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坛经(唐)惠能 著,丁福保 笺注,哈磊 整理《坛经》是中国人的佛学著作中唯一被称为“经”的,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丁福保采用传统的笺注方式,为《坛经》作注,是现代人读懂《坛经》的可靠而方便的途径。
-
白化文文集白化文 著《白化文文集:汉化佛教与佛寺》的主要内容包括:佛光的折射、释尊的生涯、佛像与佛寺、山门与天王殿、大雄宝殿、菩萨和观世音菩萨,等等。
-
假如这样生活王践 著本书包含九个章节。从揭示人生和生命的真相开始,介绍佛教对世界的认知,最后落脚到追求幸福人生、做好关怀、建设和谐社会。帮助快节奏生活中烦恼的现代人找到心灵的安宁和归宿。
-
中国佛教与佛学洪修平佛教创立于古印度,兴盛发展在中国。佛教在两汉之际传人中土后,经历了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最终发展成为中国的民族宗教,形成了汉传、藏传和云南上座,部佛教三大系,并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学,成为与儒、道并列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与佛学/南京大学孔子新汉学》对中国佛教和佛学的印度之源、印度佛教和佛学的中国化进程、中国佛教三大系的历史演变和思想创构、外来佛教与中国固有思想文化的交融、中国佛教的佛学基础、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之学,以及中国佛教的特点与精神等做了系统而又简明扼要的介绍和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中国佛教和佛学历史的生动画面和丰富内
-
云南佛教史肖耀辉,梁晓芬,王碧陶《云南宗教系列专史:云南佛教史》内容包括对云南汉传佛教、云南藏传佛教、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和阿吒力教四大部分的介绍。云南佛教部派众多,《云南宗教系列专史:云南佛教史》作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档案记载,并多次做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汉传、藏传、南传及阿扎力四大佛教部派在云南的传入、源起、变革、发展情况作了历史的疏通,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云南佛教的主要发展历程,为云南佛教历史的研究增添了一份扎实的文献资料。
-
女神与吉祥草林祖耀 绘;释证严 口述林祖耀绘制的《女神与吉祥草(漫画版证严上人说故事)》是根据证严上人开示的佛典故事、现代寓言改编而成,共有十八则故事,如:《女神与吉祥草》《寻宝》等,每则故事皆富正向的道德哲理,文字之外配有生动传神的插图。《女神与吉祥草(漫画版证严上人说故事)》以图文本这一浅显易懂的方式,帮助青年读者在阅读后体悟人生道理。
-
弥勒信仰研究王雪梅 著《弥勒信仰研究》充分利用传统经典文献和新资料,系统探讨了未来佛一一弥勒信仰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既有对弥勒信仰形态的纵向发展的阶段分析,也有对弥勒信仰特质的探讨以及与佛教其他思想信仰关系的横向比较研究。《弥勒信仰研究》力图阐释弥勒信仰本身的性格特征,其作为“法的救度”特点,不同于西方语境的“弥赛亚”,而大乘佛教菩萨行的核心内容一一善权方便、般若智慧,*早就是从弥勒信仰开展出来的。《弥勒信仰研究》的研究为探讨弥勒信仰在不同文化地域的迁流变化提供了比较的前提,有利于推动弥勒信仰在东亚发展变异的深度解析,亦有益于重新检讨大乘佛教兴起与东传的历史缘由。
-
林光明佛教语文学论文集林光明 著《林光明佛教语文学论文集/汉藏佛学研究丛书》共收录论文9篇:《房山千句大悲咒拟声词初探》《悉昙经传的梵字现象略析》《之兰札梵字研究》《汉传陀罗尼经被续考》《慧琳地藏菩萨陀罗尼译音之探讨》《梵汉对音韵母之探讨》《入声韵尾的梵汉对音研究》《由房山地藏菩萨陀罗尼看华北佛教音译特色》《汉藏地藏十轮经咒语译音续探》,均为作者在相关刊物或研讨会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多为对佛教咒语和梵文字词的研究,主要从音韵学角度,重点探讨了大悲咒拟声词、兰札梵字、陀罗尼经被、梵汉对音等相关问题。
-
吐蕃时期藏译汉传佛典《善恶因果经》对堪与研究任小波 著《吐蕃时期藏译汉传佛典对堪与研究/汉臧佛学研究丛书》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古时代中国佛教世俗化的代表性经典《善恶因果经》。通过对该经藏文经录的研究,可大致确定其藏文译本的源流。在8-9世纪之交,《善恶因果经》或经吐蕃译师释迦光之手,在吐蕃本部(拉萨/桑耶)被首次译为藏文;及至9世纪前半叶,复经吐蕃译师法成之手,在河陇一带(沙州/甘州)被重新译为藏文。这两种藏文译本皆完整地见存于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中,经考证乃知源自同一汉文文本系统。基于对该经的对勘与研究,可知法成的后出译本或曾参用过释迦光的早先译本,敦煌所出此经藏文残本5件,均属法成译本系统。
-
东方禅文化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东方禅文化(第8辑)》主要内容包括:憨山大师与江西、传开法师队江西佛教的贡献、略述慧参禅师学修佛法的经历、云居山真如禅寺今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