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马克思阶级概念的当代演变

马克思阶级概念的当代演变

作者:糜海波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3-01

ISBN:9787516107508

定价:¥4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马克思在扬弃近代资产阶级学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阶级观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经济学、政治学研究和近乎一生的革命实践,创立了自己的阶级理论。《马克思阶级概念的当代演变》从政治哲学的视角综合运用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思维方法,系统深入地研究了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阶级学说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中发生的延异、变化和发展,重点梳理和概括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三大学术流派对阶级概念的当代阐释。从阶级形成、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和阶级政治等方面具体分析和评价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阶级理论和政治社会思想。揭示和阐明了马克思阶级概念当代演变的内容、特点和性质,并对其中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非阶级”、“去阶级”思维路向进行了清理和批判。《马克思阶级概念的当代演变》由糜海波编写。
作者简介
  糜海波,男,1969年10月生,法学博士,博士后,现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和伦理学。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理论探讨》、《社会主义研究》、《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合著一部。
目录
导言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阶级观的延异
    二  分析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拓展
    三  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阶级概念的解构
第一章  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及其价值
  第一节  马克思阶级理论的思想溯源
    一  近代资产阶级学者的阶级观
    二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阶级观
    三  马克思阶级理论产生的社会条件
  第二节  马克思阶级概念的主要观点
    一  阶级的存在是一种历史现象
    二  阶级的本质是一个经济范畴
    三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马克思阶级分析的价值向度
    一  确立了实现社会公正的价值取向
    二  论证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
    三  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第二章  影响马克思阶级概念演变的相关因素
  第一节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变量
    一  新技术革命与生产力发展
    二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
    三  生产关系及阶级构成的变化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架构
    一  后工业化主义的论调
    二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挑战
    三  后资本主义社会理论的辩解
  第三节  马克思阶级概念之当代问题
    一  阶级是否是经济范畴
    二  阶级结构是否两极化
    三  阶级斗争是否必然发生
第三章  马克思阶级结构理论的演变
  第一节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理论
    一  以剥削为核心的阶级结构分析
    二  以职业为标准的阶级结构分析
    三  基于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分析
  第二节  工人阶级概念的当代演变
    一  当代工人阶级的新特点
    二  工人阶级范畴的重新界定
    三  全球化背景下的雇佣劳动阶级
  第三节  关于新中间阶级的探讨
    一  中间阶层的变迁及其含义
    二  新中间阶级的阶级归属
    三  新中间阶级与社会主义政治
第四章  马克思阶级形成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分层理论种种
    一  马克斯·韦伯的经典分层理论
    二  功能论范式的分层理论
    三  冲突论范式的分层理论
  第二节  阶级划分的多重阐释
    一  经济维度的阶级划分理论
    二  政治维度的阶级划分理论
    三  文化维度的阶级划分理论
  第三节  阶级形成的核心要素
    一  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
    二  阶级形成与阶级斗争
    三  阶级形成与政治文化
第五章  马克思阶级关系理论的拓展
  第一节  阶级关系的基本特征
    一  阶级与剥削
    二  阶级与支配
    三  阶级与异化
  第二节  剥削理论的拓展
    一  剥削概念的一般化
    二  剥削理论的再建构
    三  剥削的道德界域
  第三节  异化理论的进展
    一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新形态
    二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归因
    三  异化的消除与人的解放路径
第六章  马克思阶级政治理论的变革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论争
    一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辩护
    二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质疑”
    三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第二节  阶级革命何以衰退
    一  对“阶级还原论”的解构
    二  革命主体的破碎说
    三  理性选择与博弈论的解释
  第三节  非阶级政治: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转向
    一  从阶级政治到非阶级政治
    二  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对抗
    三  从阶级的民主到激进的民主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