记、寺僧、集文、集诗、杂缀、大事记、补遗等卷,卷首附图十张。该志网罗古今中外有关南京大报恩寺塔的各类资料,内容涉及大报恩寺塔的历史沿革、建筑规模、高僧大德、文章诗词、奇闻异事等,是研究、重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大报恩寺塔最为全面、翔实的参考资料。本次出版,邀请国内著名明清宗教史学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何孝荣教授点校,订正了原本及前人校本中的种种谬误,代表了目前研究整理该志的**水准。
-
普陀学刊会闲 编《普陀学刊》为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组织的以佛学研究为主体的专业性学术论文汇编,内容涉及佛教教理研究、佛教历史考辨、佛教艺术研究、佛教人物研究等。《普陀学刊》第十二辑共收入如下论文九篇:《观音信仰初传吐蕃》《阿含经之外道异见综述》《佛说水沫所漂经之研究》《早期中国佛教的文化共同体研究》《摄心为戒——永明延寿大师的戒律观》《追慕与超越》《论佛道——佛教初传中土时期的文化《接入与仪式建构》《山西与中国古代的出版印刷》《莲华譬喻与出世间的佛陀》。
-
出三藏记集[南朝梁] 僧祐 著本书是《金陵全书》丁编文献类中的一种,《出三藏记集》是中国现存很早的佛教文献目录,其作者为僧祐,故后人又简称为《僧祐录》《祐录》。僧祐于齐、梁间,凭借定林寺丰富的经藏,在道安《综理众经目录》(又称《道安录》《安录》)的基础上,“订正经译”,撰成《出三藏记集》。《出三藏记集》共15卷,包括4部分。全书辑录了东汉至南朝梁代诸多佛教文献,保存了东晋道安的《综理众经目录》的原文。《出三藏记集》不仅对后世编纂佛经目录有一定影响,而且它的“总经序”“述列传”对后世编制一般文献目录也有一定的影响。
-
佛国记·弘明集[晋] 法显,[南朝梁] 僧祐 著本书是《金陵全书》丁编文献类中的一种。《佛国记》,晋法显撰,成于义熙十二年416年,一卷,全部记述作者公元399至413年的旅行经历,体裁是一部典型的游记,也属佛教地志类著作。讲述了中国人笃信佛家,他们把一切因缘际会、聚散离合,以及人世间的千丝万缕复杂而微妙的关系,都归结在了一个“缘”字上。这部书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伴随佛教而来的西域、印度文化,在语言、艺术、天文、医学等许多方面,对我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弘明集》是中国佛教历目前部护法弘教的文献汇编,也是一部充分反映我国汉末至魏晋南朝期间哲学社会思潮风貌的著作。书中各篇作者多为当时帝王重臣,社会精英和高僧大德,这些人的思想论辩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域外传入的佛教与中国本土的 儒家及道家思潮相互冲突激荡的生动历史,是我国历目前佛教思想与华夏本土文化交流融合的生动画面记录,很多争论主题至今仍能激发人们思考。
-
湄公河次区域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研究王艳琦 著本书是一部有鲜明学术特色,集田野调查和研?湄公河次区域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历史及发展演变概况的图文著作。从中南半島湄公河次区域地区所属六个国家的社会结构,地理环境和文化圈等角度综合分析后划定了研究范围,将包括缅甸、泰国、束埔寨、老挝四个国家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德宏州等)接壤的以内陆流域文化和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为主的国家和地区为主要研究范围并进行分析,内容涵盖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中国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史概况,各国各地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内容与艺术特色研究,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风格演变等。本书可供相关领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参考,也值得对此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南岳佛教史暂缺作者本书是一部南岳地方佛教史专著,主要记述了上至魏晋下迄当代长达1600多年南岳地区佛教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主要内容包括南岳佛教历代祖师大德的生平、思想及其法脉流传情况;南岳佛教四大宗派(禅、净、台)的发展与传播;南岳佛教艺僧群体及居士群体;南岳佛教诸大丛林介绍;南岳佛教的僧伽教育理论与实践;南岳佛教在抗日战争中的“爱国护教”实践;南岳佛教的对外交流;南岳佛教禅宗法脉传承;南岳佛教协会简介及历年大事记等。本书通过对南岳佛教史的系统梳理,展现了南岳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