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梁】真谛 译;高振农 校《大乘起信论》相传为印度马鸣菩萨作,南朝梁真谛译,是大乘佛教的入门书,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佛教各宗派都产生过巨大影响。本书以如来藏缘起思想为中心,详尽阐述了心与世界万物的关系,以“一心”、“二门”、“三大”、“四信”、“五行”之说构成其思想体系,是了解和研究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本书由著名佛教学者高振农整理校释,详注其中涉及的佛教重要概念,逐段梳理其思想,使此论晓畅易读,并对作译者等诸问题详加辨析。
-
六大传世译本与白话今译金刚经冯绍胜 编《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名《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或《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译介到中土的佛经中时间早、流传广、影响大的经典之一,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之作。此经的各类语种译本有50余种,除梵文外,有价值的应属汉文译本了。《金刚经》的汉文译本共有六种,出现于南北朝到唐代,其中,除笈多译本属直译、文句较为晦涩难解;从繁简程度看,玄奘译本长,笈多译本次之,真谛译本再次,其后依次为流支本、罗什本、义净本。
-
六祖坛经李申 著《六祖坛经》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的一部经典。作为一部中国僧人撰着、且被冠以“经”的佛教典籍,其*核心的思想是在教人如何才能成就佛道,其*大的特点则是把一切归结于自心自性。本书选用的是李申的敦煌坛经合校本。
-
中阿含经梁晓虹 著《中阿含经》共六十卷,共收经二百二十二部,,分为五诵十八品,为东晋僧伽提婆与僧伽罗叉所译。本书节选了《中阿含经》中的二十部经。读者可从中体察《中阿含经》之全貌,领会佛陀当年为众比丘说法传教的殷殷苦心,并了解一些佛教历史,理解有关佛说的基本教义、基本理论,进一步坚定学习佛教,信奉善行,自度度人,常乐我净的信心。
-
华严五教章徐绍强 著《华严五教章》是华严宗创始人法藏开宗立教的论著,内容丰富,思辨性极高,是华严宗哲学思想的著名代表作。此书体系完备,是研究华严学的入门及必读书,也可说是佛教概论书。
-
大圆满前行嘎玛仁波切大圆满法是佛法中的精髓,犹如无价之摩尼宝,是超越轮回涅槃的究竟之法,而大圆满前行则为其登堂入室之阶梯。其内容是以吉美林巴大师所作的“不共前行”,和他的弟子多竹钦一世所撰写的“共同前行”,两大主轴合而为《大圆满龙钦宁体能显遍知妙道前行仪轨》,也就是通称的《大圆满前行》。大成就者巴祖仁波切为利益后世行者,特别阐述“大圆满前行”,而成《普贤上师言教集》,作者即根据此《普贤上师言教集》及宜阔嘉扎仁波切的释义而讲述,于一九九六年完成初稿,后又参考阿格旺波尊者的《前行备忘录》等前行释论及资料,形成较完整之论述。
-
大圆满法论元旦平措 著大圆满教法,是第八世纪时自印度进入西藏的莲花生大士与贝玛拉牟扎所传下来的。它不仅在藏传佛教中是历史为悠久的,而且在西藏文化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大圆满法论(19-25卷 套装共7册 藏文版)》讲述,宁玛巴将全部佛法分为“九乘”,即显教三乘为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外密三乘为事续、行续、瑜伽续;内密三乘为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如此殊胜的法有三部传承——远传经部、近传伏藏部、深传净相部。
-
密乘论元旦平措 著佛教经典总体可分为显宗和密宗两大部分,密宗也通常称作密乘,《密乘论(15-18卷 套装共4册 藏文版)》主要精选了十七世纪前藏族学者郑巴兰卡、良美大师等的《密宗道次第论》《密咒道次第广论》《密乘修心诀窍》等密乘方面的著作多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藏文化精品图书。
-
嘱托慈诚罗珠堪布 著众生流转轮回的主要因素有三种:一,是与无常相违的常执;二,是与痛苦相反的乐执;三,是与无我相抵触的我执。有了这三种执着,就会造作善恶之业。造了善业,就流转于人天等善趣;造了恶业,就投生于地狱等恶趣,始终无法超轮回而获得解脱。脱离轮回获取解脱的原因,并不在于外面,而是来自于我们自身。所谓自身,并非指自己的身体,而是指思想或者精神。通过推翻三种执着,才能解决精神的束缚;如果不断除或者毁坏这三种执着,就永世不得解脱。三法印不但是释迦牟尼佛的观点,也是十方三世诸佛共同的观点。任何一位佛陀出世转法,都会讲到三法印。也可以说,十方三世诸佛所讲的法,都离不开三法印;无论诸佛前前后后从任何一个侧面所宣讲的一切法,其根本的精华,就是三法印。甚至包括密宗,虽然在密宗的不共见解中,会讲到空性和光明,但同时密宗肯定也会讲到无常、痛苦等等。
-
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哲学思想研究仁青才让 著《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哲学思想研究(藏文版)》内容主要阐述了被称作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宁玛派的源流及佛教哲学思想、教法、教规特点等。全面深入地论述了各教派之哲学思想的异同、整合、和谐等,抛开人云亦云的见解,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了作者自己的见解及观点,吸取其精华,弃去其糟粕,还原了中观思想真谛。该论文是作者多年的学习、研究的成果,全文立体新颖,具有独创性,得到了作者的博导即学者多识先生的好评,有一定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