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价值论研究 2022年第2辑孙伟平,陈新汉暂缺简介...
-
中华元典学术史丛书 第一辑李振宏 主编,戚良德 叶凡 王彦辉 潘斌 曲柄睿 耿振东 等著元典,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历经时代,常释常新。一部元典学术史,蕴含了中华文化的全部精华。2021年12月,《中华元典学术史》丛书入选《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被列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丛书从历史的角度入手,从当代的文化建设立意,立足于学术史与文化史相融合,将中华元典进行一个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策划,涵盖了历史、文学、思想等诸多文化领域。对于元典的写作,既注重学术发展线索的整理,又注重不同历史时期元典研究的思想成果,力求能达成“层累地造成的元典阐释史”,并重视揭示中华元典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影响。
-
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文敏本书主要从德性思想的历史渊源、德性道德观的基础、道德体系的建立、德性思想的情理精神、反躬内求的道德修养及德性思想的政治实践六个方面对孟子的德性伦理思想做具体阐述。本书选取德性论的视角,以情为切入点,以心为人文力,以心性结构的解析为基础,于人情互动中显现孟子仁义礼智四位一体的德性思想体系。本书以道德哲学的概念、范畴及伦理命题诠释、梳理经典文本,体悟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的伦理感、道德感和历史感。
-
老子译本总目(美)邰谧侠(Misha Tadd)《老子》,也称《老子道德经》《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它是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独有的案例,但目前尚无完整的译本目录,以此,作者编写了此总目。相关总目原发表于《国际汉学》,当时收入73种语言的1576种译本,《译本总目:全球老学要览》在此基础上又有增益,现有97种语言的2052种译本。这一丰富的材料几能为全球老学、国际汉学、思想史、跨文化哲学、宗教学、比较文学、语言学、诠释学、翻译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打下基础。
-
最崇高的歇斯底里者(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 著我们对拉康了解多少?对马克思了解多少?对康德了解多少?对解构与分析哲学了解多少?我们把黑格尔看成是一个抽象与反动的思想家,而齐泽克则使他成为一个具体与革命的思想家。在本书中,通过对黑格尔绝妙的解读,齐泽克赋予陈词滥调以活力,并用全新的方式对上述一系列问题作出了解答。
-
苏珊 桑塔格美学思想研究唐蕾本书凝集了作者数年来的思考和成果,既有具体的作品细读,也有宏观的美学构建,主要阐述了桑塔格在文学理论、小说、戏剧和电影等领域的创作与贡献。本专著梳理了近十年来桑塔格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包含了“先行的理念”“实验的小说”“智性的戏剧”以及“混合的美”四个部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假人》《恩主》《床上的爱丽斯》《在美国》《火山恋人》《在土星的标识下》《重点所在》《论摄影》《疾病的隐喻》等文本展开讨论,同时整理和撰写了桑塔格十年来的研究综述,总结了桑塔格研究的生长路径,这些为进一步推动桑塔格美学思想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此项出版成果可以用于美学研究、桑塔格学术史研究、美国文学研究、写作课以及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等领域。
-
早期中国哲学中的美德伦理与后果主义万百安本书主要考察了早期儒家思想,将其视为一种美德伦理学,并把展开一场反对儒家运动的墨家学说看作是后果主义的一种形式。作者在书中主要为三个主题进行辩护:第一,儒学与西方美德伦理学有很多相似点。特别是它们都对生活方式感兴趣,对该生活方式所需要的人格特质感兴趣,在考虑到人性之所是的前提下,它们都关注如何成功地培养这些品质。第二,墨家更强调行为及其后果,而不是品格与修养,在这一点上,墨家类似于西方的后果主义。第三,墨家和儒家对他们的观点都提供了非常值得称颂的论证。
-
价值虚无主义的批判与超越张欢欢暂缺简介...
-
劳动哲学研究 第七辑何云峰 主编随着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劳动观念、劳动关系、劳动组织形式、劳动价值、劳动伦理等均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这要求从学术上重新深入审视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理论”。问题包括许多方面:1. 劳动人权问题研究2. 劳动人权的方法论意义3. 人与劳动关系问题研究4. 劳动人权与新兴权利5. 劳动力商品化问题研究6. 劳动幸福与消费问题研究7. 劳动异化的当代新特征研究8. 劳动异化、劳动解放与人的全面发展9. 劳动正义与社会分配公平10. 劳动伦理与职业/工匠精神11. 劳动与财富关系研究12. 互联网及现代科技
-
感性生活皮埃尔·马舍雷该书是马舍雷的斯宾诺莎《伦理学》导读系列的第二分册,导读的内容是《伦理学》第三部分《论感情》。该分册对斯宾诺莎在“受感致动的情状的起源与自然(de origine et natura affectuum)”的公理、命题、证明、附释、绎理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从概念、推理、推论的体系中,还原了斯宾诺莎对人的感情的唯物主义理解。在马舍雷的解读中,斯宾诺莎所说的“感情”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的心理情绪。相反,“感情”的规律和万物的规律一样,是处在同一个顺序和联系之中的。“感情”在拉丁文中的表达是affectus,其原义即为“受感而动”或“受感致动”。普遍联系、相互保持交换关系的一切事物,都在相互关系中受到相互作用而“受感致动”。凡遇同向的力量,事物的运动就受推动而有加快的趋势;凡遇反向的力量,事物的运动就受抑制而有减慢的趋势。观念作为事物的观念,也同样以这一规则而动。身体受到来自外部身体/物体所施加的同向力量的作用,身体的观念也受到推动,而有“快乐”的情状;反之,身体的观念则受到抑制,而有“悲伤”的情状。马舍雷对这部分的解读尤为细致,“快乐”和“悲伤”的基础是身体的观念保持自身存在的“欲望”,“欲望”—“快乐”—“悲伤”,在“想象”作用机制之下同外部身体的观念发生复杂的致动性交换,可以显现为波动的情感、双向的情感,以及在“二元关系”和“三元关系”中的复杂衍生情感(受感致动的情状),从而构成了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感情(激情)的现象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