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如理闻思释净智 著本书是净智法师多年来对佛法修学的心得领悟,多数已在寺院网站或佛教期刊发表,均收到良好反馈,应读者要求编辑成书。本书是一部专业的佛教学术文章结集。书中就佛教唯识学的专有术语,如无依定、烦恼缘境、有部的萨迦耶见、声闻见道、相续、二缚、目犍连定中闻声之识、有漏法、无我无我所、顿出离预流、真性有为空、三无性喻等十七个法相唯识学主题,展开了较为详细论述。该书中就佛教唯识学专有术语,如无依定、烦恼缘境、有部的萨迦耶见、声闻见道、相续、二缚、目犍连定中闻声之识、有漏法、无我无我所、顿出离预流、真性有为空、三无性喻等十七个法相唯识学主题,展开了较为详细论述,以期能够导归到佛法实修中来,为佛学修行者提供一个理论参考和行动指引。
-
戒幢佛学普仁 编《戒幢佛学》是戒幢佛学研究所学报,本册为第五卷,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研究所佛学研究辨学水平,提供师生学术实践和教界、学界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为促进我国汉传佛教义理与修证实践研究与交流,挖掘整理汉传佛教文献、思想、礼仪、制度、文化等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不断努力。本学报力求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努力拓展学术水平,不断发挥其作为促进研究所师生义理研究和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
-
唯识研究释光泉 编佛教唯识学体系完备,思想精深,包含心性、认知、心理、逻辑等理论,是印度大乘佛学的集大成。中国唐代玄奘西行求法、系统翻译介绍唯识学,奠定中国佛教法相宗的基础,自此唯识学在中国扎下了根。中国唯识学构成佛教唯识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佛教学理的发展影响至为深远。本辑《唯识研究(第9辑)》汇集了当代外佛教唯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的新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唯识研究释光泉 编佛教唯识学体系完备,思想精深,包含心性、认知、心理、逻辑等理论,是印度大乘佛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唐代玄奘西行求法、系统翻译介绍唯识学,奠定中国佛教法相宗的基础,自此唯识学在中国扎下了根。中国唯识学构成佛教唯识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佛教学理的发展影响至为深远。但唐代之后中国唯识学走向衰落,一直到清末民初唯才重新得到重视和发掘。近年来唯识学的影响在国际上逐步扩大,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作为国内以唯识学为主题的专业刊物,自2012年4月出版辑,《唯识研究》已经顺利出版了七辑,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在印度唯识学思想、中国唯识学思想、唯识学与现象学等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方面不断开出新的境界。本辑为第八辑,汇集了当代国内外佛教唯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观音学概论释会闲 编观音学概论主要研究印度观音信仰的起源、发展、演变、流传和印度观音信仰向中国输入的过程以及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独立的中国观音信仰。研究观音信仰所蕴含的各种理论,尤其是精深的宗教理论和繁杂的修行体系,在探索观音的信仰体系与特征的过程中,相当于梳理了一遍印度向中国传播的宏大的佛教史。“观音学”不是传统的****或一般意义的观音信仰,甚至也不是一般所谓的观音文化,而是对****、观音信仰、观音文化的研究所形成的一门严谨的学问。
-
汉译巴利三藏段晴 等 译段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梵语巴利语、丝绸之路古语言及文化。本书稿为“汉译巴利三藏”之一种,为国家古籍整理基金资助项目。对巴利三藏中经藏的“中部”这部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进行译注、研究。《中部》承袭《长部》以故事讲述为主的风格,用多个故事表现了早期佛教的内涵,阐释了“戒”“定”“慧”的理念。公版,巴利三藏文本。
-
古代域外普贤信仰研究王宏涛 著本书是佛教文化的专题研究,研究对象以古代域外普贤信仰为主,涉及普贤信仰研究的意义、现状、思路、起源、发展演变、基本特征等方面。本书在普贤信仰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对一些问题进一步探究,从不同的视角和关注点来审视域外普贤信仰的重要问题。
-
普陀学刊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编本书分为观音信仰研究、地方佛教研究、佛教宗派研究、禅宗研究、天台思想研究、近现代佛教研究、佛典校勘、比较研究等专题,既有对佛教经典与思想的研究,也有对佛教中国化及佛教近现代学术形态等议题的研究,反映了学术界近期的动态成果。
-
禅与日本文化铃木大拙 著《禅与日本文化》是久负盛名的日本文化普及读物。本书分为七章,第一章简介何为禅,后面六章分别介绍禅与美术、武士、剑道、儒教、茶道、俳句的关系。本书从各方面介绍日本传统文化,深入浅出,是与《菊与刀》齐名的了解日本的入门作品。
-
中国净土宗伦理思想研究钱姝璇 著本书既是对中国净土宗所内蕴的伦理思想的专题性研究,也是以宗教伦理学理路梳理净土宗经典从而阐发其伦理意蕴的创新性研究。作者以“信、愿、行”为逻辑主线,主要围绕中国净土宗重要修行理念进行阐述,从伦理学和宗教学跨学科维度,融合文献诠释和义理分析,在遵循佛学思想研究基本规范的基础上,运用伦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对其作了有经典依据的阐发,进而探讨了其伦理实践内容,形成了作者自己的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