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理论与研究
-
圣经的世界[英] 约翰·德雷恩 著;徐嘉言 译两千年来,圣经是世界上阅读最广泛、影响力最深远的书籍。即使身处日新月异的现代世界,圣经所传递的信息依然大有用武之地。由于其精神上的洞察力和对世界各地数百万人的道德指引,它仍然充满了永恒的智慧。然而,由数十个独立书卷组成的圣经,并非一挥而就的,它的写作时间跨度超过百年,作者数量众多。这些作者们反映出了他们所生活的社会、文化和宗教背景。了解这些背景可以极大地丰富和深化我们对圣经的理解和领会。总体而言,其目标是令读者以新的眼光阅读、理解和欣赏圣经。在精彩的描述中,约翰·德雷恩仔细介绍了那些铸就了圣经故事的不同世界。从早期的狩猎采集时代遗址到耶稣活动的罗马帝国时代,时间跨度有数千年之久。他记述了宗教意识从人类历史早期到希腊人复杂的哲学和泛神论之间的崛起。在背景介绍里他补充了其他的东方文化——埃及人、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和许多像犹太人那样较小的族群。他的描写综合覆盖了这些民族的宫廷和军事组织构架、他们的家庭生活、社会和经济关系、宗教仪式和文化习俗。多亏了这本包罗万象又妙笔生花的著作,原本看似晦涩难解的圣经主题,展现出了全新的意义。作者用优美流畅的文字,带领读者经历了一次圣经诞生之旅,深度感受一种文化的历史开端景象。
-
梁实秋典藏文集06[古罗马] 马可·奥勒留 著;丁文梅 编古罗马哲学家的金玉良言,现代社会的心疗良方《沉思录》是一本关于安身立命的书,共收录警句箴言十二卷四百余则。梁实秋经典译作。作者利用四方征战与政事辛劳之间的片暇,记录下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为后世在人生向度上开启了别样的风景。远古与当代,帝王或凡人,外部世界的进取终难替代内部心灵的安顿。今天,当工具理性与世俗浪潮蔓延至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时,我们更有必要从这穿越千年的不朽文字中,探望人生,寻找精神的故园。
-
梁实秋典藏文集06[古罗马] 马可·奥勒留 著;丁文梅 编古罗马哲学家的金玉良言,现代社会的心疗良方《沉思录》是一本关于安身立命的书,共收录警句箴言十二卷四百余则。梁实秋经典译作。作者利用四方征战与政事辛劳之间的片暇,记录下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为后世在人生向度上开启了别样的风景。远古与当代,帝王或凡人,外部世界的进取终难替代内部心灵的安顿。今天,当工具理性与世俗浪潮蔓延至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时,我们更有必要从这穿越千年的不朽文字中,探望人生,寻找精神的故园。
-
民间信仰、教派形态与现象《社会问题研究丛书》编辑委员会 编《社会问题研究丛书:民间信仰、教派形态与现象》为民间信仰、教派形态与现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围绕民间信仰的现状与导向、民间教派的移态与现象、“新兴宗教”的现状与趋势、国外新兴膜拜团体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青藏宗教认读张世文 著《青藏宗教认读》是张世文继“认读青藏丛书”《青藏生命认读》、《青藏社会认读》、《青藏人文认读》之后的又一力作。《青藏宗教认读》对青藏的宗教文化作了深入的研究。全书内容包括:民间心态小引;青藏民间心态的生成;青藏宗教精神的民间心智回向;青藏宗教精神的社会学回向;青藏宗教本体论认读;青藏宗教的哲学精神构成等。
-
墨子与苏格拉底易继先 著墨子是春秋末战国初鲁国思想家,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但是他们的思想有着许多共同点和相似之处。《墨子与苏格拉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比较了墨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向人们展示了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灵魂的共通之处,独辟蹊径,开辟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探索之路。
-
民间信仰与区域社会叶涛,周少明 编论文集中所收求的这些文章,是主编在自己的教学和研究中经常引用到的,它们对主编个人的学术研究都曾经起到过或多或少的影响。编选这本论文集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关注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学生们读到这些文章,更希望这些文章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能够在他们的学习和研究中发挥作用。
-
西藏中部农区民间宗教的信仰类型与祭祀仪式孙林 著《宗教与社会研究丛书:西藏中部农区民间宗教的信仰类型与祭祀仪式》是作者孙林近几年深入西藏进行田野调查的阶段性成果,最先以博士论义的形式完成。2007年,该博士论文在通过答辩并被评为四川大学优秀论文之后,四川大学985工程“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卿希泰先生和我的导师张泽洪先生便与他商定出版问题,在他们的指导、鼓励和支持下,我对论文进行了细节上的文字修改润色和局部性的资料补充,最后呈现出现在这个面貌。
《宗教与社会研究丛书:西藏中部农区民间宗教的信仰类型与祭祀仪式》在材料来源上,侧重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近几年的田野作业资料,另一个是传统文献资料。《宗教与社会研究丛书:西藏中部农区民间宗教的信仰类型与祭祀仪式》力求在全面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记载,对于西藏中部农区民间宗教的特点和表现加以综合性的比较研究,希望能在藏族民间宗教研究上获得突破和创新,是否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尚有待于读者的评判。 -
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宗教关系研究程爱勤 著《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宗教关系研究》笔者程爱勤进行该课题研究,并不仅仅是想搞清楚这个历史时期的某个史实真相,而是想搞清楚,导致该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发生交往行为的更深层的社会或文化原因。当然,交往既然是社会性的,原因必然也是社会性的,而社会性也就意味着综合性,经济的、物质的、军事的、政治的、文化的、地域的、民族的、自然的,等等,都可以是展开研究的角度。
-
苯教研究论文选集才让太 编有关苯教文化的研究历来是我国藏学研究的薄弱环节。虽然苯教文化是藏民族的本土文化传统,从时间上讲,上可以追溯到远古的象雄文明,下可以论及21世纪的苯教及其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从空间上讲,它遍及整个青藏高原,曾经是青藏高原唯一的宗教信仰,今天也同样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文化传统,但是,从公元11世纪开始,佛教在青藏高原逐渐占有主导地位以后,苯教这个曾经主导藏民族几千年的宗教信仰系统开始走向衰败,逐渐成为只能在偏远地带生存的一个小型宗教。尽管如此,不仅现存的苯教寺院、苯教文献、苯教徒和苯教的活动一直直接地影响着藏民族,更重要的是,在一千多年苯教和佛教相互斗争和相互吸收中,融入佛教的苯教文化内容仍然通过藏传佛教的文献、活动和观念间接地影响着藏民族,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影响更加易于接受。因此,苯教虽然在藏区已经变成一个弱势宗教,但苯教及其相关的文化传统对藏民族的心理素质、文化心态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却一点也不亚于佛教。
自从在青藏高原的社会地位开始降低后,苯教逐渐躲到比较偏远的、僻静的、远离地区政治文化中心的地方休养生息,以保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因而,苯教文献的出版和传播也因这种大气候的影响而受到极大的限制,这种情况造成了苯教历史上除了两套仅有的苯教大藏经及少量的文献曾经木刻出版以外,绝大多数文献都以手抄本的形式传世,可见苯教文献的传播量无法与藏传佛教文献相比。实际上这也是我国藏学研究未能更多地关注苯教文化的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藏学界才开始出现一些研究苯教文化的学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