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革命与爱情的现代性叙事图景:中国现代小说的题材叙事研究
作者:林华瑜 著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01
ISBN:9787216058575
定价:¥3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以“现代性”为价值视点,考察现代小说中“革命与爱情”这一叙事形态的发展变化。通过对不同时段里大量作家作品的深入分析解读,本书一方面展示现代作家的心路历程与文化选择,另一方面也对现代文学中的救亡与启蒙、国家与个人、政治与文学等系列关系作出新的思考。在论述这个“现代性变迁”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是:“革命与爱情”叙事以对政治现代性激进追求为初衷,在发展过程中这一叙事模式经历了多元变迁,对现代性的诉求也因革命理性主导而步人审美迷途。在20世纪后叶的新历史时期,由于社会文化的整体转型,这一叙事模式经历了消费文化的喜剧改写和知识精英的后现代颠覆,最终由审美现代性构成了这一叙事模式的反讽。“革命与爱情”的题材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不仅仅具有一般题材学的意义。本书共分12章,包括四个方面内容。第一部分(一、二、三、四章)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追寻现代“革命”与“爱情”话语的根源。这部分认为,19世纪后半叶的“革命”与“爱情”话语主要来源于西方,在与中国本土语境产生化合后,其“现代性”中含有革命“激进化”和爱情“道德化”的负性因子。其二是分析革命文学的“革命加恋爱”小说,指出它的精神与美学内容一方面承续有五四的“现代性”,同时也含有现代性的分裂因素,革命化的自我成长压倒了个体的启蒙成长。第二部分(五、六、七章)主要探讨“革命与爱情”题材叙事在发展过程中的多元风貌。这种叙事的“多元化”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茅盾的以爱欲写“革命”以及通过摈弃“爱欲”来化解“革命化”的矛盾;二是现代通俗类作家在此题材上的迷失、转向与成就;三是在“救亡”革命下现代作家的“爱情”叙事选择。通过分析梳理这些“多元”叙事,作者既勾勒出“革命与爱情”叙事的一段发展历程,也指明此类叙事曾在文学史上获取的现代性实绩,同时也更好地理解现代作家在一定历史情境下的文化选择。第三部分(八、九、十章)主要论述“革命与爱情”叙事由现代性的整合到走向现代性的迷误历程。本书认为这类叙事现代性的渐失既受解放区文学理念的规范作用,也与知识者的自我“革命化”相关,随着阶级斗争成为“一体化革命”,意识形态、作家和读者共同加入“革命”的众声合唱,“爱情”被指认为“小资产阶级感情”,这样,“百花时代”的努力只是昙花一现的“现代性”挣扎,“革命与爱情”叙事只能在“为革命作证”中走向现代性的逃遁与迷失。第四部分(十一、十二章)主要论述后新时期的两种叙事模式,一种是受消费文化影响,革命与爱情叙事在革命历史题材和“红色经典”中大量再现,但在革命的幕布下,革命者的爱情和性被演绎成世俗化的日常生活的喜剧场景,革命与爱情话语除了愈来愈商业化的模拟式嬉戏外,已不再具深刻的历史内涵;另一种是以阎连科的《坚硬如水》为代表,作品在狂欢化的话语层面上完成了性对政治权力话语的本质性解构,彻底颠覆了“革命与爱情”所建构的叙事伦理模式。但对于这一主题的现代性建构仍然有待完成。附录部分收录有作者近年来有关文艺现代性的研究论文十余篇。
作者简介
林华瑜,男,1972年12月出生,安徽桐城人。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北警官学院副教授,公共基础部主任。主要从事中外文学和文化研究,已在《光明日报》(理论版)、《鲁迅研究月刊》、《中国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中国文化报》、《名作欣赏》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编了《公安文书写作新编》、《公安教育的人文视域》等著作。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现代性的内涵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追求
三、“革命与爱情”的现代性蕴义及其研究价值第二章 “革命与爱情”的叙事话语之源
一、现代文学的革命化转向
二、现代爱情叙事的萌生第三章 “革命加恋爱”小说——革命文学的原生态
一、五四文化精神的“革命”与“浪漫”
二、普罗文学思潮的影响
三、现代性的美学因子第四章 在革命和爱情中成长——叙事的现代性分裂
一、在革命与爱情的交互中成长
二、叙事的现代性分裂第五章 革命叙事话语中的爱欲规训
一、女性意识融入革命叙事
二、《蚀》与《虹》中的革命与爱欲第六章 栖息在通俗与先锋之间
一、“新感觉”的革命与情欲
二、通俗写作的现代转向
三、现代主义的新浪漫派第七章 “救亡”革命下的现代性叙事图景
一、沦陷地的歌哭
二、新女性的追求
三、现代性自我的强力喷薄第八章 翻身革命中的新人爱情
一、外来者的步步后撤——以丁玲为例
二、本土作家的文化选择第九章 萧条年代的点点“红豆”
一、“爱情”话语的压抑摧折
二、“春天”里的感伤与追悔第十章 革命“艳阳”里的现代性迷遁
一、革命英雄的“战斗的青春”
二、知识者的“青春之歌”
三、“艳阳天”里的现代性迷遁第十一章 文化变迁时代的“革命与爱情”——从消费主义到解构主义
一、文化语境的现代性变迁
二、新革命历史小说的消费性言说
三、红色经典的解构性改写第十二章 坚硬如水——现代性的反思与建构的空置
一、叙事模式的回归与变异:革命与情欲的极致张扬
二、解构叙事下的现代性反思
三、语言狂欢下现代性建构的空置
附录 现代性视阈下的文学研究
略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新现实语境下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
放逐之子的复仇之剑——从《铸剑》和《鲜血梅花》看两代先锋作家的艺术品格与主体精神
暗夜里的蹈冰者——余华小说的女性形象解读
权力场上的人性角逐——论刘震云早期中篇系列小说
公安文艺的现代性思考
多重对视中的一声叹息——解读徐坤《一个老外在中国》
英雄的悲剧,戏仿的经典——网络小说《悟空传》的深度解读
历史感、人道精神与中国作派——评电视连续剧《金婚》
性别权力的两种演绎——《紫色》与《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两性文化观念比较
艺术现代性的双重消解——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反讽策略谈起
信息时代文学传统范式的变异与回归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学术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一、现代性的内涵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追求
三、“革命与爱情”的现代性蕴义及其研究价值第二章 “革命与爱情”的叙事话语之源
一、现代文学的革命化转向
二、现代爱情叙事的萌生第三章 “革命加恋爱”小说——革命文学的原生态
一、五四文化精神的“革命”与“浪漫”
二、普罗文学思潮的影响
三、现代性的美学因子第四章 在革命和爱情中成长——叙事的现代性分裂
一、在革命与爱情的交互中成长
二、叙事的现代性分裂第五章 革命叙事话语中的爱欲规训
一、女性意识融入革命叙事
二、《蚀》与《虹》中的革命与爱欲第六章 栖息在通俗与先锋之间
一、“新感觉”的革命与情欲
二、通俗写作的现代转向
三、现代主义的新浪漫派第七章 “救亡”革命下的现代性叙事图景
一、沦陷地的歌哭
二、新女性的追求
三、现代性自我的强力喷薄第八章 翻身革命中的新人爱情
一、外来者的步步后撤——以丁玲为例
二、本土作家的文化选择第九章 萧条年代的点点“红豆”
一、“爱情”话语的压抑摧折
二、“春天”里的感伤与追悔第十章 革命“艳阳”里的现代性迷遁
一、革命英雄的“战斗的青春”
二、知识者的“青春之歌”
三、“艳阳天”里的现代性迷遁第十一章 文化变迁时代的“革命与爱情”——从消费主义到解构主义
一、文化语境的现代性变迁
二、新革命历史小说的消费性言说
三、红色经典的解构性改写第十二章 坚硬如水——现代性的反思与建构的空置
一、叙事模式的回归与变异:革命与情欲的极致张扬
二、解构叙事下的现代性反思
三、语言狂欢下现代性建构的空置
附录 现代性视阈下的文学研究
略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新现实语境下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
放逐之子的复仇之剑——从《铸剑》和《鲜血梅花》看两代先锋作家的艺术品格与主体精神
暗夜里的蹈冰者——余华小说的女性形象解读
权力场上的人性角逐——论刘震云早期中篇系列小说
公安文艺的现代性思考
多重对视中的一声叹息——解读徐坤《一个老外在中国》
英雄的悲剧,戏仿的经典——网络小说《悟空传》的深度解读
历史感、人道精神与中国作派——评电视连续剧《金婚》
性别权力的两种演绎——《紫色》与《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两性文化观念比较
艺术现代性的双重消解——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反讽策略谈起
信息时代文学传统范式的变异与回归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学术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