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净土教概论[日] 望月信亨 著;释印海 译《净土教概论》从净土教之起源,说到印度、中国、日本三国浮土教发展之情形。对阿弥陀佛的根源,力斥一般无知者,误认阿弥陀佛西方净土是印度教的昆湿铰神之天国,或说阿弥陀佛是太阳神之化身而大加驳辩,其卫教与追求真理精神,在字裹行间表现无遗。又对净土三经一轮均有所简述。依据经纶研讨,强调阿弥陀佛与释迦佛真身有密切关系,本於佛佛道同之深意上,这是研学佛法者所首肯的。
-
心平是福释海空 著《心平是福》汇集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有关佛教信仰理念、教理等的评述,以简明生动的语言阐述深奥教义,启迪平和向善,对促进社会和谐安宁提供正能量。书稿经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审读通过,具有较高出版价值。
-
现代文化思潮与中国佛学的转型姚彬彬 著;觉醒,赖永海 编《现代文化思潮与中国佛学的转型》把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发展史归纳为从宗派佛教到学派佛教的转型历史,并从这个角度出发认识整个中国近现代佛教,认为20世纪中国佛教开展的思想背景是启蒙文化思潮;在研究现代华严学、唯识学和禅学等方面都有相当精彩的论述,在探讨各派人物过程中,提出了许多言之有据的新看法。
-
敦煌遗书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录校研究释源博 著《敦煌遗书二十卷本录校研究》讲述,敦煌遗书《佛说佛名经》(二十卷本)约产生于隋代,属于伪经。伪经的内容大都反映了一定时期和地区的佛教在民间的流传情况,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思潮,对我们了解佛教在民众中的流行很有帮助。此经以元魏菩提流支译的十二卷本《佛说佛名经》为基础,加上其他一些材料编撰而成。和十二卷本《佛说佛名经》相比,多了经典名称和忏悔文、伪经《大乘莲华宝达菩萨问答报应沙门经》。隋代虽然结束了中土社会长期的分裂状况,但绵延数百年之久的社会大动荡给人们带来的精神阴影已经深深扎根在广大民众的内心深处,并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信仰趋向。因此,该经对于我们了解南北朝到隋朝的佛教状况有着重要价值。但由于该经久已失传,只能在敦煌写本残卷中找到。因此,搜集、鉴别敦煌遗书中属于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的写本残卷,并进行录校整理,为学术界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整理本,成为研究的前提。笔者参与了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的录校整理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本文首先对此经产生的由来作一定的分析,以丰富的历史资料说明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的内容与结构特点和其产生的历史年代的社会思潮是相呼应的;其次通过对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中佛经译介年代的分析,指出此经应产生于隋代,修正了前此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的观点;再次就日本学者井/口先生所谓的“十八卷本”《佛名经》问题方面作一定的分析;最后就该经在《佛名经》演变中的历史地位试作一定的探讨。本文共分三大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阐述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产生的由来。第二部分论证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产生的历史年代,以及介绍此经的内容与结构。第三部分主要就“十八卷本”问题,以及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在《佛名经》体系演化中的历史地位进行一定的探讨。通过以上阐述,说明:一、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的产生是自南北朝以后,佛教内部长期流行的末法思想和三宝崇拜两种思潮影响的必然结果。二、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约产生于隋代。三、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的内容与结构特征体现了当时社会流行的佛、法、僧三宝前忏悔之风气。四、日本学者井/口先生所谓的“十八卷本”其实是二十卷本的前十八卷。五、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在《佛名经》体系演化中处在中间的地位。
-
中国的佛教麻天祥 著本书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探讨佛教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是如何受儒家和道家影响的,又是如何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自己的理论架构的。作者认为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文化交融渗透,在黄老思想、儒家学说,尤其是玄风飚起的氛围中,自我调适,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逻辑进程。
-
华严经讲话镰田茂雄 著对华严经各品的内容做简洁的介绍与解读。对华严经的真义以及如何修习实践等都有明确讲解。
-
中国南传佛教资料辑录伍琼华,彭多意,田玉玲 等 编《中国南传佛教资料辑录》收集整理了中国南传佛教研究文献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后列出九大专题:中国南传佛教历史沿革、中国南传佛教典籍、中国南传佛教典籍、中国南传佛教组织结构、中国南传佛教的僧侣教育、中国南传佛教造像艺术、中国南传佛教音乐艺术、中国南传佛教的僧-俗庆典与民俗、中国南传佛教与民众社会生活、中国南传佛教与南传佛教文化圈区域国家的交流。
-
藏传佛教史索南尖参 著《藏传佛教史(藏文版)》是“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申请博士点建设文库”选题之一。书中介绍了藏传佛教的发展过程,共有五个章节。**章简要地介绍了松赞干布之前藏区的情况,第二章介绍了藏传佛教前弘期的发展过程。第三章和四章里系统地介绍了藏传佛教后弘期出现的各各教派。第五章介绍了藏传佛教在藏区之外的传入和发展。
-
文化的输入与演变崔峰 著《文化的输入与演变(鸠摩罗什长安弘法研究)》以鸠摩罗什长安弘法这一事件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的输入与演变过程。印度佛教输入中国持续了近千年之久,这一输入是人类文明交往史上的罕见典范,也是中印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然而,印度佛教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足在经过严格的筛选后才被加以吸收和改造,*终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
西藏的白居寺文藏藏 编西藏有纯净、简单的快乐,是心灵的世外桃源;这里的神山、圣湖让人眷恋难忘……《西藏的白居寺》以独特视角、多时空地反映白居寺自然、历史、文化、艺术和生活。静静地品读每一个细节、每一幅画面无论从技术还是艺术角度自身就是一幅作品、一个生动有趣的瞬间记录。《西藏的白居寺》编排新颖把文字描述转为简洁轻松用图阅读的方式,文字注释置后增添了阅读的乐趣。初看是快速阅读,实为慢读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