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庄子今解(战国)庄周著;方向东校注ig">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语言学史上一位居于巅峰地位的重要人物。无论是哲学思想表现出的玄远高深,还是文学上的奇特想象,抑或是语言上的汪洋瓷肆,都给后来历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产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影响。无论其人还是其书,都永远不会让人忘记。本书注解,以杨柳桥《庄子译诂》所整理的郭象本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注出异文,择善而从。篇首加解题,各大段之间加讲解,篇末加评论,书末附综合思考练习,旨在帮助读者理解文义和把握重点,提高阅读《庄子》的水平。注释有读音、释义、串讲、校订等内容。凡文义有多解之处,说明引自某家之说,取其笔者认为最恰当的,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不作烦琐的学术考证。
-
东方爱经章人英,夏继鑫 著《论语》是一本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其博大精深的“仁爱”儒家思想亦被称为“人文的智慧”。它对人类影响之广,对后世启迪教诲之深,几乎没有一本书可与它伦比。本书已经不只是个人的修身箴言,更是一部“以人为本”的东方教育大纲,其中体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已成为东方文明独特的伦理模式,至今仍具有逾越时空的永恒价值。章人英,江苏武进人,1914年生。曾任上海大夏学讲师,社会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师范学院、浙江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社会学教授等职。上海诗词学会会员,上海社会学学会名誉顾问。《辞海》社会学词条主要编写人。主编及合著有《社会学词典》、《人类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普通社会学》(上海教育出版社)、《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水云客剩稿》诗集等十余中。夏继鑫,浙江定海人,1934年出生于上海,1958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安徽日报》主任编辑。从事新闻编辑工作四十年。 《论语》记述了孔子一生的言行,它不仅是个人的修身箴言,也是一部以人为本的东方教育大纲。书中体现孔子“爱的教育”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成为两千余年中华民族的血液、东方文明独特的伦理方式。目录:爱的黄金定律谈仁说爱(代序) 一 爱的颂歌 二 东方版的《爱的教育》 三 仁者爱人四 爱的性三品说 五 仁爱:找回失落的自我上篇 爱的萌动和爱的制约:仁爱组成的两大机制 导言 第二章 仁:爱的萌动一 仁爱:东方文明的核心 仁与爱 己立立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仁之本 人而不仁,如礼乐何 厩焚 钓而不纲二 仁政爱民 泛爱众 节用爱人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三 仁的重要标志 刚、毅、木、讷 恭、宽、信、敏、惠 仁者必有勇 执事敬,与人忠 仁者寿 仁者言 如其仁 巧言令色四 仁心德行 志仁无恶 我欲仁,仁至 仁在其中 里仁为美 友其士之仁者 以友辅仁 未见力不足者 当仁不让 知及之,仁守之 仁者安仁......
-
思考创造奇迹黎航主编思路决定出路,思考是人生最大财富。学会思考,就能找到人生新的起点;学会思考,成功就会向你走来。学会思考的关键是要学好、用好各种思维技巧。本书作者根据新经济时代的特殊背景和创新教育的实际需要,从国内外众多思维教学题库中,精选出对人生影响最大的28种思维技巧,如发散思维、收敛思维、联想思维、空间思维、原点思维、数字思维、错位思维、逆向思维、灵感思维、创意思维、创新思维等,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它们介绍给读者。本书在编写方式和结构安排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打破了以往思维技巧和成功类图书存在着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脱节的旧有格局,首次采用“以故事引导内容,以问题引出答案”的独特写作模式,将学习和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在向读者介绍各种思维技巧时,开头都构思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大多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而且故事的结尾又归结于几个颇有悬念的问题,以便读者进行深入思考。问题的答案则以生动的实例、深入浅出的理论对每一种思维技巧的特征、作用与使用方法作了全面的阐述。学习本书,对学会思考,冲决思维禁锢,打破思维定势有很大的帮助;学习本书,能使读者在短期内打开思路、拓宽视野,寻找到成功方向。本书不仅适用于普通读者,满足人们追求成功的愿望,同时也可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和学校、机关、企业开展创新教育培训的参考读物。
-
哲学史讲演录(德)黑格尔著、贺麟等译在《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里,我们立刻可以看到,如果从一个恰当的观点去看它的题材,它自然会引起我们很大的兴趣,但是即使它的目的被了解错了,它仍然具有它的兴趣,甚且一般人对于哲学和哲学史的目的愈是看错,这种兴趣的程度好像反而愈益增加。因为从哲学史里人们特别可以推出一个足以证明哲学这门科学无用的理由。
-
傅立叶选集等新版《傅立叶选集》第一、二卷中,分别收集了傅立叶关于未来社会劳动组织的设想的一些文章。透过书中虚无缥缈的空想的外衣,我们可以看到傅立叶一些高瞻远瞩的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
-
睡觉前的微笑薇薇编文;刘颖绘图夜深了,洗过澡了吗?噢,洗过了。那好呀,月光透过窗棂,照在你的脸上,融入你的心间,一切都变成了暖暖的,软软的。这时最好的选择是听着舒缓的音乐,翻一本轻松又有韵味的好书哟,让它伴你进入一个温馨的梦乡……本书收集了或长或短的一则则小故事,小寓言,小幽默,小格言,文字读来都是轻松活泼的,但仔细回味每段文字的背后都蕴藏着生活的哲理,只有用心灵去感受,就能从中获取有益终生的真知。生活是甜蜜的,幸福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当你在进入梦乡之前,听着优美的音乐,翻翻这本书,定会产生与作者同样的共鸣,心中会平添一份属于自己的舒适和满足,自己一度混沌的生活也重新变得鲜亮起来。
-
早领悟 早幸福庄恩岳著早日领悟人生哲学,早日拥有人生幸福!我们虽然不能改变整个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内心。想要得到快乐,我们缺少的不是金钱、名气和地位等身外之物,而是缺少人生的顿悟。人生的命运实际上就根植在自己的“悟”当中。我们中的许多人为什么会活得如此烦恼和痛苦?为什么会活得如此无奈和失落?是因为社会贫富差异悬殊导致自己心理失衡的缘故?还是因为自己始终挣扎在恶劣的生存环境里的原因?恐怕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人生再富贵,一个人即使拥有了整个世界,一天也不过只吃三顿饭。我们虽然不能改变整个环境,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内心。想要得到快乐,我们缺少的不是金钱、名气和地位等身外之物,而是缺少人生的顿悟。“悟”,实际上就是读懂人生,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明白。
-
天使的百合(美)鲁塞·康维尔著;王茜,王晓宇译鲁塞·康维尔,一位伟大的美国公民,著名的演讲家、牧师、作家、律师,他亲手创建了坦普尔大学和两家医院,其著名的演讲《钻石就在你家后院》创造了世界上同一主题演讲次数最多的纪录,高达6000余次,他的足迹遍及世界的无数角落,包括中国。他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一直不停地演讲,唤醒人们对幸福和成功的渴望,拯救那些迷惘和失足之人。在他82岁生命临终之前,他将演讲所得的400多万元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一堂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人生课,一则阐释幸福、隐喻人生的经典寓言故事。《天使的百合》讲述了一则寓言故事,波斯国王哈里发厌倦了王权所赋予他的一切奢华与享受,于是向天堂的管理者祈祷能让他成为一名不为人知的普通市民,找回做个简单之人的快乐和舒适。就在当晚,在波扎的一个贫穷的村落,一个乞丐也向天堂的管理者祈求得到哈里发的舒适和享受。于是天堂的管理者唤来两位美丽的天使,在巴格达哈里发的宫殿和波扎乞丐的茅舍中间种下了一株来自天堂的百合,并召唤他们在天使种下的百合处相遇。就在“天使的百合”处,这两个人相遇了,他们找到了各自的幸福,不再为原先的欲望而苦恼,过上了一种宁静、安定和纯美的生活。这则寓言一直流传于世,成为一则阐释幸福、隐喻人生的经典哲理故事,告诫所有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想让自己生活快乐的人,都应该在“天使的百合”处停下。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做得过火,不能超出极限,不能逾越“天使的百合”的界限,因为天使总是将她们手中最辉煌、纯美的百合种植在贪婪与浪费之间、自尊自大与自暴自弃之间、懒惰与过度操劳之间、清醒与昏睡之间、贫穷与富裕之间、懦弱与莽撞之间、憎恶与崇拜之间、愚蠢与疯狂之间、巨人与侏儒之间……让我们相会在“天使的百合”处,并祝福所有的亲朋挚友在“天使的百合”处停下!
-
遐思录(法)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著;李菁译阅读本书使读者可以了解以下问题的答案:《遐思》的由来;意外事故引发的遐思,关于命运的遐思,关于真理与谎言的遐思;关于幸福的遐思;关于文明社会的遐思;关于植物引起的遐思;关于逆意的遐思;关于真正快乐的遐思;关于回归自然的遐思。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出身于瑞士日内瓦钟表匠家庭,当过权役,家庭教师等,由于他广泛接触社会底层的人民,思想比较的激进,其作品和学说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主要作品有《忏悔录》《新爱洛绮斯》《社会契约论》《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等。孤独是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最知心的朋友,不管你是达官司显贵,还是市井小民,孤独都始终跟在左右,形影不离,当一个人在孤独的时候,可以让自己的灵魂穿梭在远古和未来之间,遨游于天空和大地之间,此时,你可以认真地审视自我,从而找回那个真正的我,那个隐藏在心底的原来的我,孤独,可以让我们在纷纷扰扰的现实社会中享受一份宁静,体会一种发自心灵的无声震撼,于是,眩梭在孤独的散步之后,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精美的文字,让每一颗迷失在现实世界里的浮躁心灵在读到它后都地得到抚慰,但愿读完这本收的朋友们可以感受到这种单纯,朴质、真挚的美丽情感,使心灵得到升华和净化。在烦乱的现实生活中得到片刻的安宁,找回一个久违的自我。
-
新哲学讲演录张世英著本书是作者在北大授课的录音整理,是他近20你那来对一些哲学问题思考的总结,涉及的领域除哲学本身外,还包括美学、伦理学和历史哲学。作者主张把中国传统的“万物一体”与西方近代的“主体——客体”关系式结合起来,提倡一种中西会通的哲学。他认为,哲学是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学问,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哲学不以追求知识体系或外部事物的普通规律为最终目标,而是讲人对世界的态度、讲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本书内容生活活泼、通俗易懂。如果说以往是要经过苦苦思索才能进入哲学之境的话,那么本书让你体会到哲学将怎样平易生动地走进你的生活……片断:开讲词黑格尔(G.W.F.Hegel,1770—1831)1816年10月在海德堡大学讲授哲学史课程的开讲词里说过这样一段话:一段时期以来,人们过多地忙碌于现实利益和日常生活琐事,“阻遏了我们深切地和热诚地去从事哲学工作,分散了我们对于哲学的普遍注意”。现在形势变了,“我们可以希望……除了政治的和其他与日常现实相联系的兴趣之外,科学、自由合理的精神世界也要重新兴盛起来。”为了反对先前轻视哲学的“浅薄空疏”之风,我们“应该把哲学从它所陷入的孤寂境地中拯救出来”,以便在“更美丽的时代”,让“人的心灵”“超脱日常的兴趣”,而“虚心接受那真的、永恒的和神圣的事物,并以虚心接受的态度去观察并把握那最高的东西。”黑格尔的这些话是差不多两个世纪以前讲的,但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新哲学讲演录开讲词》片断:黑格尔论艺术价值的区分在美学史上,一般对艺术的分类,大多是以有形与无形、无声与有。无言与有言为标准来划分,例如建筑、雕刻、绘画属于有形的艺术,乐和诗属于无形的艺术;建筑、雕刻、绘画属于无声的艺术,音乐与同于有声的艺术;建筑、雕刻、绘画、音乐属于无言的艺术,这里的音乐指不包括歌词在内的乐曲,诗属于有言的艺术。至于这些艺术门类的审美价值,谁高谁低,那就是众说纷结,各有千秋。我这里专门谈谈黑格尔的艺术分类,他的分类是哲学家和美学家中最系统、最详尽、最明确的。他的分类标准也是人所共知的,就是以精神与物质的适合程度,以精神战胜物质的程度作为划分艺术门类的高低的标准:一种艺术门类愈受物质的束缚,精神活动的自由程度愈少,就愈低级;反之,一种艺术门类愈不受物质的束缚,愈显出精神活动的自由,就愈高级。一个建筑物要靠大石头筑成,物质性最明显、最强,价值就最低,音乐。诗最少物质性的成分,特别是诗,精神、观念性的成分最强、最明显,审美价值就最高。从建筑、雕刻、绘画到音乐、到诗,便是一个物质性的雪愈来愈少,精神性的自由愈来愈强的过程,因而也是各种艺术门类从低级到愈来愈高级的过程。黑格尔的这种分类标准,如果按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有言与无言的标准来划分,那就可以说是无形高于有形,有声高于无声,有言高于无言。何如音乐不占空间,只占时间,是无形而有声的,它就高于占平面空间的有形而无声的绘画,当然,它也就更高于立体的、同样是有形无声的建筑和雕刻;又如音乐与诗虽然都是有声的,但诗不同于音乐,音乐是有声而非语言的艺术,诗是语言的艺术,所以诗高于音乐。很明显,黑格尔的艺术分类在表达精神超出物质、战胜物质这个基本思想的同时,还表达了和它相联系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语言高于形体,高于一般的声音;语言比起形体和一般的声音来,最能表达精神性的东西。语言的艺术,诗,所保留的最后的一点带有物质性的东西,是声音。声音是诗与音乐共同的,但音乐里的声音是直接引起人们的内心感情,而诗里的声音则转变成了语言,声音成了表示观念和概念的符号,它是间接地通过观念和概念而引起人的内心感情。语言高于单纯的声音的地方就在于语言是运用它所特有的观念、观感之类的精神性媒介,通过语言文字的具体陈述,把精神内容的丰富性、特殊性更明确地、更具体地表现出来,诗不像音乐所表现的内心生活那样还只是隐约模糊的。你们听梁山伯祝英台的小提琴或交响乐,如果不知道词,光凭听音乐,就只能有隐约模糊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而不能具体明确地知道它的故事情节。所以只有语言的艺术,诗,才具有最高的审美价值。在黑格尔看来,语言比起建筑所用的大理石、雕刻所用的石膏、绘画所用的颜色、音乐所用的声音来,最能具体明确地表达精神内容的丰富性和特殊性,黑格尔的这个思想显然包含了语言也最能表达事物的意义这样一层意思。因为按照黑格尔的基本观点,天地万物是一个精神性的整体,是“绝对精神”,而语言既然是精神内容的最完善的表达,那么天地万物的意义当然也就是与语言有密切联系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黑格尔的这套思想为西方现当代哲学关于人与万物皆因语言而有意义的观点开辟了道路,当然,还不能说已经达到海德格尔所谓“有语言的地方才有世界”的明确结论。黑格尔说:“语言已经渗透到了一切对人来说是内在的东西之中,渗透到了一切使人成其为回东西之中。”黑格尔这段话的意思表明他已认识到人的最内在的东西是语言,颇接近海德格尔的“人的存在基于语言”的论断。但黑格尔并未对他的这个思想加以发挥,他也没有达到天地万物都是由于语言而敞开和有意义的结论,他认为音乐、绘画、雕刻、建筑都因为不是语言而居于比诗低级的地位,就说明他还没有达到西方现当代哲学的结论。其实,世界万物都具有语言的性质,没有语言性之外的自在世界,没有离开语言的独立存在,这个观点不仅是西方现当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哲学家们所倡导的,而且某些英美分析哲学家也在一定程度上以不同方式持有这种观点。在一个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生活世界之中,不尽人有语言,而且万物皆有语言性,只不过其他万物是作的“无言之言”。艺术作品都有语言性。我所说的语言性,我用这个性字,就表示有“无言之言”。黑格尔认为有形体的建筑、雕刻是低级的艺术门类,说明他不懂得“无言之言”,不懂得建筑艺术也有语言性,有诗意性。至于黑格尔所谓比建筑、雕刻更高的音乐和绘画,在我看来,那就更能显现其语言艺术的本性。例如现代的抽象画,着重通过点线的宽窄,组织的疏密,运笔的缓急、轻重、顺序和色调的微妙变化,形成一种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感,抽象画好像把一幅有形无声的绘画转化成了无形而有声的音乐,而音乐,那是最接近于语言艺术的。许多西方著名的抽象画家的画可以说都既是有形无声的画,又是无形有声的音乐。他们的画是画出来的音乐。至于中国画所强调的画中有诗,当然更能直接说明绘画的语言艺术性。抽象画也好,中国的画中有诗也好,我以为都是作“无言之言”。中国传统的艺术除强调画中有诗外,也强调诗中有画。这一点黑格尔也看到了,他所谓高级艺术门类包含低级艺术门类就包含诗中有画、诗中有音乐、音乐中有画。但黑格尔没有再反过来看到他所谓低级的艺术门类如绘画和音乐中也包含高级的艺术门类语言艺术,包含诗意。黑格尔倒也曾经说过:“诗是普遍的艺术”,因为诗需要“想像”(Phantasie,想像不是一般的单纯的观念本身[Vorstellungalssolche]而是经过艺术处理的观念),而想像是一切门类的艺术所共有的基础。黑格尔的这些话似乎有普遍的艺术都有诗意、都有语言性的咏道,但黑格尔认为,在诗里,想像却要求用语言和语言的美妙组合把观念表达出来,而不是用大理石、石膏、颜色和音乐的声音来表达。所以,归根结底,在黑格尔看来,诗的语言性仍然是其他低级的艺术门类建筑、雕刻、绘画、音乐所没有的。所以我们还是可以说黑格尔不懂得除了诗之外其他一切艺术品也都有语言性和诗性。更进一步说,我认为不仅一切门类的艺术美都具有语言艺术的本性,即使是自然美也有语言性。在人与世界万物交融合一的世界里,美的自然也是言说着的,当然也是无言之言。我决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者,我决不否认离开了人仍然有自然存在,但问题在于自然是怎样显现于人之前的。不同的自然物对人显示着不同的意义、意味,也就是说,不同的自然物对人作不同的言说;同一自然物对于不同的人也作不同的言说;对于一个没头没脑的人,自然物就不言不语;对于一个毫无审美意识的人来说,根本不存在自然美;对于各种不同的审美趣味的人来说,同一自然物显现为不同的自然美,这也就是说,同一自然物对于不同审美的人作不同的言说。我甚至认为飞沙走石这样的自然物,是可以有语言艺术之美的,这要看诗人是怎样来显示飞沙走石的。而按照黑格尔的观点,无机物是根本不可能有自然美的。总之,说自然有美,说自然美,那就意味着自然在有诗意的人面前显示着美,意味着自然在言说着,在作无言之言。南唐冯延巳的词:“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间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好像是说的,花是自然物,没有语言。但“泪眼间花花不语”这句词正好意味着:在暮春三月里,落花正在言说着红销香断的景象。“花不语”者,花能言而不言之谓也。诗人“泪眼间花”,不就意味着花在诗人眼里是能言的吗?花虽“不语”,却作了回答:“乱红飞过秋千去。”一片零乱的落红飞过秋千去,这不就更引起人的伤时怜惜之感吗?总之,一切艺术品,一切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在人面前都是有语言性的,那么。它们究竟是言的什么呢?一句简单的回答就是:一切艺术都是以有限表现无限、言说无限,或者说是超越有限。审美价值高低的区别,艺术品价值高低的区别,诗意境界高低的区别就在于言说的空间之大小,超越有限的空间之大小,给人留下的想像空间之大小。